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虞姬吧 关注:326贴子:15,088
  • 16回复贴,共1

【转·文】“姬别霸王”的历史记忆与“虞美人”的象征歧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网址:http://www.gmw.cn/02blqs/2004-03/07/content_31736.htm
2004-03-07 来源: 博览群书  作者:王子今


IP属地:福建1楼2014-03-06 10:41回复


    IP属地:福建2楼2014-03-06 10:42
    回复
      楚汉战争时期,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波澜壮阔,胜景迭出,一如《水经注》中所见描述长江三峡之所谓“良多趣味”。而历来人所熟知的所谓“霸王别姬”的悲壮故事,是楚汉相争历史活剧中特别生动的一幕。
        《史记・项羽本纪》对于这一历史情节有细致的记述,司马迁写道:“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
      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清人郭嵩焘《史记札记》卷一曾经称赞有关“垓下”的记述同“巨鹿、鸿门”同样,“自是史公《项羽纪》中聚精会神,极得意文字。”张守节《正义》引《楚汉春秋》又记录“美人名虞”所和:“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暗示后世通称虞姬的这位女子在项羽身败之前已经自杀,也就是说,传统所谓“霸王别姬”故事,真实情节原本是“姬别霸王”。


      IP属地:福建3楼2014-03-06 10:42
      回复
        唐代诗作中其实已经有强调虞姬以死相别的说法。
        唐人冯待征《虞姬怨》诗有关于虞姬生活经历的内容:“妾本江南采莲女,君是江东学剑人。逢君游侠英雄日,值妾年华桃李春。年华灼灼艳桃李,结发簪花配君子。行逢楚汉正相持,辞家上马从君起。岁岁年年事征战,侍君帷幄损红颜。不惜罗衣沾马汗,不劳红粉著刀环。相期相许定关中,鸣銮鸣佩入秦宫。谁误四面楚歌起,果知五星汉道雄。天时人事有兴灭,智穷计屈心摧折。泽中马力先战疲,帐下蛾眉转消歇。君王自是无神彩,贱妾此时容貌改。拔山意气都已无,渡江面目今何在?终天隔地与君辞,恨似流波无息时。使妾本来不相识,岂见中途怀苦悲。”(《石仓历代诗选》卷一一六)有关“江南采莲”“结发簪花”等经历,自然都是虚构,而“与君辞”的情节,体现出作者对司马迁记述虞姬事迹的理解,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元代诗人贯云石《别离情》诗:“又闻垓下虞姬泣,斗帐初惊楚歌毕。佳人阁泪弃英雄,剑血不销原草碧。”(《元风雅》前集卷一)也明说是“佳人”先自“弃英雄”。
        明人汪广洋《戏马台》诗:“事机一去竟莫举,盖世拔山皆谬语。虞姬痛别难再逢,乌骓欲逝从何许。”(《凤池吟稿》卷二)同样以为是“虞姬痛别”。
        刘仲方《六州歌头・项羽庙》对于虞姬自刎的细节描写是:“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命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恨花无主,凝愁绪,挥雪刃,掩泉扃。”(《花庵词选》卷五)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4-03-06 10:51
        回复
          “虞美人”既是曲牌名,也是词牌名。
          据说始源于唐教坊曲。在早期戏曲表演中,“虞姬”故事也已经表现出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南宋人刘克庄《田舍即事》诗十首之九写道:“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山河不暇为渠惜,听到虞姬直是愁。”(《后村集》卷一○)据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宋官本杂剧有《霸王中和乐》、《霸王剑器》、《诸宫调霸王》三本。金院本与之同题材者有七本。《录鬼簿》著录元代作品《霸王垓下别虞姬》,又作《楚霸王别虞姬》,简名《别虞姬》。今京剧有《霸王别姬》,亦渊源于此。历史真实之“姬别霸王”在记忆中被转换成“霸王别姬”,自有故事主体尊卑有别的因素,当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性别关系。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4-03-06 10:55
          回复
            《史记・项羽本纪》张守节《正义》引唐代地理书《括地志》说,“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长老传云项羽美人冢也。”记录了民间对于“虞姬”的特殊纪念方式。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八也说到“虹县之北虞姬墓”。《太平寰宇记》卷一二八“濠州钟离县”条说,“虞姬冢在县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项羽败,杀姬葬此。”其中“项羽败,杀姬”的说法,值得注意。其说与我们得自于《史记・项羽本纪》的历史知识不同,然而类似的情节,在历史上并不罕见。《方舆胜览》卷四八也说到虞姬葬处,然而又记录了身首分葬的传说:“虞姬冢在定远县南,今宿州亦有墓。相传灵壁葬其身,此葬其首。”
            《明一统志》卷七沿承此说:“虞姬墓在定远县南六十里,俗称‘嗟虞墩’。又灵璧县东二十三里亦有墓,相传灵璧葬其身,定远葬其首。”《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一二六也记录了《太平寰宇记》“项羽败,杀姬葬此”和《明一统志》“嗟虞墩”的说法。《江南通志》卷三五说:“嗟虞墩,在(庐州)府东北八十里,世传项羽于此别虞姬。”


