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空军吧 关注:5,736贴子:69,182
  • 30回复贴,共1

1941年6月-1943年12月,德国空军在各战区的资源投入(译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ww2.dk上最近新开了一个栏目“Luftwaffe Research”,第一篇作品是Dan Zamansky关于1941-1943年德国空军在各战线资源分配的研究,数据资料相当丰富。抽空随意翻译了一部分,感兴趣的可以直接去看原文(从ww2.dk左边的Luftwaffe Research栏目进去即可),如果有意见建议可以直接通过作者提供的邮箱提出,作者已经明确这只是初稿,之后将继续更新完善。


介绍
德国空军在二战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同,其在单次战役中的表现是很多研究课题的对象。然而,关于德国空军作为一个整体对战争的影响的研究却相对少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对德国空军从入侵苏联到1943年末德国被迫在各条战线转入防御期间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本文最重要的发现是德国空军自1942年起就被迫将其资源主要应对西方盟军而不是苏联,这颠覆了很多传统认识,这些观点一般认为德国空军是从1943年甚至1944年才将资源从东线转向地中海或西线。而且,从德国弗莱堡联邦军事档案中发现的新资料显示1941年6月-1943年12月间德国空军在东线的飞机和人员损失不到总损失的一半;还显示了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行动中集结的力量仅仅在东线延续了几个月,主要原因是美英盟军在西线和地中海战线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本文中还会提到一些结论,最主要的是苏联空军对于击败德国空军所起的作用要比东线对地面作战的作用要小。影响东线德国航空力量的因素,更多的是德国将较多的资源尤其是高尖端装备用于应对美英航空兵,而不是在东线的稳定消耗。在三条战线同时进行航空作战的压力使德国试图通过科技和组织优势速胜苏联的战略无法实现。德国空军自1941年1月就倾心投入的地中海作战将是本文的重要部分,该战区常常吸收了和西线一样多的航空力量,且自1942年夏末起德国航空兵将在此遭遇决定性的失败。这段特别的时期值得进行独立的研究。
本文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不拘泥于德国空军的航空兵。为了更充分地考量德国空军的战斗力,本文还对大口径防空炮、弹药的消耗和分配等有深入研究。为此,我翻阅了大量的德国原始档案,确保本文的主要观点有坚实的基础。但是,如果有新的资料出现,我还将对本文做进一步的修订,对此热忱欢迎读者提出宝贵建议。本文目前还是初稿,在新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我会继续推出修订版。希望对本文的广泛讨论将进一步深化对二战中美英航空力量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对于西方航空力量击败德国空军并因此保证苏联存续仍然不为当代历史学家所充分知晓。
在此要感谢几位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人:Larry de Zeng提供了德国空军机场数据库、Doug Stankey提供了德国空军军官数据库、 Matti Salonen提供了德国空军飞机损失数据库、Jan War?ischek提供了德国联邦军事档案馆中关于德国空军人员和飞机力量的原始档案、Ulf Balke帮忙解读了档案的复杂彩色编码、 Ted Hooton与我分享了他的作品并回答了我的问题、 Andrew Arthy提供了意见和建议、Andreas Zapf提供了关于1942年底德国空军弹药消耗的重要资料。Philip Sabin、 Richard Muller和Williamson Murray亦均给予了宝贵意见。


