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吧 关注:15,550贴子:137,014
  • 1回复贴,共1

三种工具的分类可以对应三种社会,论公有制社会诞生的历史条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类分三个阶段,原始社会,私有制社会和公有制社会。而社会的产生让人类区分于动物,即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劳动让人的行为区别于动物,高级于动物。或者说你的行为因为具有了人类社会性而不再被称作觅食而是劳作。
这里想讲一点的是,我仅个人在哲学上为进化论提供支持,人是进化而来的。更重要的是,假设历史从恐龙时代从新再来一次,最终大自然依然会诞生人类,最终人类依然是唯一的高等动物,或者说在同等自然环境下智慧生命一定是我们这个模样,我们这群“没毛的猴子”。
从经典理论上我们的得知私有制是历史的产物,最终它也会消失在历史之中。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原始社会的消失原因和私有制社会的产生原因来分析公有制社会诞生的历史条件。
由此就马上要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社会?
二,为什么原始社会,尤其是旧石器时代是母系社会?
三,金属工具的普及和私有制的关系。
我们知道在动物身上除了大量的利己主义行为也存在一定的利他主义的行为。而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到处充斥着利他主义的行为,最终通过集体的受益和分配来更广泛的实现大多数个体的利益。事实上各种社会形态在动物中也比比皆是,哪怕原始的昆虫我们也总能看到“蚂蚁社会”或者“蜜蜂社会”。所以社会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那么为什么人类社会能成为第一次摆脱自然的宿命走向一个相对自由的社会,并创造了伟大的人类文明呢?
这是人的内因所决定的,上文表述已经说明,笔者认为走向智慧生命的必然是人类。人类是哺乳动物几百万年的进化试错后,集合生存能力之大成者。群居,奔跑,杂食,上树,听觉,视觉,呼号,肌肉,爪牙,食腐(消化能力),样样人类都不是最强的,但是如此全面的具备哺乳动物的高端生存能力并且达到完美平衡的仅仅人类一家。这里的完美平衡以是否可以发现和利用火和熟食为标准,进而发展成逐渐利用工具的一种哺乳动物。 很难想象捕食能力最强的虎豹会发现熟食的好处,而人类是食腐的,甚至有时候要等虎豹剩下的残肉再被秃鹫吃一次后才轮到人类进食。也很难想象大象会利用火去御敌,因为大象天敌太少而人类天敌很多。
可以这么说人类不伟大,社会不伟大。但是人类和社会这两个词组在一起形成人类社会才逐渐伟大,二者缺一不可。
至此我们知道了人类和社会的结合所产生的“核聚变”改写了自然界。并且人类结合成社会所带来的好处,我相信每个人都能讲出三五条来,但是这些“好处”都是建立在我们现在回过头理性看待历史的角度上面的。而当时的原始人必不是是理性的去构建社会的,他们必然是感性的萌芽的慢慢建立了人类社会,那么他们是处于什么样的历史必然原因而渐渐建立了社会?我们知道了这个问题就了解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上文已经提到,社会的本质是互助。可以这么说,不论目的为何结成了广泛互助就是结成了社会。那么人类为什么会互助呢?要知道是互助产生了道德,而不是道德产生了互助。所以认为原始人道德高尚的,笔者认为不值一提不作驳斥。
我同时相信在前社会时期,人类会有偶发的互助并尝到合作的“甜头”,但是这不足以产生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人类互助,狼狩猎的时候也是分工协作的,这让狼建立智慧文明了吗?显然没有。因为狼的“技能树”点歪了,因为狼的机动性太好所以忽略了一项关键技能的进化。
而人类这个哺乳动物界各项技能最平衡者,第一次在寿命这个指标上彻底打败了其他哺乳动物。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发笑了。不要说大象这种长寿动物,就是对比野狗野牛,原始人类的寿命也未必有绝对明显的优势。没错论绝对寿命人类只能算出色的,而不是冠军。但是相对寿命呢?精确的说雌性于雄性之间的整体寿命对比呢?
而这一点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这个问题的结论开启了母系社会的大门。即整个人类社会的大门。
(长篇未完)
大家有兴趣看,我就继续写。批评得多,可以帮助我更加接近真理。


