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吧 关注:24,573贴子:208,622

陈氏家族大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陈氏始祖胡公满镇楼


IP属地:江苏1楼2019-06-03 16:08回复
    世界陈氏八千万,人口众多,鄙人尚不能降全部陈氏家族列出,如有遗漏,还请诸位补充


    IP属地:江苏2楼2019-06-03 16:09
    收起回复
      重庆
      陈为当地第三大姓
      万盛陈氏家族
      陈姓:江州义门后裔。
      陈源公迁湖广麻城孝感乡,元末时逃避战祸,其后裔陈安与两个弟弟率家入川,居广安州岳池县,有迁江津县的,有迁綦江县的。后裔陈治国,住綦江石角镇;二弟治真迁南川县;三弟治福迁綦江飞蛾石;治国长子陈太祯于康熙三十四年迁入今区境青山。后来南川、綦江的陈姓宗支也有迁入今区境的。


      IP属地:江苏6楼2019-06-03 16:35
      收起回复
        台湾陈氏支派
        陈氏(颖川郡)
        台湾陈氏支派很多,共有二三十支,其中有一支系传自宁化石壁。
        陈氏得始祖满公,号胡,至宋代,满公的第八十四世孙陈参碗 (亦称魁公),为避乱率家口九十七人(一说九十三人),迁居宁化石壁。
        陈参琬,共兄弟九人,参琬排行第六,生子五:昆、仑、嵩、岳、峰。派分闽南、永定、大埔、曲江、和平、蕉岭、梅县等地。后裔续衍台湾。
        台湾姓氏论坛有闽台姓氏等
        福建姓氏、台湾姓氏:闽台网、闽台宗祠网、闽台缘博物馆、海峡网


        IP属地:江苏12楼2019-06-03 17:01
        收起回复
          江苏是我国最繁华的地方,也是我国望族最多的地方
          陈是江苏省第三大姓
          南京是六朝古都
          陈是当地第三大姓
          高淳陈氏
          陈氏家族 陈氏为高淳首姓。陈氏家族源远流长,溯其根本,舜帝是其远祖。据《史记.陈杞家世》称:“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妫满是舜帝三十四世孙,娶武王之女元姬为妻,建陈国(今河南淮阳),称陈胡公。陈姓由此起源。北宋末年,胡公后裔、江西弋阳籍进士陈康伯护驾南渡,自建康(今南京)都临安(今杭州),历任高宗、孝宗两朝丞相。其曾孙名果在随母鲁氏从杭州去当涂娘家省亲时,舟行胥河,常在桠溪港停留。因爱其地风土醇厚,便于南宋绍定年间迁至今桠溪镇观溪村安家落户,称“观溪陈氏”。
          南宋末,果孙胄莹由观溪迁今淳溪镇下塘村,谓之“下塘陈氏”。此后胄莹出任当涂县官,将孙大旺带至任所,在当涂大陇口落户,繁衍子孙。因地处丹阳大泽,故有名“丹溪陈氏”。元至元十四年(1277)至二十五年(1288),果又有孙胄圣、胄清、胄华,先后迁徙淳溪(淳溪陈氏)、下坝、定埠(后溪陈氏)。淳溪胄圣去世后,其孙辈部分仍居淳溪,部分先后迁居沧溪夹埂、涵头、三圩等地,称之为“八房”。另有胄圣裔孙陈克于明末迁安徽繁昌,称“官厅陈氏”。高淳陈姓,并非“三溪陈氏”一支。早在三溪陈氏始祖果迁观溪之前,就有护驾南渡的观察处置使、陈氏颖川同宗陈伟元迁居中山(溧水县别称)。其九世孙陈序于元代末年移居今砖墙镇北埂陈村,称之“北溪陈氏”。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颖川陈氏后裔、名将陈天荣受封屯田万户侯,奉诏负责修筑永丰圩。工程告竣后,朝廷赐给他良田800亩,以示表彰。其子嗣遂定居永丰圩沧溪河畔,世代繁衍,谓之“沧溪陈氏”。此外,还有“南溪(狮树)陈氏”、“枫溪(砖墙陇岗)陈氏”、“淳东(高淳老街东首)陈氏”、“尚义(桠溪)陈氏”、“和睦涧(东坝)陈氏”、“荆塘(漆桥)陈氏”、“官路(阳江镇)陈氏”之分。


