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285,168贴子:16,472,530
  • 4回复贴,共1

时间是主观概念不是客观概念,物质由运动构成运动以物质为载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社会科学三院的一个教学楼里面,一个的男教授正在给同学们上基础哲学这门课程。他简单的信息版上输入了三个词:哲学、数学、物理学。然后又画了一个正圆。慢慢的讲道:科学也是有位阶的,哲学高于数学,数学高于物理学。所以哲学真理都是通过物理学、数学向上一步一步论证出来的。而哲学真理又反过来指导数学和物理学确定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比如说圆周率为什么被称作无理数?可以用哲学去论证。
已知圆圈和直线都是空间概念,而自转运动、公转运动和曲线运动都被物理证明是存在的,而直线运动重来没有被物理证明存在过。所以圆圈是存在的空间概念,直线是不存在的空间概念,既然不存在那么直线本身就是个哲学假命题。而用数学这种表达存在空间的方法去表达宇宙中根本不存在的直线。那么数学给出的答案就必然是一个无理数了。无限不循环这本身就是不存在的意思。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大家经常混淆认为圆圈是通过直径算出来的,而圆周率又是无理数所以正圆是不存在的。其实恰恰相反,在我们的客观世界中不存在的反而是我们大家每天都用尺子量的那个直线或者直线运动。它仅仅存在于我们大脑所构想的那个主观世界之中。
这教授轻瞥一眼讲台下,发现偶有学生若有所思,其他学生若有所睡。轻轻的摇了摇头,无奈的合上了教案。向讲台下面说道:“要不我们自由聊天,聊一些大家觉得有兴趣的话题吧,有没有什么同学要提一些有趣的问题啊?”
课堂的气氛稍微热络了一下有人问道:“老师,超越光速能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吗?”
“这是个好问题!可惜很遗憾啊这在哲学上是一个伪命题。证明起来很简单”
首先,所谓光速既光的速度,而光本身是物质形态的概念。不是具体物质的概念。这就好像在问木头着火了,那么木头是物质还是火是物质?而事实上火是这个木头此时的一种剧烈解体的状态。答案是木头是物质,火是物质形态。
所以能达到光速的只有光,或者说某个具体物体解体为松散的光形态的时候他达到了光速。
传统上说物质有三态就是:固态、液态、气态。我看这个观点不对,应该是四态,再加个“光态”。你们能在阳光下看见我,不是简单的阳光从我这里折射给你们,否则你们应该看见我也是个太阳,而真像是我身上也被激发了一部分光子进入了你们的眼睛,而被你们所感知。这样在你们脑海中才有了我这个人的立体形象。
“老师你说你身上的光子随时随地在被激发和解体,那你是不是晒一会儿太阳人就解体不存在了?”
有学生提出了问题。啊哈哈,台下一阵哄笑。
教授回答道:“假设这个星球每天少了一粒沙子,那么多久这个星球会消失?而光子的质量相对于我们已知的物体的质量,大概就是这个比例。所以我不担心晒太阳而消失。”
“当然,有没有剧烈的变化的情况呢?当然有了,比如爆炸。爆炸本身是剧烈的化学作用,但是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光子的逃逸。所以我们眼睛感受到了强光。”
以上我们论证出当光是我们目前能感知的最大物质形态和最小运动形态的时候,超越光速是不可能的。
但是,事实上超越光速的事情在客观世界中又是普遍存在的,可惜我们无法感知。所以要用上一点的逻辑推理。
请大家在脑海里面思考一个叫钟表的古代计时器,而这个钟表的时针匀速旋转。时针的长度是一光年的1/365*24=1/8760。既光行走一小时的距离。那么这个时针针尖部位每旋转一个小时,它走的路程都是这个时钟的半径既时针长度的2π倍。而已知半径的长度等于光速行走一小时的距离。你们看这个指针多厉害啊,他何止超越了光速。还超越了至少六倍以上。
“可是老师您用什么材料去制造这个巨大的时针呢?”有同学追问。
“是啊这个时针大概10.8亿公里长,我可制造不出来。但是我可以把自己缩小10亿倍啊。这样所产生的观测效果是一样的。只需要做一个非常简单的换位思考。”
例如我们在玩一些第一人称游戏一样。我们在游戏里面的载具要撞到石头上了。我们的身体也会下意识的跟着躲闪,这就是换位思考。我们尚可以对虚拟事物换位思考,我们为什么不能对一个真实存在的手表的大概人体体积十亿分之一的位置换位思考呢?
那么此时有两个我都存在,一个是现在的我,一个是处在这个手表十二点处十亿分之一小的一个位置上,同时观察这个时钟的针尖。那么有趣的现象就发生了,在现在的我眼里面这个时钟很慢一小时才走一个手指的长度,而在换位思考状态的那个我却发现这个针尖快如闪电。
而现实中的我和换位思考状态的我唯一的区别就是体积相差了十亿倍。由此可知速度仅仅是一个相对于体积的主观概念。例如我们会觉得汽车跑的很快,但是从太阳升起到太阳落山很慢,而事实呢?车速要想赶上这个星球自转的速度需要每24小时绕星球一周。而体积大,或者说参照物大的物体我们觉得它慢,而体积小参照物小的时候我们觉得它快。这充分说明了速度是相对概念的本质。
而距离呢?既直线,也不是客观概念。而时间等于距离除以速度。可见时间也是主观概念不是客观概念。
只有这样才说的通,那个在换位思考位置的我,因为体积是我的十亿分之一,那么他懒以生存的星球也必然是我们这个星球的十亿分之一。那个星球所围绕的恒星也是我们的十亿分之。那么用他们的视角去看我们,我们一切的行为都是超光速的,而且六倍以上。然而我们穿越时空了吗?
答案很显然,并没有。这错觉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参照物也是我们的十亿分之一。
讲到这里,那教授两手扶在讲台上。慢慢的讲道:
“客观世界中没有时间这个东西,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主观概念。我们主观的用一种运动的周期为尺子去衡量另外一种运动,而这就是所谓的时间。世界就是那个世界,在那里无限运动着。物质由运动组成,运动由物质组成。二者辩证统一构成客观世界。而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分野界定也是属于主观的范畴。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是直升机的螺旋桨。螺旋桨是物质,而旋转是运动,而旋转后的螺旋桨变成了有另外价值的物质整体,它本身包括旋转和桨叶,二者缺一不可。”
这时候这位教授收到了一条短信,上面写着:“王教授,航空院的陈雅贤者到了在您的办公室等您。”于是他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教学终端对同学们说道:“你们自习吧,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下午需要出勤的同学,可以直接去自己的岗位了。”


1楼2018-05-11 01:33回复
    @lxt19940527
    这样理解,世界上先有鸡还是现有鸡蛋?
    答案还是现有鸡蛋,因为鸡是能下鸡蛋的。但是鸡蛋未必是鸡下的,并且能孵化出鸡就叫鸡蛋。所以世界先有鸡蛋。世界上第一枚鸡蛋是介于恐龙和鸟的生物下出来的。
    这个例子你就理解了运动和物质。钻石和炭的区别是什么?是属性,这属性是以微物质为载体的微运动决定的。
    此外,认为物质由物质组成无法解释客观世界,这是典型的反复论证句子。物质可再分解吗?肯定可以?那么最小的物质是什么?永远没有最小,既然永远没有最小你怎么可以用物质来解释物质?
    所以客观世界是物质和运动辩证统一的。物质由微运动组成,微运动以更小的微物质为载体。物质属性由微运动决定,微运动的运动方式由微物质决定。
    如此这个定义就有现实指导意义了。


    3楼2018-05-11 16: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