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吧
关注: 114,397 贴子: 1,804,555

网络京剧艺术交流平台

  • 目录:
  • 戏曲
  • 0
    在杀庙和头公堂中间,拉二幕时还有一出小戏,就是王朝请陈世美去开封府被诬陷为强盗 你们谁能帮我找一下
    破天碎地 00:03
  • 126
    我说的零碎唱段,是指散布在京剧剧情中的短小的唱段,一般只有两三句或三四句,一两分钟,至多两三分钟左右就唱完,与四五分钟以上的长唱段相比,被人称为“零碎。” 这种“零碎”唱段,有用流水,摇板,散扳,哭头等单一扳式的,也有与小导报,摇扳,散扳〈或快扳)组合而成的,但都短,最多也就三四句,两三分钟就完。 这种零碎唱段,主角,配角,各个项当都有,是用唱腔衔接推动剧情,刻画人场的重要艺术手法。有些名剧其中的“
  • 9
      京剧当前的人才严重断层。这断层不久前在首届青京会中明显暴露出来。青京会以前叫青京赛,届届出人才。以武生为例,奚中路、张世麟、黄齐峰、康云翔、董宏利、杨雪斌、田磊、王璐、詹磊、魏学雷、郝帅、陈麟、王玺龙、王大兴、王俊鹏、唐春园、李哲、唐铠等18位英雄好汉不都是届届赛出来的吗?注意他们的年龄当时都是真正的青年。而青京会中不少选手已届中年。若年龄且不去说它,因为青京赛毕竟耽误了多年未举办。但首届青京会
  • 28
    2024年4月25日,晓君受邀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明德讲堂”,为研究生们做了一场题为“从舞台女性人物塑造谈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生动演讲。
  • 1
    本人16, 听没听过的京剧,如果没有字幕,基本上是听不懂,不知道什么词。 看过一遍字幕再去听,有时候也会听不懂(忘了词)。 经常看有的老人抱着一个收音机,一听一下午。 收音机里的戏词(他们以前没听过的)他们都能听懂吗?
  • 3
    刘新阳 红毹寄梦 长期以来,在京剧研究领域中有关京剧服饰(即行内术语所称之“行头”)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虽然在各类普及京剧知识的词典、手册中对京剧服饰也有所介绍,但由于受体例的限制也无法专门就京剧行头这一专题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地介绍及解读。至于说要找到有关京剧行头的一本独立并且相对系统和深入浅出的读物更是很难,这也就造成一部分求知者尽管也想深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却每每不能如愿的现实。为
    szh8588 6-7
  • 4
    从不听戏 旅游偶然看到的 感觉很不错 求教这是什么戏
  • 18
       京剧院的最大特色,离不开流派两字。想当年北京京剧院无疑最领先,因为“马”“谭”“张”“裘”后加盟的“赵”都是流派创始人,五块头牌势不可挡。上海虽然“麒老牌”独当一面,不过“老院长”下面的流派继承还是人人才济济,如荀派的童芷苓、梅派的李玉茹、筱派的赵晓岚、马派的纪玉良、高派的沈金波、余派的童祥苓、裘派的王正屏、后加盟有谭派的迟世恭等;武生走了杨派的王金璐,有南派李仲林后加盟有小王桂卿筱高雪樵。
  • 4
      到任何国家旅游,有什么样的博物馆,大致可反映该国的文明程度。京剧是我国最重要的“非遗”之一,建国家级的京剧博物馆太重要了。   注意并非是说京剧日暮西山,要送它入博物馆。以江苏苏州为例,苏州是昆曲和评弹的发源地,现在这两门艺术仍发展不错,但是苏州早就建有昆曲博物馆评弹博物馆各一座,博物馆不仅记载了昆曲和评弹的悠久历史,还有现代化的剧场和书场开展经常化的演出和各种活动,充分反映着昆曲和评弹的过去
  • 0
    一起组队去省院听戏呀
  • 8
    原报道:作为一种生产实践,艺术活动必须遵循其内在的规律与尺度,“古人云,‘象生于意,故可以寻象以观意’,....