1楼2019-10-31 17:00回复
    《番外:浅谈真理的层次性》
    真理是有相对性的,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我们就不细谈了。可是真理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它的层次性。生活中人们相互争论,驳斥对方的方式好像是在对对方的论点证伪。可事实上呢?绝大多少的驳斥都是在论证对方论点的相对性出错,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证伪。
    例如“下雨地面会湿”这一论点的证伪和证真。从论证的四个角度自相矛盾,摸棱两可,偷换概念和倒果为因去分析。
    一,自相矛盾:
    证伪过程,下雨地面会湿,遮蔽物下面的地面不会湿。所以该命题是伪命题。
    证真过程,下雨地面会湿,限定条件该地面指的是无遮蔽物下的地面,所以该命题是真命题。
    二,摸棱两可:
    证伪过程,下雨地面会湿,同时存在湿的地面和遮蔽物下不湿的地面,所以该命题为伪命题。
    证真过程,下雨地面会湿,限定条件此处讲的地面是把下雨范围内的地面看作一个整体,所以该命题真命题。
    · 三,偷换概念:
    证伪过程,下雨地面会湿,湿润的地面和遮蔽物下不湿润的地面都是地面,所以该命题是伪命题。
    证真过程,下雨地面会湿,条件这里的地面指的是无遮蔽物下的地面。所以该命题是真命题。
    四,倒因为果
    证伪过程?如果降雨产生的雨点落在地面上……???
    证真过程,下雨地面会湿,如果降雨产生的雨点落在地面上,那么地面湿的原因是降雨。降雨的原因不是地面湿。
    通过对四种逻辑论证方式我们看出其实,自相矛盾,摸棱两可和偷换概念,大体上是一回事。都是在真理的相对性上做文章。而种种相对性的标准也好尺度也好,都是人为设定的或者一定范围内约定的。而绝对严谨的真理往往是冗长的,如德国民法典一般拗口。它不利于真理的普及。这就为千百年来成千上万的诡辩者提供了市场和存在的空间。
    可是独有一种论证方式,他是超脱真理相对性之外的,属于真理层次性的范畴。那就是真理的因果关系,对应的逻辑错误叫倒因为果。只用通过这种思考方式才能清晰的看出“下雨地面会湿”是有一个百分百的真理。因为其本身就是由力学数学等等有一系列的真理构成的有用知识。
    如果我们把社会科学比喻成精密的机器,那么马哲就是最好的机器。而判断好坏的标准不是某些“零件”的相相对性是否合适,等这些修修补补的问题。根本标准应该是:
    马哲是否最符合因果关系。
    笔者认为因果关系是比马哲更高层次的真理,因为因果关系是一切科学的判定标准。而马哲的伟大也正是因为它在诸多社会科学中是最符合因果关系的那一个。对马哲的理解我会在正文中提到,这个番外我就不细说了。
    那么真理到底该如何分层次呢?传统分法是分为哲学和科学而哲学高于科学。这么分大体没错,可惜没有任何的现实指导意义。因为一谈到哲学往往诸子百家角度各异,且鱼目混杂。它又能怎么指导科学呢?
    所以,指导科学的哲学一定在世界上一切的科学道理之中都能包括到的才可以。在这里笔者总结了三个层次的真理。这三条真理包含在一切真理只中。也总领一切真理,一切与之对抗的道理都是谬误。
    它们分别是:
    第一层次:1+1=2。
    第二层次:万物曲线运动,物质由运动组成,运动由物质组成,二者辩证循环形成客观世界。
    第三层次:因果关系。
    科学层次:一定范围内人类相互约定的标准和尺度。
    如此我们清晰的看出,当我们讨论问题的时候,什么自相矛盾,摸棱两可,偷换概念。无外乎是在科学层次自身打转转。其实对明晰问题的本质意义不大。唯独讨论因果关系的时候升华了。也是对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分做出了最终的判断。
    而因果关系是人类在已知领域的判断,可是人的思想是可以超脱感知能力,去思考未知领域的问题的。所以,对客观世界的整体把握,就是更高层次的真理。就是我上述说的那个第二层次真理。当然这个真理目前绝大多数不认可,我也不想苦口婆心的去争论了。总之这是我对客观世界整体认知的一家之言吧。
    那么更高层次呢?思考了未知领域,它依然属于“存在”的范畴。人有没有可能去思考“不存在”呢?能,而这种思考是最高层次的思考,也是最简单的思考。一切之一切的根本大法就是:1+1=2
    为什么说1+1=2更侧重讲的是“不存在”之事物呢?因为数字的排列本身是一种直线感觉。可是直线本身就是不存在,三维空间也是不存在的,甚至圆周率也是不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圆周率是无理数。因为圆周率表达的是直径和圆周的比例,可是在客观世界中万物曲线,根本就没有直线,直线的概念仅仅是两端极限最短距离。如此圆周率永远不可能有确实的值。
    那么1+1=2就是世间最大的抽象,一切智慧的起点,就是道家所说的道。人类正是用智慧去指导客观世界。只有我们理解了真理的层次性,才能拨云见日。指导我们去辨别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


    3楼2019-12-18 10: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