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3,967贴子:9,978,886

林黛玉人物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来只是只是想说说红楼梦中钗黛晴雯三位女性的成长当中涉及的心理学知识,可是觉得还是黛玉的成长轨迹最符合儿童心理学。
再者发现薛宝钗成长绕不过冷香丸,而冷香丸的儒家道德意涵我得翻很多书才可以说。所以宝姐姐对不起
至于晴雯,我是得罪不起的。
所以我们就愉快地只说林妹妹吧。
二楼放相关理论,百度的。毕竟书本啰里啰嗦,用不到这么多。
我们开始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7-12 00:33回复
    第一部分: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
    一是意识性。意识性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不是无意识或潜意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一切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是社会性。自我意识是个体长期社会化的产物。这不仅因为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且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个体社会属性的反映。对自我本质的意识,不是意识到个体的生理特性,而是意识到个体的社会特性,意识到个体的社会角色,意识到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自我意识发展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三是能动性。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个体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形成自我意识,而且还能根据自我意识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四是同一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意识一般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青年中后期才能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自我意识。虽然这种自我意识有可能因个体实践的成败和他人的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到青年期以后,个体会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保持同一性。正因为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才会使个体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心理面貌,从而使自己与其他人的个性区别开来。
    第二部分:自卑感心理机制
    自卑感是指在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严重自卑感是心理上的一种缺陷。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从幼儿时期起,由于无力、无能和无知,必须依附父母和周围世界,就会发生一定的自卑感。他还认为,攻击不是由于感到自尊,而是由于感到自卑所引起,是一种过度补偿的表现。
    阿德勒指出,一切人在开始生活时候,都具有自卑感,因为儿童的生存都要完全依赖成年人。儿童与那些所依赖的强壮的成年人相比感到极其无能。这种虚弱、自卑的情感激起儿童追求力量的强烈愿望,从而克服自卑感。在阿德勒理论发展的时期,他强调攻击和力量是克服自卑感的手段。
    在阿德勒理论发展时期,在他看来,变成更有力量就意指为具有更多的男性品质,因此更少地带有女性品质。他把这种追求更多的男性品质称为男性反抗。既然男性和女性都为了克服自卑感而追求是自身变得更有力量,所以他们都企图实现男性特征的文化思想。换句话说,男性和女性多致力与男性反抗。
    自卑感是坏事吗?阿德勒对此矢口否认。事实上,要成其为人就意味着感到自卑。这对于一切人都是共同的,所以,他并不是懦弱或者异常的现象。实际上,这种情感是隐藏在所有个人成就后面的主要动力。一个人由于感到自卑才推动他去完成某些事业。在某人获得一项成就时候就能体验到一种短暂的成功感,但是与别人获得的成就相比较,有使他产生自卑感,这样就又激起他去争取更大的成就,由此反复有无止境。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7-12 00:43
    回复
      最后就是很重要的正邪两赋论。周汝昌先生认为正邪两赋论正是红楼梦小说人物创作的大纲。所以说人物一定要把正邪两赋论作为参照哦。
      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甲戌侧批:此亦略举大概几人而言。】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甲戌侧批:譬得好。】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甲戌侧批:恰极,是确论。】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 云 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7-12 00:45
      收起回复
        一:自卑的林家小姐
        黛玉的出生于世家大族,可惜家族人丁不旺,家中只有她和父亲。
        “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林黛玉的性格形成基本可以分三个阶段,而第一个阶段的性格形成归根结底可以追溯至这一段话。
        首先她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全球中用“珍宝”、“明珠”这类词语形容的人只有宝黛钗三个。全书都在写贵族,而这三位主角更加是闺秀家庭最尊贵的珍珠——哪怕林黛玉长居贾府,这种尊贵也一直没有变过。觉得林黛玉在贾府被欺负受委屈的请好好看书好吗?
