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核心吧 关注:7贴子:604
  • 6回复贴,共1

转载,青子同志的文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经常说“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和社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真的是如此看待两个唯物主义的关系吗?这种说法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概括还是纯粹无中生有的凭空杜撰?这种说法的提出者又是谁?两个唯物主义的关系又是经过怎样的过程被写进教科书的?更为值得商榷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真的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这种哲学体系吗?换句话说,“辩证唯物主义”真的存在吗?目前来看,如果不阐释清楚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进步与发展会日益受到原有僵化框架的严重阻碍,也会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产生致命性的影响:由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独断论、机械论、二元论、经济决定论倾向,使得马克思主义无法吸收当代科学和哲学的优秀成果,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无法跟上实践发展的要求。
普列汉诺夫正式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概念,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1897年,他在《论‘经济因素’》中谈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如我们刚才所看到的,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历史。无论是在自然界或是在历史方面,这种世界观“都是本质上辩证性的”。但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涉及到历史,所以恩格斯有时将它叫作历史的。这个形容语不是说明唯物主义的特征,而只表明应用它去解释的那些领域之一。”(《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二卷,768页)他又在《评弗·吕根纳的一本书》中指出:“他(指吕根纳,笔者注)甚至还不完全了解历史唯物主义是怎么一回事。在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看法中,他没有摆脱许多庸人的成见。他说:‘马克思和恩格斯证明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并且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根据这种世界观,我们现在把经济条件看作是法律观念和道德、宗教观念的基础’。但是怎么会这样呢?难道人们的世界观,即对整个世界体系的看法,就限于他们对‘经济条件’同法律制度和道德宗教观念的关系的看法吗?换句话说,难道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整个世界观吗?当然不是!它只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337页)
普列汉诺夫依据恩格斯的文本所建构的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系也深深影响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后来,列宁承袭普列汉诺夫关于两个唯物主义关系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是唯物主义。......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而且把它贯彻到底,把它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3月))“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或者更确切地说,把唯物主义贯彻和推广运用于社会现象领域,消除了以往的历史理论的两个主要缺点。”(列宁:卡尔・马克思(节选)(1914年11月))最后,现在我们熟知的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的表述由斯大林所提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界观。其所以叫作辩证唯物主义,是因为它对自然界现象的看法,它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方法,它认识这些现象的方法,是辩证的,而他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它对自然界现象的了解,它的理论,是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三版,1页)斯大林的说法成为苏联官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米丁所编写的哲学教科书中关于两个唯物主义的关系的权威表述,这种表述后来被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艾思奇沿用到新中国的第一本马哲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经过这样的过程,苏联哲学体系杜撰出的“两个唯物主义”的关系获得了我们的广泛性接受。
然而,两个唯物主义的关系的确如此吗?如果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和运用的话,那么在时间顺序上,辩证唯物主义的出现必然要早于历史唯物主义。可是根据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19世纪50年代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未曾对自然科学进行专门的研究。马克思对于自然科学兴味索然,只是后来为了创作《资本论》刻苦钻研过数学,然而这只是工具性地学习而已。恩格斯则是在19世纪50年代之后为了研究军事问题而广泛涉猎自然科学,而后来恩格斯萌生建构自然辩证法的想法,则是在1873年:当时恩格斯想写一本《反毕希纳论》(最后这个写作计划并没有完成),就为此做了一批札记。这些札记后来被看作是恩格斯未完成的《自然辩证法》创作计划的雏形。我们要注意,19世纪50年代(或者更准确的说是1848年)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是一个关键时期:我们通常把这个时期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公开问世的年代前后。那么,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依据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等文本建构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就很可疑了。正如南京大学教授胡大平指出:“......这个年代直接表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几乎与自然科学无涉。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因为它说明:并非如通常解释的那样,以自然观为核心内容的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仅表现为它在历史领域的运用,甚至相反,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辩证的自然观,仅仅是其在自然领域的运用!”(胡大平,《回到恩格斯:文本、理论和解读政治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89页)
更值得商榷的是,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唯物主义”真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正式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吗?马克思在其理论生涯中从未对创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表露出任何兴趣,对于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构思,也是毫不关心:恩格斯1873年5月30日在致马克思的信中阐述了他“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今天早晨躺在床上,我脑子里出现了下面这些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由于你那里是自然科学的中心,所以你最有条件判断这里面哪些东西是正确的。......如果你们认为这些东西还有点意义,请不要对别人谈论,以免被某个卑鄙的英国人剽窃,对这些东西进行加工总还需要很多时间。”(马恩全集第三十三卷――恩格斯致马克思 1873年5月30日)对此,马克思在次日回信到:“亲爱的弗雷德:刚刚收到你的来信,使我非常高兴。但是,我没有时间对此进行认真思考,并和“权威们”[注:指卡·肖莱马和塞·穆尔。——编者注]商量,所以我不敢冒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马恩全集第三十三卷――恩格斯致马克思 1873年5月30日)之后马克思在信中便转移话题,谈论梯也尔辞职的事情。
