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吧 关注:28,310贴子:535,540
  • 179回复贴,共1

白話文,簡體字,拼音文字可能會被淘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字新聞:報紙正在被視頻直播取代。廣播、電視、網絡已經開始淘汰紙質文字新聞,報紙、期刊正在消亡。
視頻片段、圖片配語音解説或簡單文字説明是網絡新聞模式。
看書正在被聽書取代,錄音技術成熟,直接存儲聲音的介質成本降低,只作爲記錄語音符號的口語白話簡體字,以及所有拼音字母文字都有淘汰的可能。
最終只有形象表意的文言中文字得以保留,因爲直接錄音演講之類的就好,西文作家其實很早就開始用錄音方式記錄書稿,再由秘書整理成書面文字。
小説,詩歌、散文,文藝創作現在可以直接編輯語音,出版語音作品,不一定非要整理成文字形式的字書。
只有形而上的哲學、邏輯之類需要反復推敲的思維理論之類的需要文字,這是文言中文的强項。


IP属地:北京1楼2018-05-17 14:36回复
    淘汰的原因,與不你同︰
    一、簡體字︰必然淘汰,因為「不成熟」,破壞了漢字構字規律,也就是去掉的「常識」(漢字的形符、聲符,都可點出「常識」,但簡化字搞亂了。)。何時淘汰?研究帶有常識的「傳統字」,進而研發出的「人工智能」一出,就準備淘太「簡化字」了。人工智能一出,只能理解「傳統字」,無法理解「簡化字」。不能用,只好淘汰。(不是人工智能偏心,只挑「傳統字」來理解,實在是,傳統字每個字,都能清楚告知人工智能常識,能幫助人智理解,簡化字卻不能。)
    二、白話文︰必然淘汰,因為,他的名字,就叫「歐化漢語」,不符漢語遣詞用字的規律。再加上,其與口語合一。口語特性,百年一變,因此,白話文也會跟著變,變!變!變!因而無法流傳千年,盡顯弱點。何時淘汰?人工智能,為能理解文意,必須採用「古文、古白話」,因此,人工智能一出,「歐化漢語」必將淘汰!但凡不通順之語句,均無法與人工智能交流,也就無法流通了。
      至於是否恢復「文言文」?不可知!只知「歐化漢語」必將淘汰!
    三、拼音文字︰會否淘汰?不可知!只知「拼音文字」落入凡間,不再高高在上。屆時,笨蛋,才花錢、花時間去學!


    2楼2018-05-17 16:50
    回复(28)
      你健忘了吗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5-17 18:48
      收起回复
        給樓上兩個建議:
        1.多分層,一層太多,看著不方便。
        2.爭那麽多沒用的,不如一個字、一個字討論,又有建設性,又好看,又顯學問,多好。
        僅是建議,供參考。


        IP属地:北京4楼2018-05-17 19:38
        收起回复
          简化是必然 我爱简化字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05-17 19:45
          回复
            淘汰僅僅是個可能性。
            還需要很多條件,比如:
            1.徹底按照字理整理漢字系統,現在資料多,還在不斷豐富,有電腦幫助,條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
            2.人工智能還需要進一步發展。
            3.語音識別的準確率繼續提高,更具有實用性。
            4.裸眼三維技術。
            5.柔性屏
            6.電源、電池技術需要革命性技術突破。
            都實現了,視聽器材介質大概會象造紙、印刷技術使紙張文字介質便宜方便迅速普及一樣。
            期待一下