        第二就是:黛玉是被当做儿子养的。所以我们会看到林黛玉有些假小子的举止。我一直说如果林黛玉身体好,她在大观园里面恐怕比薛宝钗更加活跃。
        可是林如海夫妻对黛玉的教育还是有问题。请留意一件事:黛玉有个早夭的弟弟,而弟弟去世后林如海就没有其他孩子了。因为夫妻无子因此对黛玉爱如珍宝。
        注意这个因果关系:如果林如海有其他孩子,黛玉是不会被视若珍宝这么娇宠的——虽然也是会宠爱,可是就不会这么娇惯她了。如果黛玉弟弟不夭折,黛玉是不会被当做儿子养,而把黛玉当做儿子养,并且娇宠她的前提是:弟弟早夭,家里没有其他孩子。而这么教养黛玉的目的就是聊借膝下荒凉之叹。
        这就是黛玉自卑特别强的根源,不管她多乖多听她,父母多娇宠她,她都只是某个男孩子的替代品。
        对比二宝的背景介绍,宝玉固然生来就是受到祖母宠爱,而宝钗是因为对比哥哥后发现她比哥哥更加优秀而得到更多宠爱。
        因为总是被弟弟的阴影笼罩,所以黛玉的心思更加敏感,也就更加懂得察言观色。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小黛玉自幼在世家大族长大,可是毕竟已经没落,比不得贾家,所以更加留心,小心翼翼,早知道此时黛玉也就不超过十岁。而在这段我们读书时候需要背诵的情节中,还有很多细节表现黛玉的心机,例如她见到凤姐是是不知道怎么称呼,是见到其他人叫凤姐“链嫂子后面也称呼凤姐“嫂子”、见到凤姐是“陪笑”、去东府是留意怎么走……这里说明林黛玉的心机聪敏。
        可是林黛玉后来的表现却是大相径庭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7-12 10:33
        回复
          阿德勒是研究儿童心理学的权威,他特别对儿童的自卑感有很深入的研究。
          儿童因为比较弱小,所以普遍有自卑感——当然这种现象实在现代人人平等,孩子都放任自流长得才会出现,贵族家庭三岁小孩都是主子,所以不一定会有自卑感。可是林黛玉生活在去世的弟弟阴影下,所以有。
          而自卑感会让人自动进行心理补偿,举例说小盆友看到别的小盆友有公主裙,也会吵着让妈妈买,而且要买一样款式的,这就是心理补偿。而如果没有加以引导就很容易走进极端,就是过度补偿。
          (补充理论:过度补偿是指,为了摆脱卑微极力寻求另一种满足,以掩饰其某方面的自卑感,甚至不顾别人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专横跋扈,贬低他人——来自百度)
          在《倚天屠龙记》里面有个女人叫康敏,她的童年就有明显的自卑过度补偿的特征:童年时候穷,过年后没有新衣服穿,所以特别羡慕邻居家的孩子有新衣服,而在多次要求买新衣都被拒绝后就不敢说了,可是嫉妒。嫉妒就像一团火煎熬着康敏,直到有一天她忍不住,这里偷偷进去邻居家,把邻居孩子的新衣服剪得粉碎。
          这就是很极端的过度补偿。
          而黛玉在贾家依然自卑,这种自卑一来是因为自卑心理机制已经成型,短时间不会消除,二来是因为贾家确实比她的原生家庭更加鼎盛。虽然贾母对她特别宠爱,甚至在三春之上,可是这种自卑心理一直到她十五岁才缓解。
          因为黛玉享受特别的荣宠,她的自卑补偿心理没有被引导,因此出现了过度补偿的情况。
          在周瑞家送宫花的时候走这种表现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这里黛玉只在意一件事就是“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她”。也就是说她认为给她的都是别人挑剩下的,而言下之意就是这事别人挑剩下,不好的花才给她。
          事实上其他人没有挑过花,黛玉对花也没有细看,花是宫里面的东西,所以一定都是好的。黛玉意识中认定这是不好的,根据荣格的无意识理论,她在无意识中是认定自己拿不到好的东西——这就是自卑嘛。
          而在宝钗面前,这种自卑是更加明显的。
          我慢慢说,黛玉对宝钗的态度转变太有趣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7-12 11:08
          收起回复
            这帖开启了一个新的看黛玉的角度,值得细看 。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7-13 09:32
            回复
              不是说全部赞同楼主所说的內容,而是这个帖子开启了新的一扇门,从西方心理学入手理性分析黛玉,先不该观点是否正确,但思路很给人启发,比无聊的互喷黑文要有深度得多,所以值得细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7-13 09:41
              收起回复
                黛玉在前45回对宝钗都有一种由自卑感引发的过度补偿,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心理防御机制。
                在我看来,宝钗才是影响黛玉,推动黛玉成长和人,而不是宝玉。所以我经常说,若是黛玉不死,她就是另一个宝钗。
                补充理论:心理防御
                心理防御是由儿童心理学的先驱者安娜佛洛依德发现并开始研究的(安娜佛洛依德是心理学开创者西格蒙德佛洛依德女儿。话说老佛洛依德的徒弟只要自立门户都跟他唱反调,包括挚友荣格和自己的女儿)。安娜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小时候最被忽视,因而在学校被欺负,虽然只是语言暴力,可是也是暴力啊。安娜长大后做了老师,也留意到学校语言暴力的情况,而且大部分都是针对转学生。于是安娜开始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
                心理防御机制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它解释了当我们打趣、讽刺、嘲笑、攻击他人时候背后有一套什么样的心理机制,从而让我们改善人际关系。
                1. 否认:否认(Denial)是最常见的防御机制,它是指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
                2. 投射:投射(Projection)防御机制是指个人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过失或不被社会认可的欲念加诸他人,藉以减轻内心焦虑。
                3. 转向自身:我们借助转向自身(Turning against the self)防御机制来挣脱痛苦上的折磨
                4. 升华:升华(Sublimation)这一机制是指一个人受挫后的心理压抑向符合社会规范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方向抒发的心理反应。
