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gdp吧 关注:165,502贴子:12,342,058

2020年全国排名前20高新区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


1楼2021-07-18 17:36回复
    19.珠海高新区
    珠海高新区是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1993年3月由国家科委(现科技部)授牌并进行动态管理的国家级高新区。2006年7月,市委、市政府对珠海高新区和唐家湾镇作出“区镇合一”的体制调整,在唐家湾地区设立主园区。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珠海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7年6月,为落实“双自联动”(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市政府同意将横琴高新技术和科技研发园区纳入高新区范围。逐步形成“一区多园”格局,即珠海高新区“一区”下辖唐家湾主园区,南屏科技工业园、三灶科技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富山科技工业园、航空产业园以及横琴高新技术和科技研发园区等多园,总面积合计359.76平方公里。2019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完善珠海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高新区管理体制,积极构建园区联动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4楼2021-07-18 17:43
    回复
      17.郑州高新区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启动筹建,是河南省第一个开发区、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是201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区域管辖面积99平方公里,下辖5个办事处,总人口35万,拥有各类市场主体4万余家。据初步统计,2018年实现GDP 350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6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12.5%。
      30年沐风栉雨,辛勤耕耘,郑州高新已经成为中国中部颇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6楼2021-07-18 17:46
      回复
        16.厦门火炬高新区
         厦门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是全国三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国家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18块“国字号”招牌,是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核心区。经过30年发展,已经成为厦门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三高”(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集聚地、厦门千亿产业链(群)主要载体以及创新创业主平台。
          立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实施“一区多园”跨岛发展战略,建成了包括火炬湖里园、厦门软件园(一、二、三期)、厦门创新创业园、火炬北大生物园、厦门科技创新园、火炬(翔安)产业区、同翔高新城等在内的“九个园区”产业发展大平台。重点发展壮大了平板显示产业、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产业、电力电器产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等产业链(群),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大数据产业、云计算产业、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物联网等产业链(群)。


        7楼2021-07-18 17:47
        回复
          15.宁波国家高新区
          高新区东临宁波深水良港,南接杭甬高速公路,西靠宁波市区,北连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科技创新基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市区和北仑区及宁波港的江南路、通途路贯穿园区。宁波东外环线建在高新区东部边缘,沪杭甬高速公路、同江一三亚沿海高速公路与高新区主干道相接。高新区距离高速公路入口3公里,距离机场10公里,距离港口18公里,距离市中心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高新区依托城区发展,快捷、方便的信息传达和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为投资者提供了高品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在空间布局上,将形成“核心区+延伸区+联动区”三个层次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其中,核心区由宁波国家高新区、宁波高教园区北集聚区、镇海新城北区区块三个区块组成,2013年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以高新区为主要依托建设新材料科技城的重大决定,核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2018年2月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该区域以高端研发、人才集聚、创业孵化等为主要功能进行开发;延伸区是与核心区紧密联系的产业化功能区,加快推进产业园、加速器等建设,引导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实现产业化;联动区是与核心区有效联动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主动接受核心区辐射,推进优势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8楼2021-07-18 17:50
          回复
            14.长沙高新区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1991年获批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40平方公里,托管麓谷、雷锋、东方红、白马4个街道。园区区位条件优越,位于长沙城市西中心,东临湖南金融中心,南接岳麓山大学城,是天然的科技成果转化区。园区内长(沙)-(湘)潭西线,长(沙)-常(德)高速,城市西二环线,城市三环线(京珠高速长沙段西线)纵横贯通,地铁2号线、6号线、长株潭城际轻轨均在区内设有站点,现有43条公交线路通达麓谷。依托路网优势,可以迅速进入长邵娄高速、(北)京-珠(海)高速、上(海)-瑞(丽)高速、319(厦门-成都)国道和107(北京-深圳)国道。高新区距湘江新区综合交通枢纽1公里、市委、市政府3公里、高铁西站7公里、长沙霞凝港10公里、火车站10公里、高铁南站18公里、黄花国际机场28公里。
            园区现有企业320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800家,占全市44%,上市企业47家,占全市61%,世界500强企业及分支机构31家,知名央企50余家,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的“两主一特”产业聚集区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集群,移动互联网、航空航天、信息安全、增材制造、新能源装备、先进储能材料、军民融合、文化创意、绿色节能、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正加速集聚,蓬勃发展。作为“三区叠加”即长株潭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湘江新区产业核心区,长沙高新区“一区四园”2020年实现企业总收入近2820亿元,综合实力在全国168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14位,产业园区竞争力排名第10位,国家级研发机构数量全国排名第3位。


