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吧 关注:61,000贴子:455,783

登上权力之颠--普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留给百度,首先申明这不是原创,是转贴再转贴的,所以我不知道作者。文章很长,但是隔了8年再看当年大叔如何登上权力之颠仍然让人感慨不已


1楼2008-01-09 13:24回复
    尽管普里马科夫的任命是迫于反对派压力的结果,但上台不久,叶利钦就不得不钦佩这个从勃列日涅夫时代就开始步入苏共核心圈子的政坛老手。有时候他甚至觉得,除了年龄因素,他似乎比切尔诺梅尔金和基里延科都更符合自己对继承人的性格构想:
      他坚强、冷静,在政治和经济双重危机间不慌不忙的周旋。他小心翼翼的和各种政治势力商讨问题,既显示出尊重他们的意见又和所有派别都保持适当的距离。他逐渐的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赢得了地方实权人物的支持,连右派的寡头们也觉得他是一个温和改革者。他用一种低沉的语调、略带幽默但又不失严厉的语气向公众讲话,迅速安抚了所有人,大家开始相信情况会逐渐好转。


    6楼2008-01-09 13:40
    回复
      对于总统,他始终保持这一种独立性,如果总统不表态,他就会强有力的贯彻自己的意志。他又时刻表现出对总统的尊重,在与总统交谈时习惯性的把左手放到嘴边,显出认真听取的表情。他几乎从不反驳总统,也从不在总统面前高谈阔论自己的计划,而总是在每次谈话之后把总统所坚持的东西迅速付诸实施。


      7楼2008-01-09 13:41
      回复
        总之,普里马科夫表现出来的这种力量,让叶利钦长期以来对自己继承人形象的构想在某些方面得到了具体化。也让他想到,要在年轻一代中找出具有这种成熟品格的人来,确实难上加难。
          难道要让普里马科夫成为俄国的第二位总统?也许年龄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这个想法在总统脑中一闪而过,但他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叶利钦想起自己和普里马科夫一次有趣的会面: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你看看这些家伙是怎么攻击我门的。”普里马科夫气乎乎的说到。说完他从自己随身带着的文件夹里抽出一样东西。


        8楼2008-01-09 14:13
        回复
          “您再看看这个。”普里马科夫讲解完他的剪贴画以后,又变戏法似的从文件夹里抽出几页纸。
          叶利钦无奈的接过普里马科夫的“机密文件”,里面的内容令人吃惊:这是一份控告卫生部副部长哈伊尔•祖拉博夫勾结犯罪集团,收受贿赂的匿名材料。里面的内容如果是真的,祖拉博夫简直就不是什么政府高官,而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匪徒。
            “叶夫根尼•马克西莫维奇,我们来搞搞清楚,这是些什么样的事实?您绝对相信这些材料吗?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的?”
            “这些材料是特工机关准备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我已经下令解除祖拉博夫的副部长职务。”
            “如果这些是真的,那么祖拉博夫就应该马上被绳之以法,而不仅是被解职。要么这些都是推测?要知道任何人任何事都可能被诬陷。”


          10楼2008-01-09 14:18
          回复
            普京走了出去,叶利钦认真的翻阅起报告。自从科瓦廖夫被解职以来,联邦安全局的报告读起来舒服多了,格式规范而且条理清楚。他把普里马科夫的“材料”与联邦安全局的报告对应的地方一一做了比较,发现很多有趣的区别:
              例如,联邦安全局的文件中写道:“不能确定祖拉博夫和高加索民族犯罪集团之间有牵连”,而普里马科夫的材料中却写道;“怀疑祖拉博夫和达吉斯坦犯罪集团有牵连”。联邦安全局的文件中写道:“不能确定祖拉博夫从制药公司收取贿赂”,而普里马科夫的材料中却写道“怀疑祖拉博夫从制药公司收取贿赂”。
              同样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对一个人的评价就完全不同了。看来普京和普里马科夫虽然都曾在前苏联克格勃工作,从他们思维模式的差异看,却完全是两代人。
              嗯,是的,两代人。
              两代人?
              叶利钦好像突然想起了什


