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迹禅香吧 关注:281贴子:6,378
  • 33回复贴,共1

▍star┈━═读书1203|▍生活是传奇——《停车暂借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度~


1楼2012-12-03 20:28回复
    封面设计大加分


    2楼2012-12-03 20:28
    回复

      《停车暂借问》讲述的是东北少女赵宁静颠沛流离、曲折难遂的爱情故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是讲述她与日本少年千重的懵懂初恋,后两部是讲述与表哥赵爽然的爱情。

      小说来自她八十年代还乡的灵感,故事落在了东北宽阔敞亮的土地,熟悉的方言,有趣的民俗,虽不算完全地道,倒也如桌上的一盘牛蹄筋,耐咀嚼,有味。
      读张爱玲王安忆多了,只觉得缠绵悱恻的爱情总楚楚动人在十里洋场,摇曳飘荡在小桥流水。殊不知,爱情也能在钟晓阳笔下带出地域上的豁然敞亮,像大风中迎着对方喊话,明明掏心窝子,却带着力气用着劲儿的。

      相遇是迎着炮火的或者利落落的登场,离散是卷着风雨的,一步花落一步花开的朦胧了双眼,心里却是白茫茫一片大雪真干净的凄冷。

      初恋情怀,因为隔着个家国的仇怨,就注定着苦涩的末端,却反而是书写的最细密从容的,少女情怀总是诗,字字句句都轻俏可人。两个人荒野里烧豆子,策马过冰面,隔墙听雪落,到情缘断了,生活在安适中的赵宁静,很少出门,看看旧书。
      “没有他,她照样过了,思念是另一回事。”
      十八岁的少女竟能写出这么清凉的淡笔,如同还没准备盛放就预见衰败的超能力,花季少女的思念,都是切肤入骨的,“当做另一回事”的淡然心态,多半都是被生活痛打后的侥幸生还。

      到了林爽然,这爱情之间隔个他的婚约,十五年后的重逢,又隔着她的婚姻。
      失去爽然,世界就有枯萎的迹象了,她漠漠的对待这个世界,世界也漠漠的对她,直到街上看见元宵节图案的屏风,才低头暗自的哭了。
      原本是两心相印的,大火之后爽然来求婚,却看见她戴上了熊家的戒指,确定不了对方自己的感情,甘愿心碎退场。他不想她受穷,不愿轻易求婚,她怕他为难,匆匆的嫁了人。等恍然大悟,又是天涯海角的距离。
      古典爱情中的矢志不渝和望夫崖的等待,在正当好年纪时,都被两个现代人做了减法。

      十五年后的重逢,她成了他的港湾,他生气全无,困病潦倒,她也是有了斑点和小肚子,多了包容和迁就。
      写重逢,换成张爱玲,在电影院看因为买错票子和人争执的爽然,看大屏幕映着那张冰冷的有寒气的脸,大概会想:“这竟是我当年爱上的人。”
      也许说句“我们回不去了”,挥手于凄凉的街角。
      可钟晓阳不,她写赵宁静被他一句话激怒,豁地立起身转身将走,他一把拉住她,哑声说:“小静……我老了,脾气不好。”

      我老了,不能再像当年日日相好,把日子过成像一跃过路边磕头行人那般轻快,也不能回归冬日欢笑堆雪人的天真,更少了重振旗鼓娶你入门的豪迈勇气,只能是像雨天发霉的青苔,过一天,是一天。
      赵宁静也老了,她没能力把下沉的爽然提起来,只能陪他一起沉。
      一夜夫妻后,还她半生情谊,爽然终究还是不告而别,他只想她好,却哪知赵宁静早已断了自己的后路,毁了婚约来等。
      他连一起抱团沉下去的机会都没给。