1楼2017-04-03 00:29回复
    正文部分发不了了,无论德军吧还是古德里安吧都是如此。。。算了,明天就截点图吧


    2楼2017-04-03 00:33
    收起回复
      第一部分 德国飞机的分配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德国空军在各条战线的飞机分配,首先将回顾在东线和其他战线的飞机数量。后备的飞机也将被考虑在内,以充分展示德国空军的资源状况。在此基础上,还会进一步讨论战斗型飞机——只包括那些直接能够对敌发动进攻的飞机类型。之后,将对不同类型的飞机分配情况进行研究,诸如轰炸机和战斗机,以揭示不同类型飞机为何在资源分配上存在巨大差异。本文覆盖了战斗机这一极其重要的机型直至战争结束的分配数据,显示了1941-1943年形成的趋势直至德国最终战败都没有明显改变。该部分的最后将分析德军入侵苏联后新机型的分配情况。总的来说,目标是确定的,那就是通过尽可能精确的资料,来确定德国空军的资源主要集中在东线还是西线。
      本文中德国空军飞机数量的数据来自关于德国兵力的原始档案。与其他讨论德军兵力的作者所引用的资料相比,这些档案因为是战时报告且包括了所有作战部队(无论前线和后备)的完整数据,而不是原始资料的衍生品,因此更胜一筹。但是,由于资料的量很大,使得对它们的解析特别费时。这些作战报告在战争中每10日出一期,每份报告都有数十页,包含超过500个部队的飞机数量,因此需要大量时间去计算。介于此,本文只选择了6个日期进行对比,通过这6个日期的数据,可以展现1941-1943年德国空军力量的演变,以及东线三个冬季战役的情况——这三个战役都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德军航空力量的薄弱是重要因素。
      在讨论德国空军的飞机数量时,有必要说明的是飞机的数量在这段时期增长得很慢,原因众说纷纭,这也是有关德国动员效率研究的一部分。因为本文主要讨论德国航空力量在各战线的分配,而不是背后的因素,这一问题在本文中不会过多深入。
      对于德国空军在东线资源的分配,最重要的数据是德军在东线的力量,如表1所示,该表计算了所有飞机在各条战线的比例,可以发现东线德国空军的力量在所示时间范围内基本没有大的变化,除了1941年12月有明显而暂时的下滑,主要原因是更多的飞机被列入后备而不是投入前线,同时东线有部分部队调往了其他战线。这个插曲特别值得关注,因为当时德国陆军刚在莫斯科战役中遭遇了惨败,而德国空军在此关键时刻在东线的力量却不增反减。这是导致德军失利的原因之一,德军在东线前期的胜利中极其依赖有效的空中支援。
      对德军航空力量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1941-1943年期间,尽管德军在东线的形势越来越糟糕,东线德军飞机的数量却并没有怎么增加,增量部分几乎全部被投入与西方盟军的作战中,而不是苏联。因此,到1944年2月,部署在东线的飞机数量已经缩水到各战线飞机总数的40%,只有1941年11月时比例的三分之二。如果考虑后备的飞机,东线的飞机比例就更低了。关于“后备”,主要是准备投入战场的新型战机。而新型战机将主要用于西方盟军,这在后文将进行讨论。
      如果仅仅考虑战斗型飞机,对于德国空军资源的分配可能有更清晰的认识,见表2。战斗型飞机和作战飞机的差别在于,运输机、联络机和夜间袭扰机是不计入战斗机飞机范畴内的——因为运输机和联络机基本没有武装,而夜间袭扰机主要是老旧的双翼机,对于作战行动的价值很小。因此,表2中列明了德国战斗型飞机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到,东线飞机数量的总趋势和表1差不多,区别在于东线的战斗型飞机数量再也没有恢复到1941年11月的水平,这和作战飞机总数的趋势有所不同。也就是说,1941年底是东线德军航空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之后德国空军将被迫减少在该战区投入的战斗型飞机数量。1943年后,东线德军战斗型飞机的数量更是大幅减少,到1944年2月,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德军战斗型飞机还部署在东线。战斗型飞机对德国来说是更为稀缺的资源,相比起宽泛的作战飞机,战斗型飞机主力被更早地用于和西方盟军作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东线的德军飞机数量在相对下滑,因为增量部分被分配去了西线作战。现在我们再作更进一步的分析,看一看各类型飞机的具体分配情况。首先看图1,其中的灰色线代表“所有战斗型飞机”,数据来源于上面的表2。可见,轰炸机在东线的比例趋势和战斗型飞机的趋势最为相近,但对于单发战斗机而言就不同了。