            12楼2008-01-09 14:19
            回复
               现在看来,普京对总统的忠诚是勿庸置疑的。但那是因为我是总统,向统治者表示忠诚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如果有一天叶利钦不再是总统,他才是总统呢,他会不会为了赢得左派的支持而对我动手,或者为了明哲保身而对政敌对我的迫害无动于衷?斯大林是怎样背叛列宁的?赫鲁晓夫又是怎样背叛斯大林的?难道他们在领袖面前表现过一丝一毫的不忠诚吗?世界上最难防范的背叛就是政治家的背叛——他们都是一些最具有智慧、耐心和毅力的人物。一个民主社会的总统似乎不该考虑继承人问题,而是把它交给民众去选择。但在转型中的俄罗斯,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度,这种选择有可能会选出第二个希特勒。而且,在私有化过程中,有多少人因为政策制定的某些失误而倾家荡产,而我的亲人和朋友们,谁又能保证他们完全没有趁机中饱私囊呢?一旦追究起来,自己这个前总统的日子可不好过。在为国家考虑那么多之后,这个要求就算是总统保留的最后一点私心吧。


              17楼2008-01-09 14:21
              回复
                在“忠诚”——这最后也可能是最重要的问题上,让叶利钦下定决心的,是普京在“索布恰克案件”中表现出来的态度:
                  索布恰克是普京读大学时的法律老师,普京从克格勃退出后,时任圣彼得堡市长的索布恰克把他带入政坛,可谓师恩深重。在普京到总统办公厅工作以后,已经退休的索布恰克被指控在担任市长期间大量侵吞国有财产。普京一开始只是默默的关注这个案子,没有试图干预。但随着这个案子调查的展开,它越来越不像一个普通的刑事案子。内务部和最高检察院先后成立了好几个调查小组,他们潜入索布恰克的住所,暗中了解他的银行存款,甚至采取一些更极端的调查方式,这样弄了整整两年,仍然找不出有力的证据。但这种调查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显然是有人不彻底搞掉索布恰克不肯罢休。
                  一九九八年秋天,被不停的传讯和调查弄得疲惫不堪的索布恰克因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而检察院在前几天下达了逮捕他的命令——这一切已经弄得非常像一场迫害。


                18楼2008-01-09 14:21
                回复
                  索布恰克在担任市长期间,普京一直是他的助手。尽管没有任何人把他和对索布恰克的指控联系起来,但如果他主动介入的话,在旁人看来,就等于承认和此事有瓜葛。而且,如果这真是一场政治迫害,能够操纵内务部和最高检察院的幕后人物自然非同小可,任何试图帮助索布恰克的人都有危险。从法律程序上讲,联邦安全局也无权插手这个案件。这些恐怕都是普京一直不肯出面的原因。但当听到恩师住院的消息,普京坐不住了。他马上坐飞机直赴彼得堡,会见了医疗小组。他觉得在这种政治气氛下自己的恩师无法得到良好的治疗,于是利用自己在彼得堡的关系和一家私人航空公司谈妥,用飞机把索布恰克送到芬兰。索布恰克又从那里转到了巴黎。
                    整个行动是秘密的,因为当时最高检察院已经颁布了禁止索布恰克离开彼得堡的命令。所以普京可谓顶风作案,这对他的政治前途而言是相当危险的。
                    叶利钦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描写自己得知这个消息后的想法:
                    “当我得知普京把索布恰克送出国之后,我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他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去冒险,可从另一个方面说,普京的这一举动又激起了我发自内心深处的尊敬之情。
                    ……在确定必须解除普里马科夫的职务之后,我常常这样痛苦的思索:谁会支持我?谁会真正站在我身后?
                    突然我醒悟过来——这个人就是普京!”


                  19楼2008-01-09 14:21
                  回复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叶利钦仍在耐心的等待。
                      斯捷帕森努力实践着对总统的誓言,他工作得相当勤奋。在经济上,他不仅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如期向俄罗斯提供了贷款,而且成功的说服了西方同意俄罗斯延期偿还外债,从而使国家免遭了一场新的经济动荡。在政治上,他努力与杜马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又小心翼翼的和左派保持距离。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斯捷帕森的民众支持率稳步上升。面对不俗的表现,斯捷帕森并未居功自傲,始终对总统言听计从、毕恭毕敬。总之,他尽力使自己显得无懈可击。
                      在总统看来,斯捷帕森只有一个缺点:他无法领导右派赢得一二月份的杜马选举和明年的总统选举。在斯捷帕森执政期间,右派势力仍然各自为政,而中左势力“祖国”运动与地方实力派“全俄罗斯”运动结盟的趋势日益明显,直接威胁克里姆林宫的利益。
                      这就够了。