      不是造化弄人,便是老病相催,终究是缘分不够,到最后,赵宁静看窗外晾衣服的老人,等风吹干自己的泪。从起到止,是暗香一度,是寂静断肠,是荒凉手势。


      4楼2012-12-03 20:33
      回复


        人们都说钟晓阳最像张爱玲,可比起张爱玲的冷,钟晓阳更亲近,更暖,纵然故事是奔着此事古难全去的,却依旧写的明丽亮堂。张的底色更厚重,擅长用反手,写物质的繁华和人心的龌龊,来映衬尘世的无助和刹那的光芒。但钟晓阳的故事,是顺着因果逻辑做着加减法,她的暖来自她的十八岁,正是该迎花期绽放的花,暗藏心事在花苞内,颤巍巍敏感细碎的开了,盛满了任人沉溺的泪。

        十八岁,还是喜欢顺风顺水的讲故事,虽然这故事,关联性欠缺,描写力道有强有弱,某些人物刻画有待推敲。甚至,有时直接翻后记来读。
        但这文辞之美,是让人推却不得。
        乍一看,文字稍显繁琐,其实内里都简单直白,不似某种刻意的炫技和堆砌,那种随意劲儿,轻巧劲儿,三下两下就让人五感全开,念着听着都有滋有味,聚拢了好奇心,或被分散了精气神。

        也懊恼啊,像我这温吞的性格最喜欢用比喻句,但比喻太多,就拖住了行文的速度,得精准,得高效,得恰到好处,得四两拨千斤。读到她的比喻句,倒有惊喜之感,像走惯了的街头巷尾遇见奇装异服,却也能这尘世融合。
        人人说她是天才,有部分原因是来自这随手拈来的自信吧,你当是压箱底的衣服,人家那里,不过是寻常粗布罢了。

        第一段故事用的力气十足,连描述的工笔都像小锤子叮叮当当敲打着。第二段故事情感是最饱满,也渐渐顺手,即便是轻笔一掠,也能重重锤在心上。续写之后,看到仓皇人生的无奈落幕,感慨这段缘起于萧冷东北的贴心情爱,竟只是败于苍老和时间。
        若没有第三段的分离,赵宁静和林爽然也算有过最浪漫的过去式,因为一切都没有后来。

        书封写这是赵宁静的传奇,其实算不得她的传奇。
        就故事本身来说,她的传奇性远远低于王琦瑶,虽在大背景下,却还是在自己的世界守节端丽或自暴自弃。
        是生活默不作声,不动声色的陪她进进退退,看日子落得半盘残局。

        算命的说,赵宁静老来晚年无依。
        其实故事还没结束,远远近近的,千重,爽然,分分合合,这以后,日子还得过。
        停车暂借问,终究只是生活的传奇。








        6楼2012-12-03 20:36
        回复
          ---------------------------------Y---------------------------------------


          7楼2012-12-03 20:36
          回复
            沙发!
            星星突然勤快了,那我们就有福了!哈哈


            8楼2012-12-04 08:23
            收起回复
              很多年前看的小说,后来还看了周迅张信哲的电影.
              喜欢的.


              10楼2012-12-07 00:41
              收起回复
                又看见星晴更了,真好!
                最近好吗?埋头看书,亦或是笔耕不辍?冬日没有比一碗热汤面更舒服的了。那是捧在手心里的温暖,那是容易满足的小幸福呢。


                11楼2012-12-13 09:27
                收起回复
                  真好~今天才写了点《停车暂借问》的小感想,再看星晴的,真是自愧弗如了,果然不如你深刻呐~


                  12楼2013-04-26 23:28
                  收起回复
                    星晴觉得除了王安忆钟晓阳还有哪些作家和张爱玲相似的?