          IP属地:江苏13楼2019-06-03 17:06
          收起回复
            一 访 陈 家 桥
            陈家桥是江苏省建湖县宝塔镇陈桥村的一座桥,村因桥而得名。元朝末年地名叫淮安府盐城县庙湾镇殷家庄,明朝洪武初年,苏州阊门人陈兴一因避兵乱从兴化县昭阳迁居殷家在,娶殷氏为妻,在此落户,成为庙湾(阜宁)陈氏一世祖。
            兴一公热心公益事业。为出行、劳作方便,兴一公自筹资金在村西河道上造一座木桥,过往行人称之为陈家桥而渐忘殷家庄也。民国时地名改为阜宁县沟墩区(第七区)西陈桥。解放后划归建湖县管辖,改名辛庄乡陈桥村。
            兴一公耕读传家,艰苦创业。以陈家桥为基地,参与明朝洪武年间黄海滩涂的大开发。以沟墩为中心,二十里长地面,南起南陈庄,中到前陈庄,北止北陈庄,购买了数百亩草滩地,兴一公骑一匹白马每天往来于陈桥与滩涂之间,带领三个儿子,围垦造地,引水冲碱,置办牛车,灌溉种植水稻,将苏州的先进文化引入陈桥,是当时人们学习榜样。
            兴一公长子彦刚、次子彦高、三子彦广,继承父志,也是开发沿海滩涂的有功之臣。殷太君死后与兴一公合葬,彦高、彦广死后也葬在陈桥。因此陈家桥是当今十数万陈氏子孙的根。
            兴一公的子孙目前已传到二十三世,在世十多万人,六百多年间,陈氏子孙人才辈出,或彰显于朝廷,或闻名于民间,或威震敌胆,或造福于人民。
            仅明清两朝,据阜宁陈氏八修谱记载,兴一公后裔产生武进士1名,太学生164人,优贡生1人,例贡生11人,附贡生6人,岁贡生3人,廪贡生1人,佾生1人,邑庠生24人,武庠生23人,郡庠生23人,登仕郎62人,军功五品衔4人,军功六品衔1人,郡增生3人,邑增生2人,邑廪生2人,儒林郎4人,正二品资政大夫1人,从九品12人,合计349人/次。
            例如,友敬公四子陈贤(兴一公四世孙):“公尚义,胆略过人,族中逋租积五百余金,力不能输,慨为代纳。往村猝遇虎,众皆惊逸,公独弗惧直前,已为虎噙至空处,置而坐之,公乃乘间力绝其外肾,虎立毙,公得无损,其智勇兼备有如此者。”
            事迹载庙湾镇志,载入阜宁县志(见阜宁旧县志第181页)“贤字文整,好义有胆略,族多逋欠,贤代输之,岁以为常,数至巨万。偶村行遇虎,从者皆逸,贤当道立曳之去,贤乘间伤虎(外肾),虎毙,贤无恙。”;
            例如,民族英雄松窗公在明嘉靖三十八年五月,散私财、募乡勇,协助官军在蛤蜊港打死倭寇三千多人,烧毁敌船二十余艘,解救妇女数百人,朝廷赐与“孝义格天”
            匾额悬挂宗祠大殿内,事迹载庙湾镇志;公生明弘治辛酉年,卒明万历庚辰年(公元1502——1581年)寿八十。
            近代,兴一公十三世孙、清朝正二品、资政大夫陈立基率弟立仪、立蒸、立峰等人,同治元年在射阳河南岸,范公堤末,以鸟枪土炮抵抗捻军南渡,夜袭捻巢,夺其旗鼓和一门捻炮,捻惊遁去。陈如意、为瑄等五人分别被朝廷以军功授五品、六品衔,这就是著名的射阳河口阻击战,载入阜宁县志;武进士陈为绮是光绪帝带刀侍卫,与洋人比武,武功绝伦;
            又如,督军参赞陈达森,清咸丰、同治参赞军机二十余年。讨袁功勋陈如梯;抗洪救灾英雄陈之长;陈允儒捐资赈灾、独修景云桥;中华民国两届省议员陈为轩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
            现代,兴一公后裔中留学生、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层出不穷,出现大批复合人才。很多人走出国门,分布港、澳、台和海外。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国议员陈如宗(字伯盟),光绪三十三年从日本留学回国,是孙传芳的高参,督办淮河、黄河疏理工程,被苏北、皖北、山东人民称为“大善人”;海军少将陈德鸿任总指挥,率领中国科考队三次远赴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陈必亭,原江苏省副省长,后任国家煤炭部神华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军中骄子——海军陆战队旅长陈昌锋,曾留学德国联邦国防指挥学院,是中国海军陆战队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带出一支敢打必胜,威震南疆的两栖铁甲雄师、、、、、、
            陈桥村是因兴一公造桥成名,也是二世祖彦刚公衣袍之地,是庙湾陈氏的故乡,具有独特的陈氏文化,是十多万兴一公后裔梦怀萦绕的圣地。
            最近几年,各地兴起寻根问祖热,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海外华人、华侨纷纷归国认祖归宗,祭扫祖墓,引发新一轮招商引资开发故乡的热潮。
            笔者2006年10月28日—11月1日,在河南省淮阳县参加姓氏文化节,感触颇深。淮阳县政府以陈胡公古墓在淮阳这一独特资源,成立陈胡公文化研究会,开发陈氏文化产业,吸引海外投资数亿元、国内陈氏后裔捐资数百万元,兴建包括陈胡公陵园等一大批人文景点,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展现出骄人业绩。