            IP属地:福建7楼2014-03-06 11:02
            回复
              人们除了保护虞姬墓以为纪念而外,还有庙祀的形式。《江南通志》卷四二记载:“插花庙,在州东北七十里阴陵山。祀鲁妃,即项王之虞姬。”在有的地方,项羽庙中有虞姬配祀。
              陆游《项王祠》诗有“堂上君王凛八尺,大冠如箕熊豹颜”,“范增玉斗久已碎,虞姬妆面留余潸”句(《剑南诗稿》卷五五)。
              明人皇甫汸有《过楚王店谒羽祠虞姬配焉》诗,其中写道:“盖世雄图歇,千秋遗像存。云屯原此地,日暮已荒村。龙战曾无敌,天亡未可论。独怜丈夫恨,空傍美人魂。”(《皇甫司勋集》卷一五)可见虞姬和项羽已经共同结成一组祭祀对象。
                辛弃疾《浪淘沙》词写道:“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目重瞳堪最恨,羽亦重瞳。
              又有《虞美人》词:“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春舞。蓦然敛衽却无言,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辛弃疾笔下作“青春舞”的“芳草”,就是于成龙所谓“见人辄舞”的“红色”“美人草”。于诗谓“悲舞”,辛词虽称“青春舞”,然而也读出舞姿背后的“精诚苦”。这种香草,通常直接称作“虞美人草”。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4-03-06 11:09
              回复
                南宋林希逸《虞美人》写道:“生犀百万环帐立,漏声未残楚声急。拔山男子心转柔,夜倚芙蓉秋露泣。帐中别酒苦如荼,不是婵娟害霸图。 人愤死愁云气,吕氏田头见老夫。汉宫三万六千日,得意蛾眉亦陈迹。至今一曲唱虞姬,恨草摇摇向春碧。”(《竹溪?斋》十一稿续集卷三○)
                其中所谓“拔山男子心转柔”,颇值得回味。在涉及虞姬的咏史怀古之作中,男性作者往往从悲歌剑血中体味柔情,相反,有意思的是,我们看到有的女性作者却借此宣扬一种项王与虞姬共有的“刚强”。宋代魏夫人的《虞美人草行》诗写道:“鸿门玉斗纷如雪,十万降兵夜流血。咸阳宫殿三月红,霸业已随烟烬灭。刚强必死仁义王,阴陵失道非天亡。英雄本学万人敌,何用屑屑悲红妆。三军败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光飞,清血化为原上草。芳心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哀怨徘徊愁不语,恰如初听楚歌时。滔滔逝水流今古,楚汉兴亡两丘土。当年遗事总成空,慷慨尊前为谁舞。”虽然作者是女性,诗中有“玉帐佳人”、“香魂”、“芳心”诸句,其实却更多地透露出“刚强”丈夫气概,“英雄本学万人敌,何用屑屑悲红妆”,“香魂夜逐剑光飞,清血化为原上草”等句,都尽力洗除脂粉气,追怀着一种英雄主义精神。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4-03-06 11:19
                回复
                  “虞美人草”摇动春风,博得千古咏叹。那么,“虞美人草”究竟是一种什么草呢?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九《草篇》中说到“舞草”:“舞草,出雅州,独茎三叶,叶如决明,一叶在茎端,两叶居茎之半,相对。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讴曲,必动,叶如舞也。”
                  宋人王灼《碧鸡溪志》引录魏夫人《虞美人草行》诗,又说,“亦有就曲志其事者,世以为工。其词:‘帐前军情变,月下旌旗乱。 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抚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手中莲锷凛秋霜,九泉归去是仙乡。恨茫茫。’黄载万追和之,压倒前辈矣。其词云:‘世间离恨何时了,不为英雄少。楚歌声起霸图休,一似水东流。蔓葛荒葵城陇暮,玉貌知何处。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当时魂魄未消磨。’
                  按《益州草木记》:‘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如鸡冠,花叶两相对,为唱《虞美人曲》,应拍而舞,他曲则否。’《
                  贾氏谈录》:‘褒斜山谷中有虞美人草,状如鸡冠大,叶相对,歌唱《虞美人》,则两叶如人拊掌之状,颇中节。”
                  清代学者王士祯《居易录》卷二一则认为“‘虞美人’即‘莺粟花’,俗名‘米囊’,有千瓣五色,又名‘满园春’”,又引《通雅》曰:“‘虞美人有吴、蜀二种。’”看来,“虞美人草”的植物学性质,还是未能十分明了。