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单发战斗机在东线的比例远远低于其他战斗型飞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单发战斗机可以说是在空战中击毁敌机并夺取制空权的不二机种。甚至双方战斗机也不例外,因为其缺少机动性,要夺取制空权很困难,往往被降格执行对地支援任务,这在后面会进行讨论。图1显示,在1941年11月,只有一半的单发战斗机部署在东线,而到了1942年1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这一比例已经低于40%,之后还进一步降低。显然,盟军的空中行动迫使德国不得不将其制空力量主力投入西线,时间比很多文献所推测的要早得多。Ban Creveld和O'Brien曾经强调德军战斗机主力从东线调走的时间是1943年及之后,但从图1可以看出在1942年时德军战斗机在东线的数量相比各条战线的总数已经低于50%。
      德国空军力量西调的趋势在双发战斗机上更为显著。1941年底,双发战斗机的主力在东线,在对抗技术落后的苏联对手时,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的该款飞机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到了1943年,为了本土防卫和保护海上交通,大多数双方战斗机被调往西线。对于主要装备改进版双发战斗机的夜间战斗机部队,在西线的比例更是压倒性的。1941-1942年,在东线没有夜间战斗机,当最终部署时,其比例也微不足道,主力仍然在抵抗英国皇家空军的夜间轰炸机。概而言之,德国期望在东线维持制空权的努力不得不屈从于东线战事初期战斗机部队主力就需要集中于西线的现实。而运输机与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战争后期,运输机部队主力是在东线。但是,这对于稳定东线来说太晚了,最显著的例子是1942年12月斯大林格勒空运白热化阶段,东线的运输机还不到各战线运输机总数的一半。德军的空运资源不得不在同时对盟军登陆北非作出反应是斯大林格勒空运失败的原因之一。这一事实的重要性被持续低估,有的作者坚持盟军的行动并没有缓解苏联的压力。只有对地攻击机主力一直待在东线,但是该类飞机有很多是老旧或低性能型号。
      德国空军在西线的投入多于东线的趋势一直延续到战争结束,可以看一下直至1945年战斗机的部署情况(表3),该表显示了战争各个阶段德国战斗机的平均力量。可以发现,在1942年12月至1943年7月,尽管东线有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这样的伟大战役,但仅一个地中海战区就部署了超过东线的单发战斗机,双发战斗机更是东线的近3倍。需要说明的是,有部分部署在北欧的战斗机是对苏作战的,所以表3中的东线比例会偏低;但是表2和该部分的其他表格都已经对北欧的战斗机部队进行了东线和西线的划分,对比之下可以看到表3的误差其实微乎其微。从战斗机的分配可以发现,西线是德国空军最为关注的,即使在地中海战区被放弃后,东线的战斗机力量也只有总量的四分之一。直到战争末期对东线才有非常有限的增援,这更加夯实了德军战斗机部队主力是部署在西线且在西线被击败的结论。
      最后一个证明东线是德国空军次要战场的证据是新型飞机的分配。这些飞机或是德国入侵苏联时尚未服役的,或是刚刚投入量产的。从图中可见,投入东线的新型战机比例很低,进入1943年后,其比例甚至低于德军战斗型飞机投入东线的比例。在1941年和1942年底德军在东线的攻势遭遇危机时,德国仍然试图以旧型飞机稳住局势,而将新型飞机投入西线。Fw-190的分配是极其重要的,它拥有强大的引擎和重型装备,胜过很多同期的盟军飞机;无论作为战斗机还是战斗轰炸机,Fw-190都非常高效。但盟军的空中压力意味着Fw-190一开始只供应西线,直至1942年9月10日东线才收到了第一架,截至该日,已经有1314架Fw-190交付,其中170架被击毁,全部在西线。因此,东线的德国航空兵不仅规模小于西线,得到的新型战机还更少。
      通过对德军飞机分配的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941-1943年,东线的德国空军规模在某些方面裹足不前,某些方面则大幅下滑。从1941-1942年起,德国空军在东线的比例就开始下降,到1943年底相比西线已经明显扮演次要角色。对于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机,其主力在1942年底就已经转向西线,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德国试图夺取斯大林格勒的最后关头德国战斗机部队的表现如此羸弱。

