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吧 关注:15,550贴子:136,987
  • 27回复贴,共1

番外篇:《浅谈真理的层次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真理是有相对性的,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我们就不细谈了。可是真理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它的层次性。生活中人们相互争论,驳斥对方的方式好像是在对对方的论点证伪。可事实上呢?绝大多少的驳斥都是在论证对方论点的相对性出错,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证伪。
例如“下雨地面会湿”这一论点的证伪和证真。从论证的四个角度自相矛盾,摸棱两可,偷换概念和倒果为因去分析。
一,自相矛盾:
证伪过程,下雨地面会湿,遮蔽物下面的地面不会湿。所以该命题是伪命题。
证真过程,下雨地面会湿,限定条件该地面指的是无遮蔽物下的地面,所以该命题是真命题。
二,摸棱两可:
证伪过程,下雨地面会湿,同时存在湿的地面和遮蔽物下不湿的地面,所以该命题为伪命题。
证真过程,下雨地面会湿,限定条件此处讲的地面是把下雨范围内的地面看作一个整体,所以该命题真命题。
· 三,偷换概念:
证伪过程,下雨地面会湿,湿润的地面和遮蔽物下不湿润的地面都是地面,所以该命题是伪命题。
证真过程,下雨地面会湿,条件这里的地面指的是无遮蔽物下的地面。所以该命题是真命题。
四,倒因为果
证伪过程?如果降雨产生的雨点落在地面上……???
证真过程,下雨地面会湿,如果降雨产生的雨点落在地面上,那么地面湿的原因是降雨。降雨的原因不是地面湿。
通过对四种逻辑论证方式我们看出其实,自相矛盾,摸棱两可和偷换概念,大体上是一回事。都是在真理的相对性上做文章。而种种相对性的标准也好尺度也好,都是人为设定的或者一定范围内约定的。而绝对严谨的真理往往是冗长的,如德国民法典一般拗口。它不利于真理的普及。这就为千百年来成千上万的诡辩者提供了市场和存在的空间。
可是独有一种论证方式,他是超脱真理相对性之外的,属于真理层次性的范畴。那就是真理的因果关系,对应的逻辑错误叫倒因为果。只用通过这种思考方式才能清晰的看出“下雨地面会湿”是有一个百分百的真理。因为其本身就是由力学数学等等有一系列的真理构成的有用知识。
如果我们把社会科学比喻成精密的机器,那么马哲就是最好的机器。而判断好坏的标准不是某些“零件”的相相对性是否合适,等这些修修补补的问题。根本标准应该是:
马哲是否最符合因果关系。
笔者认为因果关系是比马哲更高层次的真理,因为因果关系是一切科学的判定标准。而马哲的伟大也正是因为它在诸多社会科学中是最符合因果关系的那一个。对马哲的理解我会在正文中提到,这个番外我就不细说了。
那么真理到底该如何分层次呢?传统分法是分为哲学和科学而哲学高于科学。这么分大体没错,可惜没有任何的现实指导意义。因为一谈到哲学往往诸子百家角度各异,且鱼目混杂。它又能怎么指导科学呢?
所以,指导科学的哲学一定在世界上一切的科学道理之中都能包括到的才可以。在这里笔者总结了三个层次的真理。这三条真理包含在一切真理只中。也总领一切真理,一切与之对抗的道理都是谬误。
它们分别是:
第一层次:1+1=2。
第二层次:万物曲线运动,物质由运动组成,运动由物质组成,二者辩证循环形成客观世界。
第三层次:因果关系。
科学层次:一定范围内人类相互约定的标准和尺度。
如此我们清晰的看出,当我们讨论问题的时候,什么自相矛盾,摸棱两可,偷换概念。无外乎是在科学层次自身打转转。其实对明晰问题的本质意义不大。唯独讨论因果关系的时候升华了。也是对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分做出了最终的判断。
而因果关系是人类在已知领域的判断,可是人的思想是可以超脱感知能力,去思考未知领域的问题的。所以,对客观世界的整体把握,就是更高层次的真理。就是我上述说的那个第二层次真理。当然这个真理目前绝大多数不认可,我也不想苦口婆心的去争论了。总之这是我对客观世界整体认知的一家之言吧。
那么更高层次呢?思考了未知领域,它依然属于“存在”的范畴。人有没有可能去思考“不存在”呢?能,而这种思考是最高层次的思考,也是最简单的思考。一切之一切的根本大法就是:1+1=2
为什么说1+1=2更侧重讲的是“不存在”之事物呢?因为数字的排列本身是一种直线感觉。可是直线本身就是不存在,三维空间也是不存在的,甚至圆周率也是不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圆周率是无理数。因为圆周率表达的是直径和圆周的比例,可是在客观世界中万物曲线,根本就没有直线,直线的概念仅仅是两端极限最短距离。如此圆周率永远不可能有确实的值。
那么1+1=2就是世间最大的抽象,一切智慧的起点,就是道家所说的道。人类正是用智慧去指导客观世界。只有我们理解了真理的层次性,才能拨云见日。指导我们去辨别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


1楼2019-12-18 10:13回复
    https://tieba.baidu.com/p/6318766136
    正文在这里,我智力有限,更新的慢,刚写了第二段。后面会坚持写完的。


    2楼2019-12-18 10:14
    回复
      不是真理的相对性,而是只有自然科学存在真理,社会学只有选择。比如,游牧民族选择游牧,农耕民族选择农耕。游牧民族能农耕吗?能,农耕民族能游牧吗?也能。


      IP属地:江苏3楼2019-12-18 13:15
      收起回复
        第一层次:1+1=2 , 这里面涉及四个概念,分别是“1”,“2”,“+”,“=”,这四个概念在你的理论是如何定义的?


        IP属地:北京4楼2019-12-19 10: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