            江州义门陈氏也独辟一径,江州义门陈文化研究会在偏僻的德安县义门陈村投资三百万元兴建义门陈文史馆,修古墓,开发义门陈文化;cctv-4《走遍中国》专访义门陈村,2008年4月8日六次报道《义门传奇》;2008年5月吸引海外投资,筹备拍摄四十集关于江州义门陈故事的电视剧,兴建拍摄基地;筹备中国庐山——德安义门陈文化节,发展旅游观光产业,导引义门陈氏后人回家看看。
            基于上述认识,我对陈家桥的今天倍感关心,不仅仅是恋祖情结,总想回陈家桥看一看,走一走。
            2007年8月的一天下午,我从阜宁摸到沟墩镇二尧村,距陈家桥仅几里路,因摸不着路且天将晚,半途而返。
            2008年国庆节,我又一次萌动访问陈家桥的想法。10月4日一早,我经过简单的准备,骑自行车从阜宁县城出发经沟墩镇向西穿过曹塘村,越过韩堰桥,跨过渔深河桥,多次问路,约10点钟来到建湖县宝塔镇陈桥村北。上街向西一望,一座小水泥桥,呈现在眼前。我迈步上桥,细细品赏风景。小桥长约18米,宽不到二米,为水泥结构。桥下小河流速缓慢,河两旁长满水草,轻度污染,河岸两旁生长杂树乔木,河宽约15米,是渔深河的分支。站在桥上望东瞧,小街宽约八尺,路崎岖不平,房屋大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筑的一层砖木结构,略显破旧。桥西原是汪田,现有六、七户人家,散居在路两边。我来到桥西,在路南第一家小锅屋门前,只见一位不到60岁老夫人在做饭,我上前打听兴一公祖坟位置。这位老人请我入屋坐下,告诉说:“我家就是陈氏祖坟看坟人的后代,听婆婆说过,老太爷叫陈如雨,陈氏东门人,伯盟公派如雨公到陈桥看祖坟,耕种三亩地补贴家用。陈如雨生七子,公公叫陈为奇,三叔公迁建湖县城,五叔公迁辛庄,其余都在陈桥居住。丈夫叫陈德忠,年近60岁,子孙都在外打工。兴一公、殷孺人合葬墓及其次子彦高公、三子彦广公坟墓,文革期间被人挖毁,墓地就在南边60米处,三十年前被徐姓村民建三间平房。陈家桥早先是木桥,后改造为水泥桥,今年又拆掉,新建小水泥桥,越建越小。”
            这位老人,按辈份比我高二世。字派:如为德必昌。我是昌字辈,该叫奶奶了,按孩子叫应是陈老太。我告别陈老太,从她家南院向南走了50米,在中间一户人家锅屋门前穿过,来到南面徐姓正房东山头,只见一位50多岁夫人在屋前田间劳动,我上前打了招呼,说明来意。徐嫂介绍到:“我嫁到徐家已三十年,公公叫徐德言,丈夫叫徐曙东,没听说过有古坟墓,结婚前房子就有了,什么时候建的不清楚。每年清明节前,有个老头来到这里,跪下磕三个头就走。”我前后打量,徐家屋基东西长约40米,建三间红砖墙瓦房,门朝南,西边建二间锅屋,门朝东,门前筑有水泥地面南北宽约三米,向南五米是低洼的菜园,再向南是水沟,东边是河流,地理位置与六修、七修家谱所绘图形差不多。
            我向徐嫂及众邻居介绍兴一公及其后裔的故事,介绍三座古坟的历史,以及被人挖掘的往事。征求徐嫂同意,我在锅屋南山头坝子上摆上一瓶酒,二个苹果,一包饼干,一瓶绿茶,跪下向东北方向磕三个头,烧了一迭纸帛。刚才还无风,火起后,一阵旋风将纸与火刮起,好象祖宗显灵。我打开家谱绘的墓图,祈祷祭文:
            陈氏先代,渊流宏远。妫满胡公,福泽绵长。陈完奔齐,避难开疆。田轸复姓,颖川郡望。
            陈寔聚会,德星建堂。霸先禅位,陈朝继梁。叔明避隋,陈氏辉煌。伯宣义门,九州名扬。洪武赶散,兴一垦荒。祖宗荫祐,族兴家旺。缅怀先祖,功德颂扬。彦刚亲仁,辈出贤良。友敬尚义,流风余闾。英公积德,光前裕后。
            松窗抗倭,孝义格天。保家卫国,歼敌三千。
            可聘慈善,知无不为。立基爱武,同治驱寇。
            正諴笃信,兄友弟恭。伯盟善人,治河功著。
            沟墩红董,树屏留名。为恩九品,办事公允。
            少康善文,导淮助理。海云仗义,智救抗属。
            冠武冠华,抗日上前。冠城冠湘,孝悌著名。
            洪宪正义,侠骨凌然。反腐维权,抗战八年。
            东门八祭,瓜瓞绵长。枝繁叶茂,子孙泱泱。父义母慈,子孝心顺。二十余世,和处笑喧。
            舜有盛德,为德必昌。惟我陈氏,世袭义风。今逢盛世,坟前祭祀。掬诚敬祖,福寿永昌。尚飨 。
            我磕三个头后,收拾物品放入包内,起身告辞。
            在陈家桥头遇见一位80多岁朱姓老爹和一个穿红色扣子衫的年青人,我说500多年的古墓毁于“文革”,深为可惜,应该恢复保护,开发陈氏文化,通过招商引资,改变陈桥旧貌,年青人不以为然。
            约11点钟,我离开了陈家桥。
            兴一公及其儿子是建设陈家桥的功臣,他们的坟墓被毁,不仅仅是陈家的耻辱,也是当代陈桥村人的损失。
            庙湾陈氏一世祖兴一公、二世祖彦刚公、彦高公、彦广公、三世祖友昂公、友忠公、友敬公、友信公、四世祖英公、贤公、五世祖釜公、松窗公的古坟存世数百年,历经明、清、民国、日寇伪政权,都能保存下来,却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年代,令人深思。挖人祖坟,假以破四旧、搞开发、修道路,借口固然很多,毕竟做的是缺德事,是强盗、土匪行为,遭人痛骂。
            我想观念愚蠢、落后才是最可怕的。弘扬陈氏文化,改变陈桥旧貌,首先是观念更新,这是我初访陈家桥的体会。 阜宁陈氏兴一公十九世孙:陈洪宪
            手机
            13004497930
            2008年10月5日