  • 4
    唐鲁孙   前几天言慧珠的嫡传弟子张至云,和一些老朋友凑在一块儿,谈来谈去,就从言少朋、言慧珠谈到言菊朋身上来了。陈定山先生说:“言菊朋初期,饮誉之盛是超过余叔岩的。”这句话一点不假。言菊朋民国初年没下海时期,笔者在北平福寿堂听他跟尚小云唱《汾河湾》,“家住绛州县龙门”,一句倒板用真嗓儿挑起来唱,神满气足满工满调,余叔岩跟张伯驹坐在台下听戏,亦不觉击节称赏,自叹不如。
    LV姐 6-6
  • 5
    大概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大人给买了本关于京剧的小人书,是那种演出剧照的小人书。情节记得里面有书生,还有狼精、等等,这个狼精会变幻人形,腾云驾雾。故事情节其他的记不清了,请教一下这出戏的名字叫什么?谢谢
  • 4
    奚延宏 马健鹰 奚啸伯自幼酷爱京剧,虽苦受着家庭的戒训和庆王府九婶(四格格)欲行“族议”的威胁,仍未能动摇他的坚定志趣,终于冲破封建束缚,“下海”当了“戏子”,并且在京剧王国占了一席之地。尽管如此,当有的报刊发表文章评价某某和奚啸伯时,就有科班出身的内行不服气说,真纳了闷儿啦,怎么科班出身的能唱不过奚啸伯?最起码儿奚啸伯没坐过科,身上“羊毛”呀!这话传到奚啸伯耳朵里很是刺激。但他有个特长,听了反面意
  • 3
    @今晚上咋样了
    szh8588 6-5
  • 9
    求秦皇岛的京剧团!!!QAQ
  • 109
    【杜喆】是不是挺可惜的一个人?
  • 7
      京剧当前的人才严重断层。这断层不久前在首届青京会中明显暴露出来。青京会以前叫青京赛,届届出人才。以武生为例,奚中路、张世麟、黄齐峰、康云翔、董宏利、杨雪斌、田磊、王璐、詹磊、魏学雷、郝帅、陈麟、王玺龙、王大兴、王俊鹏、唐春园、李哲、唐铠等18位英雄好汉不都是届届赛出来的吗?注意他们的年龄当时都是真正的青年。而青京会中不少选手已届中年。若年龄且不去说它,因为青京赛毕竟耽误了多年未举办。但首届青京会
    LV姐 6-4
  • 3
    刘雁声  我们花钱听戏,由向“看座儿”的手里讨座位,而进化到“先期售票”和“对号入座”,这其间很经过一种极大的改革。“广和楼”也由“不卖堂客”进化到现在一律了。舞台上的技艺也是如此。为什么我们能看见《新玉堂春》、《新十三妹》、《新天河配》的出现,并不是又另外出了一位女人,事迹种种都和玉堂春差不多,而名之为《新玉堂春》乃是旧剧新编。也犹之于《沙陀国》经谭鑫培改为老生戏,名为《珠帘寨》,后来伶人均倚之
    szh8588 6-4
  • 3
    现在无論是在票房还是在网上,很少见到戏迷票友相互交流,认真切磋讨論的情况,更多看到的是自高自大,妒贤嫉能,好为人师的现像。动不动就开口训人,不懂装懂打胡乱说的比比皆是。在一些高手云集的交流场合,一些在票房唱霸王戏,拉 霸王琴搞惯了手脚的人仍不松手,抓住胡琴话筒就不放,静不下心来认真观看别人的表演。 这些人不懂京剧是"一棵菜″艺术的道理,没有合作的意识与自觉,处处要突出自已,人人都以我为中心,各弹各
  • 9
    刘新阳 马连良先生一生曾经收过三位女弟子,一位是越调名家申凤梅,一位是著名京剧女老生李玉书(艺名翠宛如),还有一位就是长期演出于东北的著名京剧女老生演员尹月樵。
  • 2
    哪里能免费下载名段mp3
  • 7
    秦瘦鸥    数十年来,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朋友们当着我的面或在背后都称我为戏迷。有人还开过这样的玩笑:“若在全国举行一次选举最佳戏迷的大奖赛,我准定投你一票!”  
  • 7
    四戒堂主人  二黄戏中,男女相对称之戏名不少,有《男起解》,《女起解》;《男三战》,《女三战》;《男斩子》,《女斩子》等等,均尚习见。
    szh8588 6-3
  • 4
    心直口快,心高气傲,爱出口伤人,还有一个缺乏城府的毛病。这就是刘桂娟,最近她又火了一把!
