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体向上吧 关注:69,487贴子:656,345

谈谈我对爆发引体和耐力引体的看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题
其实在讨论这个问题前,先看一下百米短跑与马拉松的区别
会有很多人说,引体快了做得多,而慢的更难、强调底部停顿等等这些问题
那想一想,百米冲刺难还是马拉松更难就不难理解了,毫无疑问,马拉松更难,更累
但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效率的问题,所有人都看到了路程长度,却唯独忽略了时间
好了,回到正题。
当我们把耐力型引体和爆发型引体比较的时候,往往都会比较数量,这是有误区的,同样一组引体的训练过程,个数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的效率问题,也就是单位时间的训练质量
其实整个引体训练并不是非黑即白,并不是说耐力与爆发是两个极端的引体类型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7-20 20:12回复
    我先练一会,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讨论一下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7-20 20:13
    回复
      无论是把引体看成一个结果还是一个过程,我都首先推荐爆发型或者说力量型。
      当然,你的训练结果如果就是数量上限和吊杠时间长度,那没什么可选择的,就是耐力训练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07-20 20:20
      收起回复
        主要是看平常训练针对哪方面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07-20 21:03
        收起回复
          震哥发贴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1-07-20 21:07
          回复
            欢迎回归。


            IP属地:加拿大6楼2021-07-20 22:23
            回复
              燃起来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7-20 23:08
              回复
                我以前也想说来着 同等数量下慢引体更累无非就是因为同等数量下慢引体的肌肉收缩时间更长,要是比同等时间,爆发型的引体是更难更累的。而且慢速引体……对爆发力的帮助只能用悲剧来形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7-20 23:16
                收起回复
                  那我想把肌肉练大的话做哪种类型适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7-20 23:19
                  收起回复
                    看起来2小时还没练完,说一下我之前走的一次弯路,拉一下停几秒再一个的耐力引体
                    搞脚落地单手抓杠的辅助训练,想练对乳酸堆积的耐受力,从几十秒到2分钟 酸是很酸,能忍很久的酸,但耐力引体没进步,还是拉那个量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7-20 23:24
                    回复
                      两辆完全一样的汽车,同样装满油,如果标称一箱油可以开500公里,一个开每小时180公里,另一个开80,最大的可能性是开180公里每小时的会先把油耗尽而停下来。发动机的油耗往往是某一中等速度效率最高。所以论速度,开得快的车可能最快接近终点,但不一定能到,而开匀速的车会开的远些。甚至超过终点。


                      IP属地:加拿大12楼2021-07-21 00:03
                      收起回复
                        对于所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如果只是单纯比数量,做的最多的往往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的,而是该有个最佳速度,在那个速度做可以效率最高,做得最多。当然如果比单位时间做的数量,那当然是越快越好。


                        IP属地:加拿大13楼2021-07-21 00:09
                        收起回复
                          个人感觉爆发力的训练应该少练点,对肩膀的损伤是日积月累的,常年练爆发力身子骨可能真的吃不消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7-21 06:41
                          收起回复
                            还有一个误区就是耐力型引体数量就一定会比爆发型上限低,也就是爆发更容易做多
                            之所以会造成这个假象,是因为大多数人几乎没有练过吊杠考验耐力的引体方法,这个训练方法一来枯燥,二来对肌肉力量围度提升不大,并且门坎要高一点
                            但实际上这种纯耐力,低端停顿的引体方法,通过专项训练,数量上是可以非常惊人的
                            除去峰哥宽距130的数据,宽距不算在内,你会发现肩宽握距数量过百的视频都是典型的耐力型引体
                            连续不停顿的肩宽距引体我至今没见过几个50以上的
                            几乎可以这样说,连续不停顿的引体练的人更多但上限更低,耐力型练的人少却上限更高,在这样一个基数和比例的情况下,也很容易说明问题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1-07-21 08:00
                            回复
                              实际上虽然同样都是引体,但这两种放在一起类比是非常不合理的,就像你不会类比短跑与长跑冠军哪个更强一样,跨领域对比是数据对比而不是这个动作本上,打个比方,长跑最好纪录对应短跑最好记录,这两个是放在同一水平等级参考而不是要分出高下的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1-07-21 08: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