                    13楼2013-05-04 22:19
                    收起回复
                      读《停车暂借问》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写出的,笔法娴熟不输王安忆,当然和张爱玲比还是差些火候,不过对于两人的不同,王德威德评价十分精准“初读很像张爱玲,又比张爱玲多了份温暖,少了些尖刻,可以让人一直沉浸、回味。”这就和王安忆像了,尤其和《长恨歌》的气氛相似,可《长恨歌》的面世倒比《停车暂借问》晚了十多年,谁像谁就不一定了,好在都是我喜欢的风格。
                      据说《停》是钟晓阳的成名作,也是她的高峰,后来的作品都难敌。其他作品我虽只看过《哀歌》,比较之下显然还是《停》更好。很多作家的巅峰都是成名作,大抵这时写作的初衷最纯粹,灵气倒弥补了技法的不足。
                      赵宁静生命来来去去不过三个男人:吉田千重、林爽然、熊应生。他们撑起来赵宁静的“传奇”,这传奇倒似张爱玲 “在普通人中寻找传奇”。平凡人的传奇,也不过是发黄信笺上的老旧故事罢了。
                      千重与宁静的一段往事不能不说突兀,除开第一章妾住长城外,几乎了无踪影了。可能是当初不成熟的笔法未能将他安放妥当,或是另有深意,刻意避开也不一定,只是作一个过客,甚至未看清面目,如同“墙外行人,一步花落,一步花开,踢踏走过”,这样处理也未必不妥。战火之下,再如何抵死缠绵也只是打了标签的两个人,那时的东三省,只得将两个纯粹相爱的年轻人分别归入战胜国与战败国。总有一方得耻辱臣服,这和爱情里的俏皮试探你退我进太不相宜。
                      钟晓阳后来没写起,赵宁静不一定没想起,想起又能怎样,不过是日后苦闷日子的消遣,退一步,顶多是凭吊。若有再一次相见,倒不如只记得初见时的模样。
                      第二章停车暂借问,林爽然就这么硬生生闯进来了。故事简单不过,不过染上了太多哀戚。就算快乐也是只能现时抓住,经不住储藏的。故事一直以一种预设了悲剧结局的笔调进行,就像《十八春》,连调笑和暧昧都浸着涩味。赵宁静和林爽然在斗嘴玩乐中渐生情愫,但林已有未婚妻,是小时候订下的,后来又有熊应生的介入,在我看来其实都不算什么,一直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是已知结局的宿命感。所以现时的快乐才那么飘渺,总觉得抓不住。这种不是滋味的滋味与《长恨歌》如出一辙,如同王琦瑶和程先生,外力上他们没有任何阻碍,甚至早有你情我愿的意味,可他们之间有道坎是永远也跨不过的,那道坎叫——命运。它无形中否定了一切,残酷又轻巧。
                      钟晓阳和张爱玲都爱《红楼梦》,细想来,《红楼梦》不也是这样:一切皆成空? 书中记林爽然一日偶然翻到一页随口念:“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后两句不让赵宁静逼着念了多好:“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说是偶然,谁说人这辈子不是让一个个偶然给敲定了呢?
                      耳边循环着杨宗纬最近唱的《最爱》,词作者是钟晓阳。初听时有些震动,听了潘越云的原版,还是杨宗纬诠释的好。听着不是滋味,这种感觉在看完《停》后终于坐实,全然一种《停》番外的姿态,是赵宁静和林爽然交替诉衷肠——
                      红颜若是只为一段情
                      就让一生只为这段情
                      一生只爱一个人
                      一世只怀一种愁
                      纤纤小手让你握着
                      把它握成你的袖
                      纤纤小手让你握着
                      解你的愁你的忧
                      红颜若是只为一段情
                      就让一生只为这段情
                      一生只爱一个人
                      一世只怀一种愁
                      纤纤小手让你握着
                      把它握成你的袖
                      纤纤小手让你握着
                      解你的愁你的忧
                      自古多余恨的是我
                      千金换一笑的是我
                      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是我
                      只有那感动的是我
                      只有那感动的是你
                      生来为了认识你之后
                      与你分离
                      以前忘了告诉你
                      最爱的是你
                      现在想起来
                      最爱的是你
                      我以前忘了告诉你
                      最爱的是你
                      现在想起来
                      最爱的是你
                      红颜难免多情
                      你竟和我一样
                      “生来为了认识你之后,与你分离”,真是字字噙着泪,我听着倒真撒了几滴泪了,时间退回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又延伸到六十年代,东北,上海,香港,美国,印尼。时间凝住了。
                      只是顶着月光回到宿舍,耳边响着打水、吹头发的声音,时间又活了。


                      14楼2013-06-01 01: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