      表1:1941年11月-1944年2月,德国作战飞机的部署。不包括后备飞机,只算前线飞机的话,东线的飞机占总数的比例在1941年11月8日为63%,1941年12月27日为53%,1942年12月10日为50%。

      表2:1941年11月-1944年2月,德国战斗型飞机的部署(区别于作战飞机)。不包括后备飞机,只算前线飞机的话,东线的飞机占总数的比例在1941年11月8日为63%,1941年12月27日为55%,1942年12月10日为49%。

      图1:各类型飞机在东线部署比例的趋势图。

      表3:德国战斗机在各战线的部署情况。

      图2:新型战机在东线部署的比例。途中红色点为新型战机,灰色点为所有战斗型飞机,粉色点为Fw190。


      3楼2017-04-03 09:45
      回复
        第二部分:航空装备和新技术的分配
        讨论了飞机的分配后,我们来看一看航空装备和新型航空技术的分配情况。航空装备的分配十分重要,同时期的飞机可能在装备数量和效率上大相径庭。因此,对航空装备分配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德国空军资源的分配。至于新型航空技术的分配也同样重要,可以显示德国人在不同战线上的受压程度以及哪条战线得到优先照顾。
        在航空装备领域,最为重要的是13毫米和20毫米机枪(炮),在7.92毫米机枪对于敌军飞机已经缺乏效率的情况下,它们取而代之成为战斗机和轰炸机的主要装备。1942年10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进入白热化以及德国空军提供了最大程度支持之时,实际上东线的德国空军只得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13毫米和20毫米机枪(炮),见图4。1942年12月,这一比例更是降低到不足四分之一。即使考虑到部分在北欧的空军部队是对抗苏联的因素,东线的德国空军装备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要知道,在1942年12月,东线的战斗型飞机可占了各战线战斗型飞机总数的49%。无独有偶,像在翼下附加机炮的Bf-109战斗机在东线就非常少见,这对于东线德军战斗机的空战效率影响很大,因为苏军的IL-2对地攻击机有差不多1吨的装甲,占苏军航空力量总数的29%-32%,该机虽然速度慢机动性差,但是抗打击能力很强,装备单薄的德军战斗机很难将其击落。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重装备的德军战斗机大多投入了抵御盟军轰炸的战略防御之中。盟军四引擎轰炸机的规模和重型防御装备使德国空军在一开始就遇到巨大困难。例如,1941年夏,当时在西线的少数德军单引擎战斗机部队指挥官之一Rolf Pingel在一次昼间拦截任务中就被英军的斯特林轰炸机击落。当德国空军遭遇更多盟军重型轰炸机、尤其是美军轰炸机的空袭时,增强防御战斗机的火力变得极为迫切,这就诞生了很多重装备的战斗机,包括装备有6门20毫米机炮的Fw-190。而德军战斗机装备的最强大武器是210毫米火箭,该型战斗机于1943年7月起在西线和地中海大量使用,但是没有分配到东线。由于德国更多的关注战略轰炸,东线的飞机与西线相比装备糟糕,在1944年1月只有15%的13毫米和20毫米机枪(炮)被分配到了东线,比当时在东线的战斗型飞机比例34%更少。
        在航油和引擎技术方面,德国同样将重心放在了应对盟军上,而对东线则很少关注。像高辛烷值的航油对大功率和高空引擎特别重要,盟军和德国使用的两种最主要航油型号是87辛烷值和100辛烷值,其中100辛烷值航油是由87辛烷值航油和一种氢化产品异辛烷混合加工而成。在1940年,飞机引擎用87辛烷值航油就可以很好地运转,但随着技术进步大功率的引擎需要100辛烷值的航油。在获取供氢化的原料油和建造新氢化工厂的钢材这两方面德国都存在困难,因此生产100辛烷值航油的原料一直很短缺。当英国在1940年春就已经使用100辛烷值航油时,德国空军还主要在使用87辛烷值航油。德军最常见的战斗机Bf-109只有少数带有可以转换使用100辛烷值的引擎,这些飞机基本都用于在高空与盟军战机作战。而Fw-190事实上是德国空军中唯一使用100辛烷值航油的飞机,这主要取决于其BMW801型引擎。因此,Fw-190的分配很大程度决定了100辛烷值航油的分配,因为其他飞机基本使用87辛烷值航油。虽然有少量装配了BMW801型引擎的快速轰炸机和夜间战斗机也使用100辛烷值航油,但其主要在西线作战。遗憾的是,100辛烷值航油在各条战线分配的资料没有能留下来,但有理由推定由于使用该型燃油的飞机大多在西线,因此该型燃油也主要消耗在西线。很多学者认为1944年盟军对德国加氢工厂的轰炸是德国空军在当年缺油并崩溃的原因。还需要注意的是,德国空军的燃油储备,尤其是100辛烷值航油的储备在1944年前就远逊于盟军。这是盟军技术优势严重削弱了东线德国空军力量的另一个例子。
