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吧 关注:21,919贴子:463,701
某些人奇谈怪论,因为关注所以口吃,所以校正方向是不关注。身上的伤痛持续存在,让你死去活来,你怎么可能不关注?关注就是让你去解决问题,因为无知才导致加重,不要因为关注所导致的加重,把原因归结为关注。
比如疾病,无知的盲目治疗会加重病情,但解决疾病的方向绝对不是放弃治疗。
不关注的极致就是忘记,所以忘记口吃也就成为了某些人夸夸其谈的口头禅。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4-13 12:26回复
    释放气息的过程就是发出声音的过程,释放气息过程所展现的动作,就是你的说话动作。
    释放气息的过程,当然会展现出相应动作,根本没有在形成释放气息过程,只是在模拟如何释放气息的动作,动作到位了却形成不了释放气息的过程。
    说话的过程当然会展现出相应的动作,没有要说出来的心态以及相应行为,只是模拟出说话的动作,按模拟出的说话姿态动作形成不了说的过程。
    所谓的无为,就是不要脱离真实说出来的想法,不要脱离真实说出来的过程,模拟出说出来的行为。这也就是说话前要关注自己的嘴巴舌头没有感觉,没有那种要说出来的姿态感受,在关注中让自己处于无为状态。
    感受自己在无为中在无所凭借中能够很容易的说出来,如果在说话意图真实展开之前就有了说的姿态感受,依据这样的姿态感受试图展开就会说不下去。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4-21 06:59
    回复
      没有心思说出来,就没有展开顺畅出气过程的事实,刻意的能够说出来,等于在屏息状态中刻意地做好某种事,脱离展开顺畅出气过程,形成一个要说出来的姿态感觉,按照这种感受,当然形成不了表现声音效果的出气过程。
      说话就是一个出气过程,你展开的出气过程,当然会展现相应的出气动作,你没有要形成出气过程的出气动作,当然形成不了出气过程。这就是你在发声说话的过程,当然会表现出相应的说话动作,你根本没有要说出来所形成的说话动作,当然实现不了说话过程。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2-04-22 07:10
      回复
        别人是那种能够说出来的说话,是气息释放出体外的出气过程。你是那种试图能够说出来的说话,气息在发声点积聚就是你的目标终点。所以要在关注中让自己展现呼吸循环,展现正常释放出体外的出气过程。如果你在关注中让自己把发声点的正常状态当成目标,气息在发声点的布局感受就是目标终点,那么在这样的关注中就会稳妥的进入口吃状态。说话不是不能关注,因为脑子一团浆糊,所以在关注中就会进入到这种混沌状态。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2-04-22 07:29
        回复
          关注自己的说话状态,真实的形成气息释放出体外的过程,就是在真实的说出来,真实的说出来就能够说出来。如果是那种准备好了再说,那就不是直接实现,那就不是在真实的说出来,那就是在形成完美的说话状态,然后再去能够说出来,那就是在把发声点当成终极目标去实现,你的气息在发声点位置正常积聚就是你的终极目标,而不是展开气息释放出体外的过程,而不是真实的展开说话过程。
          真实展开的说话过程,当然具备能够说出来的能力,虚假的说话过程,你的内心再真实的想要说出来,最终也是真的说不出来。
          气息释放出体外的过程就是真实的说话过程,气息释放出体外过程所展现的动作就是你的说话动作,这个动作包括口舌动作。
          在准备好再说的心态下,先在临界发声点这个位置形成完美的说话感受要说出来的气息积聚,然后实现不出来释放出体外的气息流出过程,也就展现不出来释放气息过程的相应动作。
          你努力通过形成过程动作来实现气息流出体外过程才能展现的动作效果,你努力能够让气息流动去展现相应的动作,这两方面不管是从哪一方面着手,你都进行不下去,这种进行不下去就是口吃,就是说不下去。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2-04-24 07:37
          回复
            真实的说话行为时刻在有效的展现说话效果,时刻能够体会到在展现说话效果,能够说出来是理所当然的,根本不会出现应对口吃的口吃行为。虚假的说话行为和说话效果脱钩,你只是试图在下一步某个时刻能够达到具备说出来的能力,你能够体会到当前的自己和能够说出来之间存在距离,所以你才会满脑子思索如何说出来的方向,按思维意识为方向,去形成能够说出来的架构。
            你会因为害怕说不好没有心理能力直接实现,或者在口吃思维所设置的迷乱中,完全没有如何说出来的能力,只能展现出类似的说话行为去探索可能说出来的契机。在这种和展现说话效果无关的现实下,你只能按照应付口吃的经验指导当前的行为去试图能够正常说出来,在本质特性错误的前提下,只能通过歪门邪道的特殊方法能够把字词挤出来,表现出特有的口吃效果。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2-04-24 08:05