            9楼2021-07-18 17:51
            回复
              13.济南高新区
              济南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总面积318平方公里,分为中心区、高新东区、高新北区、章锦片区、创新谷片区,共五大片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超过40万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20年,济南高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291.5亿元,同比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出口创汇总量均居济南市各区县第一位,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位列山东省高新区第一位。
              济南高新区拥有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命科学城发展中心、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中心、临空经济区发展中心、创新谷发展中心、财政性投资项目推进中心七大园区。拥有全国软件出口创新基地、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游戏动漫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侨梦苑华人华侨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等一批国家级金字招牌。


              10楼2021-07-18 17:53
              回复
                12.南京高新区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属于江北新区直管区,是中国首批也是江苏首家国家级高新区,拥有企业近2000家,经济总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均居前列。
                南京高新区1988年建区,现已发展成为南京市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和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并且成为航空航天和新材料等产业聚集地。南京软件园、南京医药与生物工程科技园和半导体科技工业园。
                南京高新区将立足江北新区“4+2”主导产业,以千亿级生命健康、千亿级智能制造产业为龙头,加速传统产业区腾笼换凤、新陈代谢,加速新拓产业区基础配套、功能提升,加速构建以创新、改革、开放、人才为动能的发展结构,积极培育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真正将高新区建设成为江北智慧发展高地、产业创新之都,为江北新区成为新的发展增长极发挥引擎作用。


                11楼2021-07-18 17:59
                回复
                  11.上海紫竹高新区
                  紫竹高新区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东南部,交通便利。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由大学校区、研发基地和紫竹配套区组成。2002年6月奠基,2011年6月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作为对于我国开发区建设方面的一项突破与创新,紫竹高新区大胆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模式,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高水平和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自主创新科技园区发展之路。
                  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数十项资质,包括中组部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商务部和科技部授予的“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生物医药)”;国家发改委授予的“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广电总局授予的“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


                  12楼2021-07-18 18:00
                  回复
                    9.杭州国家高新区
                    杭州高新区(滨江)由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滨江区行政城区合二为一而成。杭州高新区始建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滨江区设立于1996年12月,行政区划面积72.2平方公里。2002年6月,两区管理体制调整,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下辖3个街道,60个社区,常住人口45.5万人。2015年8月份,国务院批复同意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国第10个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6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将杭州高新区列入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计划序列。
                    杭州高新区(滨江)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建设科技新城,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治理”“高质量发展与高素质队伍”三对关系,深化“产业业态、城市形态、人才生态”三态融合,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奋力推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2019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1592.2亿元,同比增长8.2%;财政总收入341.94亿元,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59亿元,增长6.5%。2020年上半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789.25亿元,增长7.0%,增速居全市第一;财政总收入209.67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03亿元,增长14.5%,总量跃居全市第一;规上服务业实现营收1106亿元,增长6.9%。


                    15楼2021-07-18 18:05
                    回复
                      8.西安高新区
                      西安高新区是1991年3月国务院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06年被科技部确定为要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试点园区之一,2015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7年4月,陕西自贸区正式挂牌,高新功能区作为陕西自贸区面积最大、以特殊监管区区外保税等通关模式创新为特色的核心片区正式启动建设。2020年6月15日,科技部批复同意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在西安高新区启动建设。
                      30年间,西安高新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一系列重大跨越,主要经济指标长时间保持高速增长。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西安高新区名列前茅。2020年,西安高新区完成生产总值(GDP)2410.08亿元,同比增长12.3%,全市占比24.1%。
                      2018年,西安高新区成功托管了来自雁塔区、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的12个街镇,面积达到1079平方公里,辖区人口超过110万。高新区确立了“北提、南闲、东联、西拓、中优、外协、内融”的空间发展策略,并开启了“破茧化蝶”式机构改革,为高新经济发展蓄足力量。
                      目前,高新区累计注册市场主体超过18万户,形成了以光电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汽车、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5+5+6+1”现代产业体系。