            IP属地:北京6楼2018-05-17 19:47
            回复
              如果说简化字还有正确性的话,鼓吹汉字拉丁化和“你想推广繁体字就去学甲骨文”的就是腦殘了。甲骨文字汇量有繁体字广?甲骨文那时候还是大通假时代呢,很容易有歧义,而繁体高度成熟,自然优于甲骨文。而汉字拉丁化,最后必然导致和古代完全割裂,英国人已经看不懂莎士比亚原文了,韩国近几十年刚请愿恢复了千来个汉字,越南词汇贫乏化,如同白开水一样,日本不敢把汉字全部消灭,保留了大量繁体,这就已经说明拉丁化的不可行了,只有识正书简才是正道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5-20 16:34
              收起回复
                我认为繁体字与简体字都有必要存下来,简体字可以降低生活与学习成本,繁体字却是中华历史上不可断弃的文字,断弃掉就意味着文化断层,这一点在古籍上尤为明显,古籍若都用简体字,许多问题立即突显出来。国家应保证古籍繁体字版本的正常出版,并且将繁体字作为相关中文专业必修课程,以此延续中华文化。并且要将全部汉字信息化以供国学爱好者研究与专业人士探讨。并且作为信息终端的字库强制性推行,免得出现汉字显示不出,或打不出的情况,甚至姓氏显示不出要改姓的尴尬局面。
                从生活中看到许多汉字被误读,比如豆粕念成doubo,棉粕念成mianbo,(许多大学生也被”绑架“地念读,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这还是在国企。)水泵念成水bang,甚至砧板念成zhanban ,曾看到有人将本来正确的读音误读后,人越来越多,最终,正确读音被错误读音覆盖。官方荒唐地也将错误读音”扶正“,还狡辩说:”汉字只 是为语言服务的工具“。试想一下一个山寨无标准的工具被人用习惯后,国标被改为山寨的标准是什么样的情景。这是一些官方的无知和文化环境的不良所造成的。有关部门难辞其咎。
                传统的传承应是”管道式“的,从冰岛的儿童可以读懂900多年前的史诗,我们国家的人可以看懂几千年的文字,与许多国家的文字更改频繁导致自己的历史文献学习成本过高,却出不了”国学大师“相比这是怎样的 一种幸运。
                文化可以延伸,但不可误读,只要出现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免得陈陈相因,积重难返。这就是在为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承营造一个良性环境。有关部门一定要将这种管道式的传承方式贯彻下去。


                IP属地:新疆10楼2018-05-22 12:17
                收起回复
                  還另開貼爭起來了。
                  把聼簡化成:咡,不管是不是後起俗字,口耳相傳,説得通,合字理就行,我不反對,一般字庫裏就有啊,听,這個完全沒道理啊。既然有:咡,爲什麽簡化成不知所云的:听?
                  一個好像是繁體字教育,張嘴傳統,閉嘴歐化,結果説話就是自己説的:歐化,車軲轆話,只用約定俗成的繁體,根本不管合不合字理。
                  另一個還大學就學這個的,也不知道是:中文,還是文字學,也好意思説。
                  所以,五四新文化以後,新學,甭管兩岸三地,簡體繁體,都是文盲。
                  豁牙子吃肥肉:肥也別説肥


                  IP属地:北京11楼2018-05-22 22:11
                  收起回复
                    我只在乎字元、字理,雖然理在元後,但是兩者衝突,應重理輕元,用字正確、恰當是唯一標準。
                    在此基礎之上,簡繁可以並存,少數高端繼承文言傳統,一般平常口語白話其實簡體橫排,不太講究的簡體更容易被接受。
                    我堅持傳統,但我絕不要求別人也認同。
                    就像我自己堅持北京話,但我完全認同推廣普通話。


                    IP属地:北京12楼2018-06-08 09:29
                    回复(1)
                      初生牛犢不怕虎,雛鷹展翅恨天低


                      IP属地:北京13楼2018-06-08 23:08
                      回复
                        聽書取代看書,不是因爲:速度,而是因爲:方便,更接近人的自然交流。
                        有僕人給沏茶,甚至一絲不苟的按茶道槼矩操作,肯定不如叼自來水龍頭喝生水:快。
                        人與動物的區別是:人喜歡:享受,牛馬飲水追求:快。
                        智商欠費,不是問題,欠費不充值還出來嘩衆取寵就沒意思了。
                        我不欺負智障,到此爲止,喜歡快的請繼續暢所欲言。


                        IP属地:北京15楼2018-06-10 16: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