            回复
              实现气息流出体外的过程才是说话的过程,实现气息流出体外的行为才是说话的行为。
              在形成最佳说话状态的过程,是等到最佳说话状态出来了,才需要开始形成气息流出体外的过程,所以形成最佳说话状态的过程,气息实际处于屏息状态,现实中不存在实现气息流出体外的过程。所以形成最佳说话状态这个过程的行为,并不是真实的说话行为,因为展现出的行为真的和正在形成气息流出体外这样的效果无关,虚假说话行为的结果就是说不下去。
              以上就是真实和虚假之间的辩证关系。
              你自己在说话,你说的时候你是真的在说出来,还是你真的没有在说出来,你的说话行为是真的说话行为还是假的说话行为,你自己的事其实你自己门清,假的说话行为和能够说出来无关,你完全意识到自己当前没有能力说出来,所以你必然会处于关注中让自己接下来能够说出来。这种情形你不可能没有关于口吃方面的思维,因为你需要解决当前所面对的不可说的问题。明显意识到当前不可说,你的脑子里怎么可能没有关于口吃方面的概念呢?所以什么不关注口吃忘了口吃,纯粹就是想当然的胡说八道。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2-04-24 10:54
              回复
                脑子里思索着如何说所展现出来的行为,和脑子里实现说话效果所展现出来的行为,他们的特性是不一样的。
                在思索如何说的过程所展现的说话行为,并没有在有效实现说的过程,本质上并没有在实现气息自内向外流出体外的过程。你的意识在真实的实现说话过程,就是在有效实现自内向外气息流出体外的过程。
                别人真心要说就会真的要说,就会真实的实现自内向外的气息流出过程。
                你真心要说,却在思索着如何说出来的过程中并没有真实在说,你的行为从本质特性上根本没有在实现气息自内向外的流出过程,在要实现声音效果的发声临界点,形成不了表现声音的气息流动流出过程,也就是实现不了说话过程。
                别人真心要说的时候,真的没办法形成不了真实的说话行为,所以他们真的没有能力进入到口吃状态。
                你的口吃经历你的口吃心理,你的口吃应对本能,让你真心要说的时候却不能展现出真实有效的说话行为,结果就是真的没有能够说出来的特性,要说却进入到不可说的状态。越是想正常的说出来,实质上就是对能否正常说出来没有信心,你所展现出来的说话动作行为是在探索能够说出来的契机,而不是直接真实的表现说的效果,这其实就是标准的口吃行为。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2-04-24 22:44
                回复
                  吸入呼出,呼出吸入,呼吸循环,生生不息。你的行为动态必然表现呼吸动态,你的行为过程必然表现呼吸进程,这就是真实的说话行为说话动态。如果你的行为动态并不能引起呼吸动态,或者你的行为动态所引起的气息动态并没有展开呼吸循环,行为过程并没有带来呼吸进程,那么你的行为表现就是口吃行为。
                  所以才要你关注自己的呼吸,让自己的行为动态时刻在展开呼吸动态,让自己的行为过程时刻在展开呼吸循环,你要么是在吸入,你要么是在呼出,如果你的行为进程并没有在带动呼吸过程,并没有在引起呼吸循环这个进程,那么这就是和说话无关的,是一个无用功的行为过程,不能带来效果的无用功行为,就是口吃行为。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2-04-25 06:26
                  回复
                    吸入是为了下步能够展开呼出的吸入, 没有呼出的意图就不会有正常的吸入。没有说出来的意图,就不会有正常的吸纳过程。
                    感受一下自己表现出来的不正常过程:
                    1、在没有气息周期动态中,也就是在屏息状态下,形成说出来的姿态,然后在已有姿态的前提下,随着姿态力感的到位过程形成一个气息的到位积聚过程。
                    2、在轻微呼吸的平时状态,并没有为了那种强势的呼出去强势的吸入,而是在这种平和状态胸腔余气直接上提配合口舌到位形成的姿态实现出说的状态感受。不是吸纳蓄势形成出气能力,而是直接出气形成说话感觉。
                    这就是你没有要形成消耗气息的出气过程,当前就展现不出来正常循环中的吸纳过程。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2-04-25 06:55
                    回复
                      说话就是呼吸的一种方式,在关注中让自己真实呼吸、呼吸正常,等同于在关注中让自己真实说话,在关注中实现说话正常。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2-04-25 07:01