            IP属地:江苏17楼2019-06-03 17:20
            收起回复
              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陈是当地第三大姓,在2017年多达335736人
              苏州陈氏多是从河南、浙江等地迁入,明初大迁徙时,阊门陈氏已经是大户,大批苏州陈氏族人迁至苏北,此后又有各地陈氏不断流入,再成大家。苏州陈姓名人也很多,与徐文长起名的画家陈道复、让吴三桂“冲冠一怒”的陈圆圆等。


              IP属地:江苏18楼2019-06-03 17:25
              回复
                江苏武进·晋陵陈氏家乘六卷首一卷 (清)邵之俊纂清光绪七年(1881年)延庆堂活字本 历史所 河北大学 哈尔滨师大
                江苏武进·晋陵陈氏续修宗谱十二卷 (清)陈须大 陈叙大主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馀庆堂活字本十二册 历史所
                江苏武进·毗陵陈氏续修宗谱十二卷 (清)陈宜南等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木活字本 十二册 上海图
                江苏武进·横林陈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陈书生纂民国四年(1915年)星聚堂活字本 十六册 上海图 历史所 美国
                江苏武进·毗陵陈氏谱八卷 (民国)陈绵文修民国六年(1917年)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江苏武进·毗陵陈氏宗谱六卷 (民国)陈羲培 陈羲林等修民国十一年(1922年)星聚堂刊本 六册 南开大学
                江苏武进·毗陵陈氏宗谱八卷 (民国)陈川麟等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星聚堂活字本日本 美国
                江苏武进·毗陵陈氏宗谱八卷 (民国)陈礼宾等辑民国十七年(1928年)忠节堂刊本 八册 国图 南开大学
                江苏武进·晋陵陈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民克明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官梅堂活字本 三十一册 历史所
                江苏·无锡陈氏宗谱(清)陈肇基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德星堂木活字本十八册存卷5、8—10、14、18、19、21、25—27、29、37、38、42、46、49,另1册无卷次标识书名据版心、书签题上图:6255/A
                江苏·无锡陈氏宗谱清德星堂木活字本一册残本书名据版心题记事至清同治间上图:6255/B
                江苏·无锡陈氏宗谱八卷陈兴祖等主修陈鸿富等纂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衍庆堂木活字本八册上图:JPl052
                江苏·无锡锡山陈氏宗谱八卷陈肇圻等纂修民国十七年(1928年)诒榖堂木活字本七册存卷1—6、8书名据版心题上图:JPl074
                江苏·无锡锡山陈氏家乘二十二卷陈栋全主修薛保煌纂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如在堂木活字本二十二册书名据书签题上图:JPl073;又一部JPl073—1,22册;又一部909934—55,22册;又一部909956——77,22册;又一部909978——99,22册;又一部910》00——21,22册;又一部912222—43,22册
                江苏·无锡锡山陈氏家乘不分卷民国如在堂钞本一册残本书名据版心题记事至清光绪间上图:7959
                江苏无锡·锡山陈氏宗谱三十六卷 (清)陈云异纂修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萃文楼活字本三十五册 历史所
                江苏无锡·陈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陈锦文等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德星堂刊本二十四册科图
                江苏无锡·锡山陈氏家乘二十四卷 (清)陈九皋等修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如在堂活字本十六册 美国
                江苏无锡·续修陈氏君实公支谱首编三卷前编七卷今编二十三卷 (清)陈云标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报本堂活字本 历史所 人民大学
                江苏无锡·锡山陈民家乘十八卷 (清)陈省三 陈洪顺同纂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如在堂活字本 十八册 国图
                江苏无锡·陈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陈纲纂修民国十三年(1924年)三羲堂活字本二十册 历史所 河北大学 美国
                江苏无锡·锡山陈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陈兰轩纂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序伦堂活字本十二册 国图
                江苏·江阴陈氏支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以昭等创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彩星堂活字本 四册日本 美国
                江苏江阴·流璜陈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民国)陈甘弼主修民国九年(1920年)聚星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历史所
                江苏江阴·善村陈氏宗谱八卷 (民国)陈绍全等修民国十年(1921年)诒谷堂活字本 八册日本 美国
                江苏江阴·西郭陈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民国)陈毓瑞等修民国十二年(1923年)木活字本 十二册日本 美国
                江苏江阴·陈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陈锡庆主修民国十四年(1925年)忠节堂活字本十二册 历史所
                江苏江阴·云亭陈氏续修宗谱十一卷首一卷 (民国)陈广仁 陈道新等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德星堂刻本十六册哈尔滨师大
                江苏苏州·陈氏家谱不分卷 (清)陈昌年续修清同治九年(1870年)刻本 四册 人民大学
                江苏吴县·苏城陈氏家谱不分卷 (清)陈昌年等修清同治九年(1870年)刊本 二册 美国
                江苏吴县·官礼陈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陈攀贵等纂清光绪十年(1884年)叙伦堂活字本十二册 国图 福建图江苏吴县·陈氏世谱四卷首一卷 (清)陈宗浩 陈秉哲修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家祠刻本 国图 科图 历史所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上海图 江苏苏州市博 美国
                江苏吴县·陈氏世谱不分卷 (清)陈玉声等修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刊本 八册日本 美国
                江苏吴县·东林陈氏支谱不分卷 (清)陈浚等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敦睦堂木活字本 一册日本 美国
                江苏吴县·陈氏宗谱不分卷 (清)陈国贤等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绳德堂木活字本四册日本 美国
                江苏·吴县白溪陈氏家乘不分卷(清)陈星灿纂修清刻本一册书名据书名题记事到清康熙间上图:长O05939
                江苏·吴县,海门颍川陈氏支谱二十卷首一卷
                江苏吴江·白溪陈氏族谱不分卷 (清)陈星灿修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白溪陈氏写 刻本 上海图
                江苏吴江·颍川陈氏近谱不分卷 (清)陈(土皆)琛编清嘉庆七年(1802年)楔湖刻本 国图 吉林大学 浙江图 浙江嘉兴市图 日本 美国
                江苏吴江·濡须陈氏宗谱六卷 (清)陈兴起 陈代茂纂修清光绪四年(1878年)同里黄之和堂木刻本六册 河北大学
                江苏吴江·松陵陈氏家谱不分卷 (清)陈三锡纂清钞本 国图
                江苏吴江·蚬江陈氏家谱八卷 (民国)陈去病修民国四年(1915年)松陵陈明善堂铅印本 国图 中央民院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江苏苏州市图 江苏苏州市博 江苏吴江县图 江苏常熟市图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云南图
                江苏·陈氏族谱四卷 (民国)萧颐卿编辑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旌羲堂活字本 南京博
                江苏丹徒·石城陈氏族谱十六卷(清)陈元珠等主修(清)陈元珠等纂修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木活字本一册存卷1书名据版心题上图:6227
                江苏丹徒·陈氏族谱四卷 (清)陈祺龄等修清光绪五年(1879年)贻安堂木活字本四册 上海图
                江苏丹徒·丰城东陈氏支谱二卷 (民国)陈嵩龄等修民国六年(1917年)活字本 二册 美国
                江苏丹徒·石城陈氏族谱二十三卷 (民国)陈羲有编修民国十七年(1928年)燕贻堂活字本二十六册 历史所
                江苏·丹徒陈氏宗谱四卷(清)陈天相等纂修清钞本四册书名页题道光甲午年重修三知堂藏版上图:JPl076
                江苏·丹徒陈氏宗谱四卷(清)陈天相等纂修民国钞本四册佚名增补上图:926584—87


