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吧 关注:642贴子:187
  • 1回复贴,共1

临界时刻,舆论、反转和打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临界不是终结的那一刻,而是即将结束的那一刻,已无话可说之前的那一刻。所谓“新的世界秩序”不再与历史有关。它是一个横向场域,每个人都必须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标记,即使不愿,他们也被迫去做。
投机不再是剩余价值,而是价值的迷狂,与生产或其真实条件无关。它变成了一种纯粹而空洞的形式,一种价值删除的形式。
重估一切价值。所有价值在退化和贬值。
每个人都是传播链条上的一个中间点,或者处于新闻和消息的莫比乌斯带上。所有的东西都进入了一个剥夺了真实感觉的屏幕和网络的空间。这是无意中网络式的发硬,从一点到另一点,无法停下来,就像病毒一样。你既无法“冻结“图像,又无法”冻结“责任。一切都在循环中,想要透过行为识别演员是不可能的。但越是绝望,越是离不开伦理机制。
身份归属于网络,不再归属于个体。系统中的个体是多余之物,奇点是构成个体的一个事件。这个奇点不是个体,也不是集体。因为集体已成网络全球化,个体仅为网络中的微粒。它可能来自一个人、一个群体、一次系统本身的事故。它是一种反常,在模糊的系统集合中获得力量。
鲍德里亚进一步拓展了这个问题,在他看来,当今世界不仅仅信息过剩,还存在道德过剩、世界合理性过剩等问题,它们导致了一个结果,唯有恶是确定的,善从未确定过,唯有假是确定的,真从未确定过。在价值的模棱两可中,最终胜出的总是假。这是我们对抗非确定性、对抗真理标准消失的唯一手段。
我们追求真相,但得到的是虚假,是反转,是打脸。于是鲍德里亚告诫我们,“当我们揭开真相的面纱时,我们绝不能相信真相仍然是真相。因此,真相从未赤裸裸地存在。当真实的幻觉被驱散时,我们绝不能相信真实仍然是真实。因此,真实就是没有客观性的现实。”这种拟真或许代表着集体价值观的一种映射,我们将我们的主观想法映射到客观的艺术当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客观的艺术,而是我们想看到的,符合我们心意的一切。


IP属地:上海1楼2022-07-29 18:00回复
    深沉捏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12-15 15: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