                      回复
                        为什么发声前的行为不正常?因为你根本没有在形成语音过程,前半截无声过程和要展现的后半截有声过程没有关系,所以在无声和有声的交接位置,也就是在发声点这个位置,你没办法展开形成接下来的过程,也就是卡在那里干急进行不下去。
                        所谓的准备好了再说,实质上就是没有在形成说话过程,实质上就是当前的这个准备过程,和今后要表现的说话过程毫无关系,别人的说话行为不可能和说话没有关系,所以别人才不会口吃。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2-04-25 07:12
                        回复
                          我们在正常走路,在行为过程中的两点之间必然存在距离这种效果,也就是轨迹;
                          我们在正常说话,在行为过程中的两点之间也必然存在吸气过程或者出气过程,展现出呼吸循环中的轨迹长度,如果你的行为过程并没有展现出呼吸循环中的轨迹长度,那一定是和说话无关的无效行为。
                          因为要展现出气过程,才有当前的吸气过程,和实现出气过程有关的吸气过程,才是正常有效的说话行为。如果不知道怎么说,实际上也就是根本没有那种形成出气过程的意念,实质上你是把那种临界发声点,也就是开始出气的起点,把这个位置的状态感受当成终极目标去实现。和展现出气过程无关的吸气过程,实质上也是和说话无关的无效行为。
                          所以要关注自己的呼吸过程,关注自己的行为动态时刻在有效的表现呼吸动态,在关注中让自己在有效的形成出气过程,为了实现出气的意图,才有当前的吸气过程,当前的吸气过程在有效的实现出气过程。在这种强烈的关注中,时刻保持呼吸正常,时刻能正常的展现呼吸过程,你就能够时刻保持说话正常,时刻能正常的展现说话过程。
                          在这种强烈的关注中,就能够有效避免自己偏离轨道。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2-04-27 10:43
                          回复
                            有说话的意图,就会随着说话的意念展现说话的行为,实现说话的效果,这就是一个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简单过程。
                            有说话的意图,意识中浮现出的却是那种不可说的口吃结点,面对口吃结点只能去解决口吃结点,解决了这个不可说的难点之后,才能展开接下来的说话过程。解决难点的过程,解决难点所形成的结果,和表现说话过程没有关系,和形成说话过程没有关系,最终你保持着当前这个和实现说话过程无关的成果,根本没有能力形成你所要的说话过程。
                            这就是口吃套路,要说却根本形成不了说的意念,要说就会浮现出不可说的难题,你只能随波逐流的去解决难题,而不是形成说的过程,最终保持着解决难题所形成的成果,实现不出来说的过程。所以在关注中就会浮现出不可说的难题,在关注中只能去精心的解决这个难题,越关注局势就会越复杂,复杂到无解的状态。
                            很多书读的太少,想法却太多的大师,他们最大的能力,就是把水搅得更浑,跟得了癫痫似的,前言不搭后语,什么话都敢说。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22-04-27 11:47
                            回复
                              想要得到什么,你就要做出什么,你做出什么才能得到什么。我们要说话就是我们要发声,要发声就要出气,什么样的出气过程就会有什么样的声音过程。可你现在要说话,你是在出气吗?你的行为和形成出气过程有关系吗?完全无关。因为我没有能力说出来,所以我要向着能够说的方向去迈进,让自己尽量的接近能说的状态。这就是你展开和说话无关行为的心态,你的心态就是准备好了再开始说,你没有在说,你是在实现能说的状态。
                              要看清这种自以为是的心理,在开说之前要强迫自己处于无为状态,强迫自己没有和表现说话无关的行为,强迫自己直接表现出真实的说话行为。
                              真实的说话行为,就是想要得到豆就要去种下豆, 而不是想要形成说的过程,但展现的行为却和表现声音效果完全无关,你把这个和表现说话效果无关的东西,作为要说出来必不可少的前奏给演示出来,结果就是你在歪打却试图正着,歪打正着是不可能的,种瓜得豆也是不可能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2-04-28 07: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