                      16楼2021-07-18 18:07
                      收起回复
                        7.成都高新区
                        成都高新区现有面积234.4平方公里(其中与成都市双流区合作共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44平方公里,与成都东部新区合作共建未来科技城60.4平方公里),依托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新经济活力区、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和成都未来科技城五大产业功能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高新南区——面积87平方公里,涵盖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和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高新片区。
                        天府软件园,是首批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面积10.34平方公里,是四川省与新加坡打造的中国西部首个中新合作共建园区,重点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新医学产业,正加快建设成都5G智慧城,致力于建成世界一流5G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际合作示范园区。
                        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社区,作为成都高新区围绕新经济重点发展方向建设的六大产业社区之一,正着力打造为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核心区。目前已签约入驻腾讯新文创总部、爱奇艺潮流文化坊、可可豆动画影视等项目。
                        成都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 (9.3平方公里,其中高新片区6.4平方公里),是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撑、吸引金融总部聚集的重要载体、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高新西区——面积43平方公里,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主要承载区,聚集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等高等院校。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面积44平方公里,由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合作共建,是成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集聚空间。围绕“5+N”模式,确定生物技术药、创新型化学制剂、高性能医疗器械、生物服务和大健康服务五大细分领域,聚焦新型疫苗、体外诊断、药物研发及生产外包等14个子行业, 致力于建成世界一流生物产业园区。
                        成都未来科技城——面积60.4平方公里,由成都高新区主导开发建设。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东部新区,紧邻天府国际机场,是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的重要载体。总体定位为国际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汇集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制造、航空航天、科技服务业、未来产业,高质量打造国际一流应用性科学中心、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和成渝国际科教城。


                        17楼2021-07-18 18:10
                        回复
                          6.广州开发区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4年1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12月28日正式奠基,奠基时,只有毗邻黄埔新港、位于珠江和东江主干流交汇处的一块9.6平方千米的地域,即西区。至1995年末,规划面积扩至东区、永和经济区等。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名广州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88年6月经国家科委、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区,1991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1996年2月14日,广州市政府决定,广州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广州高新区”),10月17日,国家科委批复同意更名。实行“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包括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广州民营科技园和南沙资讯科技园。1998年12月,经国家科委,广州市委、市政府批准,广州高新区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管理体制。
                            1992年5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范围内设立广州保税区,首期开发面积1.4平方千米。7月8日,广州保税区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北部正式奠基。
                            1995年5月1日,经广州市政府批准,广州保税区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财税分离,成为“友邻”单位。
                            2000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准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范围内设立广州出口加工区;9月26日,广州出口加工区填土动工,首期90万平方米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11月7日,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广州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实行“一个机构、三块牌子”的管理体制。
                            2001年3月30日,广州出口加工区通过海关总署验收,并正式封关启用。
                            2001年9月,广州市政府明确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参照广州科学城的开发建设模式,负责对位于海珠区的广州国际生物岛(原名官洲岛)进行开发建设。2011年7月,广州国际生物岛开岛运营。
                            2002年5月16日,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广州保税区党委、管委会并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管委会,挂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4块牌子,以上四区统称为广州开发区,由合并后的广州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对这四区实行统一管理。管委会办公地址驻志诚大道303号。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在广州保税区内设立广州保税物流园区,于2008年12月启动正式运作。
                            2010年6月30日,广东与新加坡联合打造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奠基,是年10月,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成立,是广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享有市一级管理权限。
                            2012年9月,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两个机构仍为广州市政府派出机构。


                          18楼2021-07-18 18:14
                          回复
                            5.武汉东湖高新区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简称东湖高新区,又称中国光谷、简称光谷,于1988年创建成立,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并获批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央企集中建设人才基地、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等。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东湖高新区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至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成为全国10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之一。
                            东湖高新区规划总面积518平方公里,集聚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56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3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和8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
                            下辖8个街道(关东街、佛祖岭街、豹澥街、九峰街、花山街、左岭街、龙泉街、滨湖街),并建有8个专业园区(光谷生物城、武汉未来科技城、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光谷现代服务业园、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光谷中华科技园、光谷中心城)。
                            在产业体系上,目前东湖高新区正加快构建“两强带动、两新融合、抢抓未来”的“221”产业体系。聚焦“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两大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强链、延链、补链,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着力补齐核心设备、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领域短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聚力推进数字经济与新消费深度融合,搭建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化产业,支持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文娱等数字消费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提升数字消费能级;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制定支持量子科技、脑科学、区块链等未来产业培育政策,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开展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加快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19楼2021-07-18 18:16
                            回复
                              4.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隶属江苏省苏州市,位于苏州市城东,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7.09亿元,进出口总额941.77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4.8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7.7万元。 在商务部公布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苏州工业园区连续五年(2016、2017、2018年、2019年、2020年)位列第一,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列第四,并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2018年入选江苏省改革开放40周年先进集体。


                              20楼2021-07-18 18: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