        100辛烷值航油的不足是一个方面,高空引擎的生产也是德国人的软肋。战争初期,DB601战斗机引擎要胜过盎格鲁-法国的产品。但是在1942年中叶,英国人生产了有二级增压器的Merlin61引擎,取得了决定性的技术领先。使用该引擎的新型喷火和美国野马在高空的性能胜过了德国飞机。尽管德国也试图生产有二级增压器的引擎,但DB627和BMW801H都未能投入实战,部分原因是缺少生产增压器的合金。直到1945年,才有少量装配了DB603L和Jumo213E二级增压引擎的Ta-152战斗机问世,但相比起数以千计的喷火和野马显得微不足道。至于涡轮增压器,德国人的处境则更加困难。自1943年起美国就在P-38和P-47战斗机上大量装备涡轮增压引擎,而德国的BMW801TJ从来没有投入量产。美国人甚至奢侈到在1943年中叶就抱怨P-38和P-47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性能更高的野马在1943年末服役。德军战斗机总监加兰德在1943年秋曾要求为Bf-109生产一款改进型的一级增压器引擎,这其实是一项落后的技术。这意味着从战争中期开始德国飞机在空战中就面临了盟军的强力挑战。相比之下,东线德军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1943年中期一份苏联的分析报告承认MerlinXX,一款带有一级增压器、早就过时的英军引擎在功率和高空性能等方面都远超过苏军当时最常用的M-105引擎。在二级增压器和涡轮增压器方面,苏联比德国的问题更大,在战争中都没有涉足这两项技术。这意味着在西线已经落后的德军战机在东线仍然可以占据优势。鉴于此,德国拼命开发高性能活塞引擎可以被认为主要应对盟军的压力,这是另一个牵制东线资源的例子。
        德国为了反制盟军空袭生产了数量庞大却大多徒劳无用的进攻性装备。在战前,德国曾经有一项攻击苏联工业的方案即“乌拉尔轰炸机”。1939年,由于缺乏资源和德国空军领导人的短视,这一方案被放弃了。1941年末,战略轰炸机的方案重新被提及,但这一次却主要关注轰炸美国,方案的昵称也成为了“美国轰炸机”。相关讨论包括使用中途加油技术,或使用葡萄牙的亚速尔群岛基地。甚至在1943年东线库尔斯克战役激战正酣时,希特勒还在建议开发超远距离轰炸机以配合U艇攻击盟军船团。这些讨论都没有涉及东线的需求。1943年10月,盟军的空中攻势迫使优先生产项目从不成熟的轰炸机例如Me264和Fw400转移到战斗机上,例如Me-262喷气式战斗机。一款相对保守一些的德国四引擎轰炸机He-177在1939年就被赋予了优先权,但直到1943年末才最终改造完成。但是,德国在设计大功率引擎上的问题导致581架1943年生产的He-177大多不适合作战,因为其特殊的引擎构造是火灾隐患。1941-1943年期间,He-177曾在东线参与斯大林格勒空运,7架中损失了5架。当He-177最终于1943年11月作为轰炸机服役后,被用于攻击地中海的盟军船队,而盟军的优势导致其第二次行动就损失了9架。可见,德国生产战略轰炸机的尝试是基于对盟军作战,另一个牵制东线资源的例子。
        德国应对盟军轰炸的政策造就了V系列武器。V-1火箭和V-2飞弹分别于1944年6月和9月投入实战,但无法扭转战局。它们被局限在西线使用,但其仅仅是衬托盟军的强大,因为所有发射的V-2飞弹破坏力合计只相当于英军的一次大规模空袭。但问题是V-1和V-2占据了相当的资源。1943年7月7日,V-2被赋予绝对优先权,要知道当时可有库尔斯克和西西里这样的战役,V-1则更是在一个月前就被命令投入生产。对此,德国人启动了大量的研究项目,光对V-2所投入的资源就相当于美国生产原子弹而启动的曼哈顿计划。希特勒和他的手下不仅没有在V-1和V-2中二选一以节省稀缺的资源,他们还忽略了Me-262喷气战斗机的研发,Me-262在1943年中期也已经到了预产阶段。鉴于德国在活塞发动机方面的问题,喷气引擎直到1944年夏才开始生产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可以合理推测,如果把目光更多的放在Me-262而不是V系列武器上,喷气引擎的研发可能会更快一些。希特勒在1943年末和1944年初多次进行干预,要求Me-262作为轰炸机而不是战斗机服役。但是,他明确表示希望将这款新武器用于攻击英国或盟军登陆舰队,而不是苏联的目标。最终,除了战争的最后几周,没有Me-262被投入东线。因此,为了报复盟军空袭,德国消耗了大量的资源。1941-1943年间这些武器的研发,似乎表明对苏作战相比起西线才是遥远的第二战场。
        西方在技术上的领先直接导致德军在东线错失很多战机。例如,1943年夏秋,德国空军计划在东线开展一次战略空袭。当时东线的轰炸机多数是老旧机型,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投入的502架轰炸机中有351架是He-111,这种飞机早在1941年秋就因为过于脆弱已经不再用于空袭英国。尽管如此,德国轰炸机还是在1943年6月夜袭高尔基和萨拉托夫的作战中取得了重大成功。由于苏联空军技术落后、且没有装备雷达的夜间战斗机,老旧的He-111甚至在1944年夏还取得了大胜,这一次它们在波尔塔瓦摧毁了大批远道而来的美军B-17轰炸机。如果有规模更大协调更好的轰炸行动,可能会给苏联带来巨大的困难。这一行动没有成型的原因是希特勒决定把有限的相对先进的轰炸机在1944年1月至5月用于轰炸英国,最后有445架轰炸机徒劳无功地损失了。还有就是德国空军开发了世界上最早的制导炸弹,即Hs-293和Fritz X,但只用于和盟军作战。一名富有经验的轰炸机飞行员曾试图游说希特勒将这些装备用于列宁格勒附近提供舰炮支援的苏军舰船,但最终只在1943-1944年间对盟军船舶出动了903架次,并因此损失了133架飞机。和Me-262一样,直到战争最后几周,这些装备才被用于东线。尽管加强战略轰炸或使用制导炸弹都无法避免东线的失利,但是却证明了德国对此没有严肃的计划,大多数德军先进的航空装备被用于西线,而对东线却很少顾及。
        很遗憾的是关于新技术分配缺少类似于德军航空机枪(炮)的分配那样翔实的数据,但是有海量的证据可以支持。由盟军所带来的技术挑战迫使德国空军和德军高层将资源更多的用于西线,而希特勒及其助手糟糕的战略判断则更加使之复杂化。