而恩格斯呢,是他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吗?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往往认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创作计划表现出恩格斯对于创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雄心。但是在恩格斯公开发表的,马克思亲自做序并将其誉为“可以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的文本中,他已经说明地很清楚了,恩格斯否定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这一看法:“......现代唯物主义都是本质上辩证的,而且不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了。一旦对每一门科学都提出了要求,要它弄清它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科学就是多余的了。于是,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仍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其他一切都归到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实证科学中去了。”(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不需要任何“科学之上的哲学”、“关于总联系的特殊科学”,除了“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以外,自然世界的问题应该由实证科学去研究。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恩格斯也十分清楚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组成部分:“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现在的问题首先是对这门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进一步的探讨。”
如前所述,“辩证唯物主义”并非是如苏联体系所说是恩格斯创立的,苏联哲学体系所建构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更是没有位置的,根本不存在苏联教科书体系所说的“辩证唯物主义”这种东西。那么我们如何看待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创作计划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的位置呢?我认为胡大平教授的观点很好,我谨摘抄他的观点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对于“自然辩证法”计划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标准的解释是“‘自然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的著作《自然辩证法》一书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重要标志。”(徐琳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三卷,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第212页。转引自胡大平书,笔者注。)在今天,这个结论必须予以改变。因为,“自然辩证法”作为一个旨在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科学性提供更广泛论证的计划,是一个未完成的计划,以这样一个粗糙计划来创造出一个辩证法唯物主义体系或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不仅违背恩格斯的愿意从而压抑这项研究本身的意义,而且可能与目标相反,真正阻碍在今天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的发展。实际上,全部计划,焦点问题是辩证法而非自然。作为恩格斯叙述辩证法的载体,自然的含义不是实体性自然界,而是作为生成和消逝(即运动)规律体现者的自然界,套用恩格斯自己关于自然界的一个描述来说,即是“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和消逝着。”(《回到恩格斯:文本、理论和解读政治学》,294页)
作者:重信青子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449435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1-07 13:44回复
    某种意义上确实对我的世界观造成了重创,稍后会详细说明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1-07 13:44
    回复
      依然是有些难以表达的东西在脑中打转,加之最近看了些哲学史,有些很奇妙的东西浮现出来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1-13 03:09
      回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基本观点:1.世界是物质的 2.物质是运动的 3.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总的来说,这也是我的世界观,这三点是有对立的学说,分别是1.唯心主义 2.形而上学 3.不可知论
        说是三种其实贯通起来也就是一种,那就是唯心主义。以自我为主体,世间万物的出发点都是以我的意志为中心,这就是唯心主义。
        从孤立、静止、片面的角度看问题,就是形而上学,本质上也就是将问题看做静止不变的,以自己的认知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自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这本身就是唯心的,如果要举例,大概就是
        “如何进球?”
        “绕开门将,踢进去就行。”
        或者是这样
        ”百姓无栗米可食,何不食肉糜?”
        ……
        而不可知论,就是指否认一切事实规律,认为人的感知是无法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本着文章要通俗易懂的原则,这里我觉得要解释一下,认识事物的本质与事实规律有什么关系,
        人的肉眼看到东西物品,它有颜色,有距离感,这个物品就是“物质”,而人对它的感知,就是“规律”,人类生下来是不知道苹果是红色的,而是因为有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老师)说“这是红色”,人才会开始认识到“红色”这个概念。
        简单拓展一下,物质规律,还包括一些非常简单的东西,比如“水加热会变成开水”“人被杀,就会死”
        深度拓展,“社会发展五段论”“剩余价值的产生”
        这也是规律,不可知论即是否定这些规律,认为人只是观察到了那些“事物”的表面而不能真正认识到事物本身。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1-13 03:42
        回复
          问题就从这里产生,如果总结出来的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片面的,是否就是走入形而上学的深坑?人的认知真的能认识事物(规律)的本质吗?青子大佬说物自体(康德的不可知论中用来描述事物本质的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是被自然科学的发展消化了,然而我认为其仅仅只是被实用主义,奥卡姆剃刀(百度上甚至用极端唯物主义来描述奥卡姆剃刀)给剃掉了
          当然随即我就发现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对自然科学的发展的了解并不全面,随意下结论,就陷入到形而上学之中,只从自己的认知来讨论问题,无解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1-13 03:55
          回复
            感觉青子混淆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当然更可能是我错了。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1-28 17: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