                    23楼2008-01-09 14:24
                    回复
                      八月二日,北高加索地区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车臣头号恐怖分子巴萨耶夫率领五百余名非法武装分子入侵达吉斯坦,占领其南部地区。随后,车臣非法武装分子继续向达吉斯坦增兵,扩大占领区,北高加索地区局势岌岌可危。
                        ——车臣和达吉斯坦都是俄罗斯的加盟共和国,穆斯林在人口中占了大多数。车臣的分裂运动由来已久,一九九一年十一月车臣宣布脱离俄罗斯独立,并迅速筹建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国民军”,利用苏联解体的混乱局面与俄罗斯联邦政府武装对峙。一九九四年,叶利钦在颁布新宪法、巩固了自己的总统位置以后,下令解除车臣非法武装。十二月十一日,俄罗斯出兵车臣,开始了旷日持久的车臣战争。刚刚经历了国家大分裂的俄罗斯军队武器陈旧、士气低落、指挥混乱,被游击站和巷战打得晕头转向,共有四千多俄军阵亡,1.7万人受伤,三千余人失踪。最后,叶利钦迫于国内外压力,于九六年八月与车臣当局签订停火协议,商定车臣问题搁置五年,到二〇〇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解决。车臣分裂分子当然不愿意等到〇一年束手就擒,他们此次武装冒险,袭击临近的达吉斯坦,是想利用各种势力忙于大选之际,打通里海出海口,为彻底独立创造条件。


                      24楼2008-01-09 14:24
                      回复
                        报界对此的一致评价是:叶利钦疯了。
                          普京没有时间来理睬这些鬼话,也来不及体会高升的喜悦。他明白,必须马上行动起来,只有在入侵者尚未站稳脚跟之前就予以消灭,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阻止车臣分裂势力向整个北高加索蔓延


                        27楼2008-01-09 14:25
                        回复
                          八月十日,刚刚被提名为政府总理的普京发表讲话,表示“最近在北高加索地区出现的践踏法律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必须予以坚决打击。”
                            八月十一日,俄军向达吉斯坦集结。
                            八月十二日,普京主持召开达吉斯坦问题安全会议,制定平叛计划。
                            八月十三日,俄军大规模军事行动在达吉斯坦境内展开。
                            根据普京主持制定的计划,俄军一开始就出动飞机和远程大炮,对盘踞在达吉斯坦的非法武装进行狂轰滥炸,迅速切断车臣与达吉斯坦的战略通道,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侵入达吉斯坦的孤军进行清剿。这种泰山压顶般的攻势令入侵者措手不及。至八月二十五日,俄军宣布在达吉斯坦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经结束,两千名非法武装分子半数被歼,余者被赶出达吉斯坦。


                          28楼2008-01-09 14:25
                          回复
                            但问题仍然很多,侵入达吉斯坦的非法武装是孤军,不熟悉地形,也不受当地人民支持,消灭起来比较容易。而车臣处于实际上的独立地位已经八年了,有较好的民意基础,在协议签订后的三年,当权人物更是对内宣传民族狂热,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对外和阿富汗“恐怖大亨”本•拉凳勾结,早已作好迎接俄军来犯的准备。第一次车臣战争的阴影尤在,近几年俄国经济困难,军队待遇较差,纪律松弛,各种丑闻屡屡被媒体曝光,尽管在达吉斯坦平叛中表现出色,但在大规模、长时间的战争中,战斗力如何很难预计。杜马和总统选举在即,能够速战速决当然好,如果被拖入游击战的泥潭,军费开支过大,退又不能退,打又打不下,对政府威信的损害之大无以复加。而且,科索沃战争的前车之鉴尚在眼前,南联盟打击分裂分子的行动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武装干涉,战前,人民狂热的支持强硬派总统米诺舍维奇,战后,却在选举中抛弃了他,而米诺舍维奇本人,则被抓到国际法庭受审去了。尽管西方国家不太可能对俄国采取军事行动,更不可能派几个特工来把总统抓走,但届时面临的政治经济压力不难想象。
                              打,还是不打?跟基里延科一样,普京必须尽快做出选择。


                            30楼2008-01-09 14:26
                            回复
                              实际上普京已经做出了选择。在他制定的达吉斯坦平叛方略中,就包括了对车臣境内的军事目标进行空中打击的计划,而且确实在八月中的时候付诸实施。当时他就已下定决心,歼灭了入侵达吉斯坦的匪徒之后,立即趁势进军车臣,彻底解决车臣问题,绝不能等到二〇〇一年,更不能和叛军签订第二份耻辱的停战协议。没有国家团结、社会安定,一切改革措施都是扯谈。
                                ——和普京相比,基里延科在行政管理和专业素质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唯一的缺乏的,是当挑战突然出现的时候,顶住压力,做出决断,并勇于承担责任的魄力。这种差异在平时很难被察觉,只有在危机来临时,它才会突然迸发,在一瞬间改变个人的前途,国家的命运——然后又消弭于无形。


                              31楼2008-01-09 14: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