        表4:1942-1944年,德国航炮的分配。


        4楼2017-04-03 10:15
        收起回复
          第三部分:防空炮的分配
          我们已经讨论了德国飞机和航空技术的分配,现在有必要提一下德国空军的其他主要组成部分——广义上的防空部队。防空部队占据了德国四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武器生产,以及14%-31%的弹药生产(取决于战争不同阶段)。这支部队在很多战役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在地面攻势中被用于保护前锋部队,1940年5月跨越缪斯河就是其中一例,当时防空部队对于维持突破至关重要。防空炮还能够被用于攻击各种地面目标,包括坦克和碉堡,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
          如表5所示,1942年夏,防空炮部队大部分部署在西线,即使考虑了北欧的部队有部分被用于对苏作战。当时美军尚未开始轰炸行动,英国也只投弹不足10万吨,不足整场战争投弹量的7%。强大的防空火力对英美航空兵造成了持续的损失。从苏联空军的角度看,德国将防空力量主力部署在西线意味着最有效的德国防空技术将很少在东线出现。对于105毫米和128毫米高炮而言确实如此,但对于小口径高炮来说,虽然只有四分之一部署在东线,但它们对于低空飞行的战术飞机很有效;根据苏联的记录,苏联空军在战争中的损失有22%是防空炮火造成的。可以想象,如果在东线部署更多的高炮,将对苏联造成巨大的损失。1942年底开始德军防空炮部队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东线的部署比例却不增反降。像探照灯等可以让防空炮火更好找寻目标的装备也同样重要,从表6中可以看到大型探照灯在东线的部署可以忽略不计,而在东线使用的60厘米探照灯因为功率较低,甚至在战前就被认为价值有限。可以计算敌机距离的测距仪和可以计算发射方案的射击指挥仪则更为重要,但它们在东线部署的比例甚至比防空炮还要低。因此,德国在东线的防空炮部队不仅仅是数量不足,还缺少确保火力精确性的装备。当然,东线的德军防空部队也有亮点,那就是部署在东线的机动高炮连比例较高。1943年12月,超过一半的重型机动高炮连和一半的轻型机动高炮连被部署在东线。
          最后可以看一下德国高炮部队的损失,表9显示了德军防空炮连截至1944年7月的损失情况。可见,德军1941-1943年间在地中海战区损失了相当的防空炮连,而东线的损失主要发生于斯大林格勒和1944年的战线崩溃。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该表只列了整个防空炮连的损失情况,不包括个体高炮的损失,但这也可以证明1941-1943年间东线并不是德军高炮部队的主要承压战线。
          通过对高炮资源分配的分析,可以发现盟军的空中攻势,无论是战略轰炸还是西线和地中海的其他行动,使得德国无法将高炮部队主力聚集在东线。这一现象自1942年初就出现了,而之前Edgerton在他的书中提到德国是在1943年感受到盟军轰炸的压力并开始分流资源,Overy更是错误地表示盟军的空袭对德国来说只是“第二战场”,他们都没有对苏德战争早期就出现的这一现象进行充分研究。
          :表5:1942年6月15日,德国防空炮的分配。