                IP属地:江苏20楼2019-06-04 16:50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23楼2019-06-04 17:08
                  回复
                    泰州
                    陈是当地第二大姓
                    兴化陈氏族谱
                    家族堂号:龙桂堂
                    我的联系方式:mail:cdh0523@sina.com
                    寻根:
                    我是我是盐城陈姓祖上从兴化戴南陈万村迁到盐城市东台时堰镇,祖上应是俊字辈迁出,依次为:俊兴凤后就没有排辈,到我这已经是六代了,不知与你是否属于同宗,联系方式:313168285@qq.com
                    泰州陈氏
                    http://www.so.com/link?m=aWNS5d7Z1qWuhsqzCcbiXKopzyDI1NV8HRvEqkTqCf5rczBXsZqX5z5dHSxHnGRmLu1l6tLAU9azatjQtHo7Vu5nZu7%2F9W8GoxiCLAruzuJgGw%2Bl92fkmJrg0orte8O5rXlpFWH9GrBEmnJIF1ll3LVz2JozDvpCib4jvFJkZXBbJjmZrjvP3AruP97o%3D


                    IP属地:江苏26楼2019-06-04 17:31
                    回复
                      浙江
                      陈是浙江省第一大姓
                      杭州,鄙人心目中最美的南方城市
                      陈是当地第二大姓
                      蒋桥村陈氏家族
                      蒋桥村姓姓283人,占全村村民的9.9%。
                      桐庐陈氏家
                      宋咸淳年间,由河南颖川迁今分水百江。分支于明末迁桐南峙山(今三合乡陈家),后又分迁下陈。
                      2.清末,从江西迁居今保安乡陈家。
                      萧山陈氏家族
                      浙江杭州萧山陈氏家族
                      陈姓 祖籍河南颍川。
                      南宋初,有陈氏从河南迁居义乌、诸暨、东阳一带。
                      后,从义乌大陈乡迁居萧山的有5支:
                      定居在戴村镇马谷村,临浦镇柏山陈、高田陈村,进化镇郗坞、傅墩村,许贤乡里陈、俞家村,进化镇东山村;
                      从诸暨迁入的有4支:定居在楼塔镇大同坞村,城东涝湖村,浦阳镇纪家汇村,新街镇陈家园村。
                      从东阳迁入的一支定居于新塘乡塘里陈村。
                      另外,尚有一支随宋室南渡,从河南迁居西兴镇湖头陈村;
                      一支于元初南渡,迁居城厢镇娄下陈村;
                      另一支明正德年间,从海宁迁居浦沿镇杨家墩村。
                      全市有陈氏6.54万人,列萧山第二大姓。