                  清人张岱《陶庵梦忆》说到所莳草木,“春以罂粟、虞美人为主,而山兰、素馨、决明佐之。”可见“虞美人”并非“罂粟”。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五月》写道:“虞美人几枝娇艳,则又为端阳之佳卉也。”可知花期在初夏。明人郑真《摇摇花》诗,副题“虞美人草也”。
                  可见“虞美人草”也称“摇摇花”。其诗曰:“摇摇花,花开向天涯。花摇摇,花如金步娇。惜昔美人年正少,青春正睹花容貌。金钗聘入霸王宫,嫣然一笑胭脂红。独夫叱咤空四海,恩穷惟怜一身在。戏马台前宫阙深,当筵歌舞娱君心。君心荒兮霸业消,淮南却望乌江遥。汉兵十万纷于蚁,帐底美人泪如水。八千军散楚歌声,仓忙忍为君王死。阴陵古道行人来,倾国倾城真堪哀。金剑霜飞一泓血,夭魂化作春花闭。花开花落流年改,春秋浩荡愁如海。愁如海,将奈何,虞姬墓前烟草多。花魂寂寞欲归去,杜宇夜啼三月暮。”(《石仓历代诗选》卷三三三)也许,“虞美人草”或者“摇摇花”只是一种文化符号,只是一种文化象征。
                  宋人萧海藻《咏虞美人草》:“鲁公死后一 荒,谁与竿头荐一觞。妾愿得生坟土上,日翻舞袖向君王。”“虞美人草”之所以萌生和舞动,被解释为基于虞姬化身的意愿。辛弃疾说“至今草木忆英雄”,虞姬悲剧人生的转化,变成了一种“娇艳”多情,随风“婆娑”,寄托着“清血”和“芳心”的永远的纪念。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4-03-06 11:24
                  回复
                    对于作为文化象征的“虞美人草”,也有其他的认识。
                      易幼学《咏虞美人草》诗:“霸业将衰汉业兴,佳人玉帐醉难醒。可怜血染原头草,直至如今舞不停。”项王“霸业”之“衰”,似乎可以归结于醉卧“玉帐”。草随风摇,一如“佳人”依然醉舞。
                    《花草粹编》卷一二所见署名“西蜀文珏”的《虞美人》则写道:“歌唇乍启尘飞处,翠叶轻轻举。似回舞态逞妖容,嫩条纤丽玉玲珑,怯秋风。虞姬珠碎兵戈里,莫认埋魂地。只应遗恨寄芳丛,露和清泪湿轻红,古今同。”于“翠叶轻轻举”处,竟然看到了“歌唇”、“舞态”、“妖容”。作者的眼光所注视的,似乎只是单纯作为“美人”的虞姬,其他相同主题诗作中浓重的历史感,在这里已经相当淡薄了。作者在凝视“纤丽”、“玲珑”的时候,自然是无心关注兴亡大业的。而虞姬已经失却自己的意志,完全等同于“芳丛”中真正的草木了。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4-03-06 11:26
                    回复
                      转完也看完了
                      很赞哦~~
                      才知道原来关于虞姬霸王有这么多的诗词歌赋呢~
                      于是每日一图就做成这种吧


                      IP属地:福建18楼2014-03-06 11:29
                      回复
                        好长,镇搂图美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3-06 13:03
                        回复
                          点赞!其实好多都可以拿来做小尾巴宣传www


                          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4-03-06 18:36
                          收起回复
                            镇楼图好美~点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4-03-06 19:54
                            收起回复
                              这么厉害的人一定记载了全名吧,跟他同时期的吕太后都有名字,虞姬就留不下?我甚至不知道咋争论什么,争论虞姬很能打仗?争论虞姬很勇猛?还是在争论虞姬为大一统王朝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论贤惠比不上长孙皇后,论巾帼不让须眉比不上梁红玉,真的是没人说了还是找不出人了,非要找一朵陪衬用的鲜花来说。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3-10-23 09: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