  • 5
    作者简介:邹元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著名美学家刘纲纪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美学、戏剧美学; 文章来源:《艺术百家》2023年第6期
  • 4
    马明捷  年幼之时,我就常听到京剧界人士称票友为“丸子”,这显然是个不友好的称呼。陈墨香写的《梨园外史》里就有这个叫法了,但是,为什么不叫别的,偏叫“丸子”,“丸子”和票友有什么关系?我查了一些资料,也请教了不少前辈,始终也没弄明白。
    szh8588 6-2
  • 97
    王家熙 1995年12月22日,戏剧电影报第778期发表了我写的《关于“裘派传承”的思考》一文,不久被荣誉选入王元化老师主持、翁思再先生编辑的《京剧丛谈百年录》,文中观点更被海内外不少学术讨论文章引用,而后我又在《中国京剧》2001年第1期发表类似的观点。但今天看来,当时出于种种原因,很多论述还比较笼统,没有能把八、九十年代的怪异现象说清楚,那期间在京剧净行领域刮起了一阵铺天盖地的“造神”风,从而对于花脸行当的艺术走向
  • 3
    寻找李少春 太湖赵氏为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应该说,赵朴初先生是深深得益于其源远流长的家学。在嘉庆六年(1801),朴老六世祖——状元赵文楷从琉球归来,应家人的要求,曾亲任纂修,组织编修了《赵氏家谱》,这套家谱现无法寻找。同治八年(1869),赵文楷之子赵畇担任主修,孙赵继元担任纂修,在原谱的基础上,重修《赵氏家谱》。距今百余年,今一赵氏人家还完整地保留了这套家谱,为我们研究赵氏家族提供了准确而完整的资料。这套家谱
  • 11
    安居乐也 余生也晚,未曾亲眼见过盛兰大师,但有《群英会》和少兰先生为其配像的几十个剧目留世,另当今的叶少兰掌门仍活跃在舞台上,他的录像也更多些,这至少能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叶派”。凭以上的观戏经验和自己若干年对京剧的喜爱,加上这段时间看了不少叶派三代弟子的戏,我想对叶派第三代弟子谈一些不得不说的看法,现在他们是舞台上的主力,个个已然成名成家,肩负着京剧传扬与继承的重任,但和前辈艺术家比,特别是和盛兰
  • 14
    比如,得请院长过来并讲话。这是何故?
  • 2
    吴晓铃   从二十年代后半期听喜瑞先生的戏,屈指算来,已经是“甲子”重逢带拐弯了,真是“岁月不居”!
    szh8588 6-1
  • 5
    去了,现场的感觉挺好的
  • 5
    王如昆编 平衡与均衡 来自外国的秤,谓之天平。其支点在中间,被秤之物在一边,另一边放上砝码,两头重量相等,则横秆呈水平状。如果两头轻重不等,那横秆必定倾斜。横秆必须成水平状态那才公平。从砝码上读出数量,得到被秤之物的恰切重量,这叫做平衡。我们看到外国教堂里的神像,上帝也好、耶穌也好、圣母玛利亚也好。都安置在厅堂的中央,旁边都是对称的。他们的面部都是严肃的,没有表情,因为没有情感就不会产生偏爱,就不会
  • 3
    中国文化报 相识半个世纪的艺术伙伴就这样走了,京剧名家、导演高牧坤感到深沉的失落。
    szh8588 5-30
  • 7
    请问各位有无国家京剧院2015-2019年赴英演出全程录像?正在进行以京剧外交为题的课程论文撰写,需要以海外演出录像作为研究对象~ 2015年11月13日-22日,利物浦,《杨门女将》《霸王别姬》; 2016年10月13日-15日,伦敦,《将相和》《白蛇传》; 2017年10月21日-25日,伦敦,《满江红》《凤还巢》; 2018年10月12日-15日,伦敦,《太真外传》《三岔口》《金钱豹》; 2019年11月25日-30日,伦敦,《杨门女将》。 以上任意一部剧目的全程录像都可以,或是国
  • 1
    请问有没有吧友有生死桃园整本的资料,尤其是造白袍一折,最近在找这个但是只找到一些唱词,没有板式及录音等资料,听说江苏京剧院曾经排过,不知道有没有哪位大神分享一下,求求
  • 23
    我是一个农民,文化不高,但从小就喜欢京剧,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央视11频道是我首选的频道,自己还能哼唱几句。总希望能在自己的家门口看上几场大戏
    渗透168 5-29
  • 43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感觉张火丁的工作已经在为树立自己的流派打下基础。 何为流派: 1. 独特的唱腔。 2. 有可流传受欢迎或有反响的代表作。 3. 一批创传人。 而张火丁 : 1. 好似被官方和民间认可的“程腔张韵”, 2. 江姐,白蛇传,梁祝,霸王别姬,绝路问青天 等 3. 一批几乎翻版的学生。 值得一提: 不光是唱腔,而且白娘子头上绿穗子,虞姬的绿袍子等等都带有鲜明的张火丁版本烙印, 现在当红的角儿演出不断,但提起她们的能有几部代
  • 2
    非常喜欢赵月霞老师,很久没见她登台啦,不知道现在她还在不在天津京剧院。
    Summ21 5-28
  • 0
    请问各位有无国家京剧院2015-2019年赴英演出全程录像?正在进行以京剧外交为题的课程论文撰写,需要以海外演出录像作为研究对象,国家京剧院近十年来其他海外演出的全程录像也可以。价格可议。十分感谢!
  • 3
    少若  谭五(小培)为老谭哲嗣,因天赋关系,艺不能出神入化,然于目下老伶凋谢中,小培允称凌霜雪之松柏。余最嘉其长处,即在一生守绳墨,不作“创作”家。
    左右 5-28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