                      IP属地:江苏28楼2019-06-06 16:16
                      收起回复
                        宁波
                        陈是当地第二大姓
                        余姚陈氏家族
                        祖籍河南宛丘。多系宋室南渡迁来,其中一支元时从温州乐清迁姚北,子孙繁衍分居,以余姚镇、低塘、历山、明伟、丈亭等乡镇为多。陈姓聚居并作为村名的有陈家、上陈、南陈、后陈等38个村。1987年(下同)有陈姓53354人。
                        镇海、北仑陈氏家族
                        陈 28484人。
                        明、清时,自鄞县姜山陈氏大本堂、德声堂、雨钞堂宗迁入。旺族后衍支有澥浦陈家弄、曲汇塘、李衙弄、沙河头、骆驼大东陈、荷花池头、大小河角头陈、团桥头、河头大山陈底堰、田舍陈、庄市东头陈、中官路陈、湾塘三合陈、石塘下、江南陈十四房、小港剡岙、大碶周隘陈、半浦陈等28处。县城陈衙弄陈家,始迁祖陈鉴为定海卫百户,后定居衍族,并以名地。明代迁自三北掌起桥的有汶溪山下陈、河头陈。俞范施周陈,始迁祖陈舜德官布政使,自南京徙梅堰,明代又迁于斯,庄市蛟河陈,明末自福建迁入。下邵陈家湾陈,明崇祯年间由压赛堰陈家迁入。三山上横陈家,清道光年间由温州平阳迁入。江南墓孝陈陈家,宋宝祐年间由鄞县后弄迁入,元时分支迁至隔河陈。
                        宁海陈氏家族
                        南朝陈为隋所灭,其后从福建迁王爱岭头陈隐迹。
                        旗门乡东岙陈氏,唐武德三年徙自海游。
                        城郊乡上白峤陈氏,唐天祐三年从福建长溪迁入。
                        黄坛乡溪边陈陈氏,唐建中间自福建迁来。
                        龙宫陈氏,北宋熙宁间从新昌迁入。
                        凫溪陈氏,南宋绍定元年从江州德安县徙此。
                        城东陈氏,宋嘉定间自天台迁此。
                        水车陈氏,元后期从窦岙(今属三门县)迁来。
                        七市乡大陈陈氏,元至元间由天台迁入。
                        宫岭乡上陈陈氏,元大德间从台州徙来。
                        毛屿乡东南溪陈氏,明洪武二十三年由城内桃源桥迁入。
                        龙浦乡龙山陈氏,明初从福建迁象山南田,再徙此。
                        象山陈氏家族
                        36024人。
                        始迁祖由闽迁居南乡姆岭下,居东陈、茅洋一带,较为集中。
                        宋、明、清时又有自鄞县、平阳、奉化迁入。
                        繁衍定居于下沈、丹城、涂茨、东港、爵溪、墙头、石浦、昌国、鹤浦、定塘等地。


                        IP属地:江苏29楼2019-06-06 16:21
                        回复
                          苍南县陈姓人口分布表
                          (2004年统计资料)
                          乡镇名 人数 每 平 方公里人数 部分行政村或自然村分布
                          龙港镇 38199 460.23 下涝、新美州、洪宫、三大屋、陈家宅、陈宅、韩家垟、仕家垟、希贤、陈华垟、吴兰楼、施良虹桥、周家车、西河东垟、双直门、月星、大店、东庄、梁宅、寿山、王家门、河底高、流浦、东排、西排、黄家洞、瓦窑头、七河、二河、下东庄、新垟、刘店黄头涂、殿后、新美洲、浦后、缪家桥、上厂陈、湖前、西桥、陈良、汇龙、凰浦渡头、新陡门、环河、陈家宅、下屋陈、虹桥
                          灵溪镇 24874 287.56 宫后陈、山东、五垟、河尾庄、灵堡、大浃头、塔里、双家垟前垟、平南河边、镇江、岩头、鱼塘口、下庄垟、四大、桥底、新港、五爱凤岙、畔垟、门前、后蔡、支造桥、杨家周、叶家垟、西程、埭头、屿湖、河口、官堂、五垟江南墩、东垟、溪心、西山、上街头、望鹤港边、状元内、横屿、东大厦、尤家衕、郭家车、棋南、陡门头、三山门楼底、余家桥、夏姑桥、河尾州浦口、南水头、北山下
                          金乡镇 13473 309.37 金星、泮河西、灵峰、前半垟、汤鉴垟、湖里、前堡、瓦窑、溪头、倒桥、黄坭岙、梅岭脚、凉亭、珠梅岭、十八步、龙蟠巷、上乾头、洪岭、东田、朱照垟、金乡四巷、金乡七巷
                          钱库镇 9894 475.68 陈家堡、小河川底、桐桥、黄判桥后岸、垟西蔡里、缪处、西堡、苏家站、仉处、金加垟、前官、垟头
                          舥艚镇 9118 506.60 泮河西、方城底后陈、北岭陈家、舥艚、大埠头、老陡门、下乾头、东浦口、陈处、浦头汇、浦南后陈、仙坭船、倪家堡、包处、老台、中段
                          藻溪镇 8596 113.55 建光、高岙、下灶、盛陶、丁步头、蔗岙、草鞋亭、杨府宫、平水宫、青山内隔头、加针坑、小心垟、流石、元店、繁枝、西垟坡、白坟、丁岙、毛徐、万里、欧山、狗湾、江边寮、围墩、东湖、龙船坑、横圳后爿、草白、狮子、昌门宫、藻溪街、雷打龙
                          宜山镇 7660 593.80 甲底、陈家巷、宜一、金家垟、宜二上市头、八岱、谢垟底、东跳、水亭、陈家寺、珠后、三进屋、下市街、阔桥底、河西边、上河头、北店、大店、东支离破碎下连、上东庄、周家车、棋盘、后垟增、王公门
                          望里镇 7266 224.26 河口、新民宝山、浃底园、下堡河头仔、金家庄、宫西、溪头、猪肝山、东山头、护法寺、仙居山、乌石岭三叉路、北茶寮、南茶寮
                          仙居乡 6869 858.63 仙平、安居、柘园、雅店桥、木桥头、翁处、神宫桥、朱家斗、江西岸
                          桥墩镇 4700 58.46 柳垟、马渡、后隆、五岱寮、天星、墓庵、黄檀口、新岙、碗窑、凤岭、小沿、寨下、桥墩街
                          矾山镇 4290 81.02 南下、白岩、内街、王家洞、西坑半山窑、古路下岗尾、王西坑下半山、狮头脚、石壁头、岭脚山、甘茶中览、牛运垄、青山后、四大王、水尾、中村、南下桥头、阮家山、亭仔脚、市场尾、半山窑、赤垟珍珠巷
                          马站镇 3759 104.42 马站街、金山、桥头、后岘、石头岗、下堡园、小姑、中姑、三墩洲、山边、棋盘、车岭脚、屿头、顶魁、下魁、大贡
                          炎亭镇 3567 254.78 西沙、东沙、崇家内岙、冯家、北岭脚、燕窝、倒桥坑棉岙
                          新安乡 3350 408.54 大树下、东夹头、大河川底、陈鉴垟
                          观美镇 3340 78.59 马路木桥头、马联竹排头、双溪水碓头、马家垟、楼下、燕子窝、大贡头、顶垟坑内、碗窑尾王边、茂竹、西古、九甲、观美街
                          赤溪镇 3322 66.44 园林石碧脚、流岐尾、半垟、割藤垵、后垵、韭菜园、信智、园屿沿田厂、大脚虾、胡井青山、过溪、北岙内、白湾、三步擂、棕利头、南岙、塘头牛寮、赤溪街
                          五凤乡 3290 113.45 嘉隆、五岱寮、半山、同平十三亩、竹脚内、磜底坑口、小垟、凤村、水沟
                          芦浦镇 2796 466.00 芦浦街、前垟底、前陈、林家院
                          大渔镇 2699 168.69 北行街、大岙芦竹湾、小渔、大岙心、清深底宫脚
                          括山乡 2590 107.92 小陈家堡、大庄、新岙后西厝、牛条垟、将军岭脚、仰头山、东括内、顺岭岗尾
                          沿浦镇 2516 74.00 下在、沿浦街、新塘、李家井中墩、岭尾拱桥内、老虎垵破塘、牛乾、南堡岭、木林三门江、沙岭、外垟
                          霞关镇 2085 60.52 霞关、礁坑、小、长沙石宝、陈家坪、路尾陈良底、路尾坝头、仙岩、南坪坑仔尾、岙内、路尾、深湾、十五亩、卓垟、后坪、三星
                          云岩乡 1988 152.92 垟心、鲸头石岗下、上对口、下对口、中对口、山前、凤山山门头、士金兠港头
                          龙沙乡 1796 54.43 沙坡、吊壁灯、玉沙、沙湾、食水坑、石塘、东角、平桥、瓠瓢潭、百步岭、苏地内
                          石砰乡 1763 176.30 坑南、横山干坑、北山、桥南、内湖岙内、外岙
                          蒲城乡 1348 149.78 城南、城西、城北、甘溪龙头颈、牛乾岭四亩田、西门外大岭
                          南宋镇 1332 60.55 南宋、坑底、古楼山、柯岭脚
                          莒溪镇 1331 26.36 西厅、王家坟、云山街、莒溪港内
                          浦亭乡 1330 48.72 燕头樟岙、岭头、内樟岙、大亭、北岙、张家腰新岙、锋底、下岙、小玉苍、丽湾浦尾
                          中墩乡 1289 128.90 中墩、海滨、下厝、王家山隔头、小岭、尖礁
                          凤池乡 1078 77.00 板岙、渔池隔头、白水、湾旦溪头、大坡
                          岱岭乡 758 37.90 云遮东坑内、云山、坑门、朗腰、南山、大厝基、坝头、云遮瑶坑、八亩
                          渔寮乡 714 42.00 罗家山、关头大厝基、瓦厝、虎井云芝陈、打石坑、后大瓦厝、王孙、交椅宽顶高垟、雾城南山
                          昌禅乡 660 18.86 陈家擂
                          凤阳乡 509 24.24 龟墩北山、岭边杨家坑、鹤山中岗
                          腾垟乡 138 6.90 东垟桥头、后车


