庄子吧
关注: 36,067 贴子: 506,580

天之苍苍,其正色耶

  • 目录:
  • 古典文学
  • 22
    齐物论中,子綦用反问回答这个问题:“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风能吹出万种不同的声音,但使风能自己,自取,自怒的背后驱动力是什么呢?是天道,是宇宙规则。大音希声,真正的天籁你听不到,但目之所视,耳之所闻,皆天道之律动。
  • 31
    一、春秋战果以来,你可能不为世用,蹉跎一生;你可能幸运一时,朝为座上客,而祸从天降,夕为阶下囚;你可能事与愿违,屡遭诬陷;你可能志大才疏,一辈子穷愁潦倒.....再没有了绝对精神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胜利,你还能有什么呢?
  • 14
    大学时先看易经,不是太懂,但已经领我进入探索自己的大门,几年下来只有庄子一直不离。看到吧里一句话:人数多与少对庄子吧毫无影响,庄子吧是庄子精
    plmnko86 12-20
  • 31
    以前看庄子,庄子未通,儒家先通。解管,管子未解,老庄先解。刀不用不知刀为何用。常言道触类旁通,我应该是这样的人。言归正传,我解庄以我的理解为中心,庄子原文思想为辅。建一大楼,欢迎各位指正批评提问。
    沉潜飞动 12-19
  • 255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几个概念。 1,德 有一本书叫道德经,此书究竟该如何定位呢?就目前来说我们的认知里,这是最古老的一本提出道这个概念的书。当然这个是有据可查的,但是道究竟是不是老子的首创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中国的古文化其实有一个分水岭,以夏商时期为代表的奴隶制度下的巫文化,随着生产资源的整合,人民的认知的增强,从巫文化里的敬畏神鬼,变成师神鬼,师天地的道家文化。在天地推衍的规律里寻找人类的未来,这是道
  • 89
    世人皆赞庄子之逍遥,而庄子之苦,又有谁懂?
  • 31
    庄子所说之情,并非是我们所说的情。 董仲舒曰:“情者人之欲也。”情并不是感情,而是欲望的意思。 德充符最后一段也是这个意思的。 惠子曰:“既谓
    迦翌 11-6
  • 14
    最近在思考这篇文章,黄帝回答知北游的那三个问题分别用了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三句略有所悟,但是第二句理解不透,为何无处无服则安道呢?到底何谓安道
  • 137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
  • 37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请大家仔细的阅读这样一段话,在本吧有不少的同志以为这个无待才是逍遥游的重点,这个观点无疑是错误的,注意看句式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与前面的虽然,犹有未树也 形成了一个排比句式,不得不承认如
  • 24
    庄子吧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讨论庄子论鱼的帖子出来。 说实话看上去总有搔不到痒处的感觉。现不揣冒昧,贴段以前的帖子。自信颇有道前人未道之处。以息短
    仙殇 5-16
  • 35
    与庄子神交已久,甚为敬佩庄子的豁达,前几日刚写了一篇小文,其中有一段讲到庄子,贴出来与大家分享。我没怎么读过庄子的文章,如有缪误,请口下留情,在此谢过。 人生当如蜉蝣(随笔) 2012.11.17 关于蜉蝣,在中国最早出现当是《诗经·曹风》篇:“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这里用蜉蝣华丽的羽翼来隐喻统治者奢华糜烂的生活,
  • 113
    认认真真读过《庄子》全书一遍,这是第二遍了。有些许体会
  • 27
    庚桑楚居住在畏垒山上。弟子中若有着力炫耀才智的,庚桑楚就让他们离去;弟子中要是有标榜仁义的,他也让他们远离自己;只有那些敦厚朴实的弟子,方能
    凌泊泊 10-14
  • 24
    愚人的狡辩往往是要被人嗤之以鼻的,智者的狡辩则不然,常为后来者所津津乐道,乃至引为经典,以智者(圣人)“吐辞为经,举足为法”故也。尤其是像庄
    shujij 9-5
  • 27
    嘛,貌似又是很久没有发主题贴的样子啊. 《庄子》,外篇十五篇,较之内七篇的含蓄诙谐,多了一份尖锐直露,然而在外篇中的动人之语,精彩之论,高超之
  • 2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
  • 37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 7
    道家可以称作《经》的并不多,我们看庄子的经文,尽管已经两千多年了,谁又认真对待过?包括一些著书的和搞翻译的,是否真领悟了庄子的精神内涵?庄
  • 59
    开篇以鲲鹏之化,引起蜩鸠之言,于是作者用恣意的笔记忆下了朝菌之不知晦〕蟪蛄不知秋,冥灵之于大椿,凡人之与彭祖先。作者用如此多的事物放在一起说
  • 172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
  • 41
    没有人能像庄子那样藐视一切,漠视一切,高高在上地俯视一切并嗤之以鼻,当这种时候,他站在世界的对面打量着,打量着这个庞大丰富的对手,但他最终发
  • 14
  • 24
    “庄周梦蝶”,这大概是《庄子》中最著名的一则故事。 夜里,庄周做了一个梦,梦中“我”变成蝴蝶,山花浪漫,芳草茵茵,翩翩飞舞,怡然自在,多么畅快!多么惬意!完全不知有什么庄周。突然间醒来,霎时幻灭,惊惶错愕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蝴蝶是“物”还是“我”,不知“我”是庄周还是蝴蝶,庄周与蝴蝶,必定有所分别。不知是庄周梦中化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化为庄周?世人只知“我”为庄周,却不知“我”亦可化“
  • 52
    最近翻看高中时期的读书笔记,发现有很多都是关于庄子,那时的我,对庄子的特立独行、幽默、不羁很是着迷。一晃十年过去,我的心境已经远没有那时澄净了。 第一次来这个吧,就帖自己第一次读庄子时的小感想吧,写于2002年10月的高一。大家不要笑我哟,O(∩_∩)O~,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更多的知己。
  • 18
    梁启超 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篇名亦忆错误者,他日更当补正也。 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启超作于碧摩岩翠山房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论语》 《孟子》 《论语》为二千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
    蝶欤 1-28
  • 50
    限每篇:150字 别超越字数哦,等待指教中。。。
  • 34
    一个人倘若忘记了外物,那还有自己,但是如果连自己也忘记了,那就什么也没有了,而这样的境界,通常是很难达到的……     人们常常批判庄子的另一种方式的豁达,即: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箕踞而坐,鼓盆而歌……人们常常会怀疑:难道庄子对于妻子的死不感到丝毫的悲伤吗?那为何会在伴侣死的时候敲着瓦盆唱歌呢?其实庄子是感觉到了悲伤,但是他深知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哭泣是根本没有用的,因为依旧有所待,因而
    林苍枫 7-14
  • 8
    《庄子》一书多次提及远古时代的“建德之国”、“至德之事”,并对当时人类无知无欲、无争无斗、生活富足、快乐自在的生存状况和智力水平、社会制度、
百度小说人气榜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更多定制特权

吧主申请名人堂,解锁更多会员特权

  • 本吧专属印记
  • 定制名片背景
  • 名人自动顶贴
  • 定制头像边框
收起特权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3

会员: 真人

目录: 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