                5. 退行:退行(Regression)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降低自己的焦虑。
                6. 合理化:合理化(Rationalisation)防御机制是指当某一个追求目标不能实现时,会找某些理由为自己开脱,使自己心理上得到安慰,有时也会找出一些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行为和不愿承认的事实。
                7. 理智化:理智化(Intellectualisation)和合理化机制差不多。它是指,无视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痛苦,并在我们头脑中上演一场高度理性化与事实完全不同的对话。
                9. 转移:转移(Displacement)是将我们渴望的行为(通常是带有侵略性的)重定向到发泄物上(通常是人)。
                10. 幻想:幻想是另一个逃避的防御机制,当事人通过将自己从现实剥离来回避问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7-13 11:10
                回复
                  帮顶下吧,期待继续。


                  IP属地:辽宁9楼2018-07-13 11:10
                  回复
                    加一些现代名词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7-13 11:45
                    收起回复
                      二,突然来了个优秀的薛家姐姐
                      薛宝钗来到贾家已经是养成了自我意识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成长的人,当然她的人物形象也是很复杂的,可是这种复杂并不是说她有什么阴暗面,而是她身上展现出来的文化意涵极其丰富深厚,所以呈现出复杂的形象,乃至她为什么不爱花儿粉儿富丽闲装都有一套心理机制推动,更加有深厚的传统思想内涵支持,这真的是我能力有限没法说的。所以我们愉快地跳过宝姐姐的形象分析吧
                      总而言之,宝钗姐姐是一个对于自己的优秀有自觉的人,可是具体什么行为体现了她的优秀却是浑然不知的。
                      宝钗的到来是令黛玉自卑的。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甲戌侧批:此句定评,想世人目中各有所取也。按黛玉宝钗二人,一如姣花,一如纤柳,各极其妙者,然世人性分甘苦不同之故耳。】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甲戌侧批:此一句是今古才人通病,如人人皆如我黛玉之为人,方许他妒。此是黛玉缺处。】宝钗却浑然不觉。”这里我把需要留意脂批贴出来了。第一条脂批提醒了我们这两位女主角“各极其妙”。看清楚,连脂批都说两位女主角各取其妙,不是说谁比谁更好。所以什么扬黛抑钗、扬钗抑黛的你们是不是太无聊了?
                      第二条需要留意的脂批就是最后一条。黛玉不喜欢宝钗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宝钗的为人不像林黛玉,而是从份随时,林黛玉进贾府时候是小心翼翼的,这种小心翼翼自然不可能出自本人意愿,而宝钗则完全不需要小心翼翼,这是因为她已经把礼教内化成自己性格的一部分,当时那个以礼教作为行事准则的社会,宝钗自然是游刃有余的。二这是因为宝钗行为阔达,很得下人心。黛玉不是不知道自己孤高自许不好哦,而是不知道怎么改变。
                      改善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即使在现代有心理医生帮助也不是轻易做到,何况没有心理医生的年代。心理问题属于医学问题,所以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事情。
                      因为在宝钗面前自卑,因而黛玉会产生不忿的心态。
                      这种自卑感不一定是坏事,正如阿德勒说的:适当的自卑感会推动我们成长,这就是为什么父母会用“别人家的孩子”激励我们,这就是要激发出我们轻微的自卑感。
                      道理我都懂,可是“别人家的孩子”真的很讨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7-13 22:36
                      回复
                        黛玉对宝钗自卑并且因而引起的过度补偿表现则在第二十回。
                        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黛玉忙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那里敢挑他呢。”
                        这段很明显有过度补偿的表现。首先对于宝钗的优秀,黛玉是承认的,全书从头到尾黛玉都没否认过宝钗的优秀。黛玉不是笨蛋,相反她的心机和看人的眼力是十分独到的,黛玉绝对不是某些人认为的小笨蛋、小白兔。一个人单纯跟她心机聪敏、懂察言观色一点都不矛盾。黛玉真的挑不出宝钗的短处嘛,可是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她优秀,所以说不是挑不出宝钗的短处,而是不敢说。
                        每次看到这段都觉得黛玉好萌哦,真是一个小傲娇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7-13 22:37
                        回复
                          不要脱离原著情节用西方学说写论文。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7-13 22:47
                          收起回复
                            楼主用户名很有意思,zlp?头像是狐狸吗~
                            我之前读西方心理学的基础书籍的时候和你有类似的想法,但是当时红楼读的不深,没有体系,期待继续。


                            IP属地:北京16楼2018-07-14 07:14
                            回复(2)
                              看完了,期待楼主继续更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8-07-14 08: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