                          IP属地:江苏30楼2019-06-06 16:24
                          回复
                            苍南陈姓人物
                            在我县的历史上,陈姓的人物辈出。据《宋史》卷377、《宋元学案》46、《元书》卷92下、《元诗纪事》卷19、明万历《温州府志》、明隆庆《平阳县志》、清乾隆《平阳县志》、民国《平阳县志》、《水心文集》、《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和《苍南县志》等史志记载,自宋、元、明、清四朝,苍南籍陈姓人物共有102人。其中,朝官4人,将军5人,状元2人,探花1人,进士69人,举人7人,地方官6人,贡生7人,其他1人。
                            陈经邦,字贵新,浦源(今龙港镇平等陈家宅村)人。北宋大观三年(1109)己丑科进士,官迪功郎。
                            陈桷,蒲城城西人。北宋政和二年(1112)壬辰科进士第三名探花,南宋高宗时官礼部侍郎。
                            陈经德,平等陈家宅人。北宋太学生。
                            陈存心,仙居雅店桥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戊申科进士,官宁国节度签书推官。
                            陈鳌,金乡坊下人。南宋绍兴八年(1138)戊午科武状元,官东南第八将。
                            陈鹗,陈鳌弟,金乡坊下人。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壬戌科武状元,官东南第十将。
                            陈端彦,龙江下涝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乙丑科进士,官建宁县令、归州判。
                            陈季平,龙江下涝人。南宋隆兴元年(1163)癸未科进士,官宁海丞。
                            陈远,仙居柘园人。南宋隆兴二年(1164)甲申科进士,官中宪大夫。
                            陈仁,仙居柘园人。南宋乾道元年(1165)乙酉科进士,官户部主事。
                            陈季礼,湖前西浦人。南宋淳熙八年(1181)辛丑科进士,官龙图阁直学士。
                            陈岘,字泰南,陈桷孙,蒲城城西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以博学鸿词科赐第。历官秘书郎、礼部郎中、广州知州兼劝农事、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兵部侍郎等职。
                            陈麟之,仙居柘园人。南宋绍熙元年(1190)庚戌科进士,官括苍太守。
                            陈宗遇,字逢春,金乡前半垟人。南宋绍熙二年(1191)辛亥科进士。
                            陈子式,仙居柘园人。南宋庆元二年(1196)丙辰科进士,官无锡知事。
                            陈元珏,字国玉,金乡东田人。南宋进士,官龙严尉。
                            陈应鳌,仙居柘园人。南宋进士。
                            陈蛟,仙居柘园人。南宋嘉定武科进士,英勇抗金义士。
                            陈可书,钱库陈家堡人。南宋咸淳释褐进士,官铨部。
                            陈士龙,龙港江山北店人。南宋庆元二年(1196)丙辰科武进士,官广东总管。
                            陈季永,金乡坊下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己未科进士,官藤州知州。
                            陈嵘,浦西(今龙港湖前)人。南宋绍定二年(1209)己巳科进士,官肇庆知府、京湖宣抚使。
                            陈唐器,仙居柘园人。南宋嘉定四年(1211)辛未科进士,官通议大夫。
                            陈遇明,仙居柘园人。南宋嘉定四年(1211)辛未科进士,官监登闻鼓院。
                            陈师川,龙江下涝人。南宋嘉定十年(1217)丁丑科进士。
                            陈子道,龙江下涝人。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庚辰科进士,官处州教授。
                            陈梦龙,龙江下涝人。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庚辰科进士,官云南御史。
                            陈桃,力修从父,字寿翁,江山陈营人。南宋宝庆二年(1226)丙戌科进士,官广东提点刑狱。
                            陈梦弼,江南浦源人。南宋宝庆二年(1226)丙戌科进士。
                            陈力修,陈营(今江山月里)人。南宋绍定二年(1229)己丑科进士,官工部都水主事。
                            陈瑀,仙居柘园人。南宋绍定五年(1232)壬辰科武进士,官忠训郎。
                            陈廷秀,江山陈营人。南宋绍定五年(1232)壬辰科武进士,官知吉阳军。
                            陈伋,金乡东田人。南宋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进士,官福建汀州通判、闽清县令。
                            陈元普,龙江下涝人,南宋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武探花,官雷州知州。
                            陈棚,金乡人。南宋淳祐元年(1241)辛丑科进士,官朝散大夫。
                            陈直甫,金乡东田人。南宋淳祐元年(1241)辛丑科进士,官临县尹。
                            陈梦柱,金乡东田人。南宋淳祐元年(1241)辛丑科进士,官广东提干。
                            陈懋钦,龙江下涝人。南宋宝祐元年(1253)癸丑科进士。官户部侍郎。
                            陈基先,龙江下涝人。南宋宝庆元年(1253)癸丑科进士,官高邮知州。
                            陈子美,字克允,懋弟,龙江下涝人。宝祐元年(1253)癸丑进士,官铙州判。
                            陈换武,龙江下涝人。南宋宝祐元年(1253)癸丑科进士,官建康教授。
                            陈泉,金乡东田人。南宋咸淳元年(1265)乙丑科进士,官雷州教谕、江西万年县令。
                            陈正夫,(江南)陈库人。南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武进士,知藤州。
                            陈若水,仙居柘园人。南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武进士。
                            陈淳辰,仙居柘园人。南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进士,官河源县令。
                            陈素,钱库陈家堡人。南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进士,官护驾防御。
                            陈天佑,江南陈库人。南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进士,官石门县令、腾州知州。
                            陈天锡,金乡东田人。南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进士,官阴县县令兼劝农事。
                            陈郁,江山陈营人。南宋咸淳五年(1269)己巳科武进士。
                            陈鹏,江山陈营人。元大德四年(1300)庚子科武进士,官福建游击。
                            陈高,钱库项桥一带人。文学家。元至正十四年(1354)甲午科进士。
                            陈允耕,仙居人。明洪武十七年(1384)甲子科武进士,官宝庆推官。
                            陈叔文,钱库陈家堡人。明洪武八年(1375)乙卯科进士,官剡城县副堂。
                            陈讷,龙港新渡村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戊辰科进士,官刑部主事。
                            陈以诚,字天佑,仙居柘园人。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己巳科武进士,官雷州经历。
                            陈诚福,陈高之子,钱库项桥一带人。明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武进士。
                            陈端,金乡坊下人。明永乐十年(1412)壬辰科进士,官南昌通判。
                            陈永,字惟修,金乡人。明永乐十八年(1420)庚子科进士,会试中式卒。
                            陈士域,字良远,号善石,仙居柘园人。明宣德二年(1427)丁未科进士。
                            陈宣,钱库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进士,官工部主事、刑部郎中、云南参政。
                            陈典学,仙居柘园人。明万历十年(1582)壬午科进士,官静海知县。
                            陈光奎,号慎江,金乡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丙戌科岁贡。
                            陈九韶,号秋塘,金乡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恩贡,官训导。
                            陈瑞麟,字定亨,仙居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科武举。
                            陈云彪,字虎臣,仙居柘园人。清光绪元年(1875)乙亥科武举。
                            陈振熊,字渭臣,金乡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己丑科武举,官宋埠汎把总管带,瑞平练军代理,江口舥艚汎千总。
                            陈王绪,字籍卿,金乡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举人,官归化典史。
                            陈庆扬,字籍卿,金乡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丁酉科武举。
                            陈懿,字公美,陈桷父,蒲城城西人。以子陈桷贵赠通直郎、以曾孙岘再赠银青光禄大夫。
                            陈汝贤,陈桷之子,蒲城城西人。南宋官朝请大夫、四川达州知州。
                            陈昕,陈岘之子,蒲城城西人。南宋官迪功郎、监官主纂。
                            陈暕,陈岘之子,蒲城城西人。南宋官通仕郎。
                            陈昉,字叔方,陈桷曾孙,蒲城城西人。南宋历官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工部侍郎、吏部侍郎、户部侍郎兼中书门下省公事、吏部尚书等职。
                            陈均,字子公,陈昕之子,蒲城城西人。历官西安县令、中奉大夫、直焕章阁、镇江知府、枢密院都承旨兼检正中书门下公事等职。
                            陈洪范,仙居柘园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己未科进士,官乐平县令。
                            陈文,金乡坊下人。南宋弃家从军,隶韩世忠部下水军将领。尝诫二子曰,世治习学,世乱学武,建功保国,系此时也。后二子均考上武科状元。
                            陈玉,金乡坊下人。与陈麟之同科进士,官安丰教授。
                            陈宗旦,江山陈营人。南宋甲科进士。
                            陈烈,字居晦,江山陈营人。南宋武科进士,官长溪县令。
                            陈振孙,字伯玉,江山陈营人。南宋甲科进士。
                            陈过,字圣规,振孙子,江山陈营人。南宋甲科进士,官监察御史。
                            陈尧英,江山陈营人。南宋太学生。绍兴年间屡次上书陈述国策,不见用。遂闭户著书。
                            陈懿,仙居柘园人。进士,官河阳知县、中书舍人。
                            陈楠,仙居柘园人。进士,官国史编修、礼部郎中。
                            陈安顺,仙居柘园人。进士,官仙居县令、朝议大夫、直制焕章阁。
                            陈大静,仙居柘园人。进士,官广州知府。
                            陈伯清,仙居柘园人。进士,官龙泉主簿。
                            陈稳,仙居柘园人。进士,官眉州马军指挥使,吉州刺史。
                            陈庆,德诚之子,字帝庞,仙居柘园人。明赐进士。
                            陈良翰,进士,官左司谏。
                            陈密,仙居柘园人。进士,官金华训导。
                            陈善,金乡东田人。明景泰年间进士。
                            陈侣,陈宣从子,钱库项桥一带人。明正德年间贡生。
                            陈焕,陈宣之孙,钱库人。明隆庆年间举人。
                            陈诚初,钱库项桥一带人。明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举人。
                            陈序,钱库人。明以子陈宣封云南左参政。
                            陈老,蒲门城内人。抗倭义士。明嘉靖年间倭寇登犯蒲城,陈老英勇杀敌,壮烈牺牲。
                            陈彦生,仙居柘园人,明嘉靖岁贡,官楚府教授。告休家居,著述甚。卒年105岁。
                            陈鹗,彦生父,仙居柘园人。明正德贡生。
                            陈澜,彦生兄,仙居柘园人。明正德贡生。
                            陈锡琛,泥山(今宜山镇)人。清宣统初举孝廉方正。
                            陈元梅,仙居柘园人。元代武科进士。
                            陈鄂,仙居柘园人。明成化年间岁贡生,官清州教授。