          表6:1942年12月,德国防空炮和辅助装备的分配。

          表7:1943年12月,德国防空炮和辅助装备的分配。
          表8:1943年12月,德国防空炮连和机动炮连的分配。

          表9::1939年-1944年7月,防空炮连的损失情况。


          5楼2017-04-03 10:52
          收起回复
            (没时间翻了,下面以截图为主了)
            第四部分:飞机和航空兵的损失分布

            表10:1939年9月1日-1941年6月21日德国空军作战飞机、航空兵及其中军官的损失情况。

            表11:1941年6月22日之前、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月3日,德国空军作战飞机、航空兵及其中军官的损失情况。其中,1941年6月22日之前三者分别为6732、11068和2316。1941年6月22日-1942年1月3日,在西线损失1062、1751和348,在东线损失2552、3270、709。如果从1939年计算至1942年1月3日,东线的损失约占总损失的20-25%。如果从1941年6月22日计算至1942年1月3日,东线的损失约占总损失的三分之二。

            表12:1942年月-8月,德国空军在各战线的损失。其中在西线损失飞机1113架、航空兵1890人;地中海损失飞机989架,航空兵1427人;东线损失飞机2459架,航空兵3310人。东线的飞机和航空兵损失分别占总损失的54%和50%。

            图3:德国空军作战飞机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在东线(红点)、地中海(黑点)和西线(蓝点)的损失。

            表13:1941年6月22日至1944年1月1日,德国空军在作战中损失的飞机和航空兵。其中西线损失5949人、4210架;地中海损失7158人、5278架;东线损失12029人、8619架。在东线损失的飞机和航空兵都是48%。下面有各机型的损失情况,其中单发战斗机在东线的飞机和人员损失比例都是39%。其他不一个个列了。

            表14:1944年6月22日至1944年1月1日,单发战斗机部队航空兵和飞机的损失(含非作战损失,表13只算了作战损失),东线东线的飞机和人员损失比例都是35%。

            表15:1943年9月-1944年9月,德国空军在各战线的兵力,以及飞机和航空兵的损失情况。东线的兵力大致在三成,损失大致在两成。


            7楼2017-04-03 22:08
            回复
              前几天和本文的作者Dan Zamansky通了信,当时只是就看到的几个问题随便提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没想到Dan居然回信了,而且回的非常认真。寒暄以及和本文无关的讨论内容我就不贴了,主要贴关于本文相关问题Dan作的解答。我的提问都是渣英语,就不贴了
              本人主要提了7个问题,对应Dan的解答时的序号,分别为:
              (1、我提到很多中国人认为苏联是击败德国包括德国空军的主力,认为西线无足轻重;Dan谈了他的看法,与本文关,这部分就不贴了)
              2、我提到文中“in reserve”的含义比较模糊,对于撤回国内休整或接受新机的部队,不知是否属于"in reserve",希望能予以说明;
              3、文中“combat aircraft”的含义比较模糊,不知是否只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和对地攻击机,是否包括侦察机和水上飞机等,希望说明;
              4、关于英伦空战,文中提到德军单发战斗机部队损失了521名飞行员,我印象中损失的飞行员似乎没有那么多,可能为350左右(这个问题不知道是不是我渣英语的问题,Dan的回答我还是觉得不够清晰,在回信里我会继续问);
              5、有一处打印错误,应为table12而不是table2;
              6、文中对于飞机损失,有的地方使用了“各种原因损失”,有的地方使用了“作战中损失”,有的地方使用了“总损失”,建议是否可以使用一个口径,便于理解;另外,文中的“损失”是否包括受损可修复(即受损小于60%);
              7、建议是否可以使用一些JG联队的损失数据作为例子,可以更清楚的表达相关观点。




              8楼2017-04-11 21:28
              收起回复
                第一问的答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4-12 09: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