                            IP属地:江苏31楼2019-06-06 16:28
                            回复
                              洞头县陈氏家族
                              垄头陈氏1
                              1、光祖公:生康熙壬戌年正月廿六(1682年)卒乾隆乙酉年二月廿一(1765年)福建晋江金井镇沙岱村约康熙乙未年(1715年)携兄辈光球、光惇、光宁公迁居垄头
                              2、腾日公:生卒失考迁垄头转玉环米桶岙
                              3、腾新公:生卒失考迁垄头转玉环米桶岙
                              4、腾官公:迁霓岙南山
                              垄头陈氏2
                              1、光宁公:生康熙甲戌年七月初六申时卒康熙乙亥年九月十七未时 福建晋江金井镇沙岱村迁垄头
                              2、彩长公:生乾隆丙辰年十月初十吉时卒乾隆乙未年五月十三酉时福建晋江金井镇沙岱村迁垄头
                              3、彩报公:生雍正丙午年九月十二午时卒乾隆甲辰年五月十六午时福建晋江金井镇沙岱村迁垄头
                              垄头陈氏3
                              1、生存公名光惇生卒失考据其族人下福建调查得知公系福建岱里后市二房,因避英国红毛番的追捕陈姓宗亲全部移居散布全国各地及国外。光惇(读dun)公则北上流移而迁至洞头垄头。
                              垄头陈氏4
                              1、光球公:生卒失考因后市村庄遇灾害由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井尾乡后市迁玉环三盘庄洞头之垄头山垦荒(光球、光群、光仰、光柔公四人以海为田)
                              2、光群公:生卒失考
                              3、光仰公:生卒失考
                              4、光柔公:生卒失考
                              全洞头大陈
                              1、前近公:生乾隆甲申年十月十一午时卒道光癸巳年三月廿八巳时同兄前延公由福建丙洲迁玉环洞头东沙
                              2、前延公:生卒失考与弟前近公由福建丙洲同迁东沙
                              3、业相公:生嘉庆庚申年五月廿九巳时卒道光戊申年四月十九吉时福建丙洲移居洞头山东沙
                              4、前悦公:生乾隆癸巳年四月十七亥时卒道光丁酉年八月廿六巳时福建丙洲迁居洞头山妈祖宫
                              5、徽玉公:生康熙辛卯年三月十四寅时卒乾隆辛卯年七月廿一午时福建丙洲迁玉环县洞头山东沙岙
                              6、前藩公:生乾隆庚辰年十二月十七日吉时卒嘉庆乙亥年正月廿九亥时 福建迁玉环洞头山沙岙
                              7、业棕公:生道光癸巳年七月十一寅时卒光绪癸巳年九月廿七巳时福建丙洲迁玉环洞头山妈祖宫
                              8、徽团公:生康熙辛丑年四月廿四卒乾隆丙寅年五月初七巳时兄弟三人迁居洞头东岙
                              9、徽森公:生康熙丁酉年四月十四子时卒乾隆乙巳年九月初一吉时兄弟三人迁居洞头东岙
                              10、徽梯公:生雍正已酉年四月十四子时卒嘉庆丁卯年六月十五戌时兄弟三人迁居洞头东岙
                              11、业紊公:生嘉庆丙子年十一月廿七巳时卒光绪戊子年五月十三寅时迁居洞头山东岙
                              12、光锄公:生卒失考福建丙洲迁玉环洞头山东沙
                              13、光絺公:生乾隆辛亥年五月初七寅时卒道光庚子年八月廿六午时仝四弟由福建丙洲迁移东沙
                              14、光绕公:生嘉庆丁巳年十一月初二酉时卒咸丰已未年十二月初四仝兄由福建丙洲迁移东沙
                              15、光叫公:生乾隆已酉年十二月十八未时同弟由丙洲迁东沙
                              16、光配公:生卒失考同兄由丙洲迁东沙
                              17、徽远公:生康熙丁酉年二月十三未时卒乾隆已亥年十二月初九福建丙洲迁北岙顶寮
                              18、徽甫公:生康熙壬寅年三月初九未时卒乾隆戊申年五月初六申时福建丙洲迁东沙
                              19、徽顺公:生卒失考福建丙洲迁玉环洞头山水流岸
                              20、谦论公:生康熙乙卯年闰六月十四辰时卒乾隆癸亥年七月十六巳时福建丙洲迁妈祖宫
                              21、徽政公:讳天送生康熙丙申年六月廿四寅时卒乾隆丙申年正月三十戌时福建丙洲迁洞头山王爷宫东岙
                              22、前咸公:生乾隆丙寅年四月廿四辰时卒嘉庆已卯年五月初二卯时福建丙洲迁东岙
                              23、前岁公:生卒失考福建丙洲迁北岙(其子生嘉庆戊午年)
                              24、业角公:生嘉庆甲子年八月初三辰时卒同治甲戌年三月十一辰时福建丙洲迁北岙
                              25、光申公:生乾隆斌五年十月初十吉时卒嘉庆年失福建丙洲迁洞头山二垄
                              26、光伦公:生雍正丁未年四月廿二寅时卒乾隆丁酉年四月廿四巳时丙洲迁移洞头山三垄
                              27、光罔公:生卒失考同三兄由丙洲迁移玉环洞头山三垄
                              28、光池公:生卒失考福建丙洲迁洞头山二垄
                              29、前鉴公:生乾隆壬辰年正月十六辰时卒道光辛卯年九月十八午时丙洲迁洞头山铺岙
                              30、前彪公:生嘉庆丁巳年卒道光丁酉年九月初一迁铺岙
                              31、徽悻公:生雍正戊申年十二月廿六子时卒乾隆丙午年六月廿九同弟自福建窑头迁洞头山水徙岗
                              32、光后公:生卒失考福建窑头迁后寮
                              33、前景公:生乾隆壬寅年三月初三卒道光甲午年二月十二午时迁后寮
                              34、徽勇公:生康熙乙未年六月初十戌时卒乾隆壬戌年九月初三同弟来迁玉环洞头山中仑
                              35、徽会公:生康熙丁酉年八月廿一辰时卒乾隆已亥年七月初十戌时同兄同迁中仑
                              36、光位公:生雍正癸卯年六月十六巳时卒乾隆辛丑年九月廿五仇视由丙洲?仔墩尾转入灌口迁半屏山松柏园
                              37、光老公:生乾隆乙酉年卒嘉庆年失考迁半屏山
                              38、光?公:生卒失考迁半屏山
                              39、光阵公:生卒失考由丙洲迁东沙转北岙
                              40、光阵公:生卒失考由丙洲迁北岙
                              41、光福公:生卒失考由丙洲迁玉环洞头山后寮
                              42-47名失考:生卒失考迁东岙、垄头、岭背等地
                              48、谦章公:生康熙癸亥年九月廿一申时卒乾隆已卯年正月初一丑时福建丙洲迁居东岙顶
                              49、徽道公:生雍正丙午年十一月十五午时卒嘉庆丁巳年九月十三因寻二伯父由福建丙洲迁居东岙顶
                              50、徽桢公:生卒失考徽森于乾隆初携徽团、徽桢探亲伯父谦章由福建丙洲迁居东岙(半屏山)晚年回原籍
                              51、前?公:生卒失考由福建丙洲迁居铺岙
                              52、前定公:生卒失考由福建丙洲迁居铺岙
                              铁炉头陈氏
                              1、开龙公乐清楼下迁玉环十二都铁炉头岙后生道光戊子年十二月廿六卯时卒光绪辛卯年九月初九午时
                              岭背路陈氏
                              1、廷长公:平阳大片园迁洞头北岙街生光绪癸巳年七月十九辰时卒民国乙亥年六月初九日未时
                              2、廷兴公:平阳大片园迁洞头北岙街生光绪癸巳年七月十九辰时卒共和癸巳年六月廿七时失
                              小长坑陈氏
                              1、天?公:生卒失考由福建后甘迁洞头山小长坑配徐氏生乾隆已卯年
                              2、必里公:生失考卒光绪乙亥年八月初二吉时温州黄金桥迁洞头山铁炉头
                              半屏山二村陈氏
                              1、瑞迪公:乐清迁下山贰儿头(半屏山)生卒未详


                              IP属地:江苏32楼2019-06-06 16: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