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吧 关注:415,473贴子:876,330
  • 0回复贴,共1

兔狲“狲思邈”之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兔狲“狲思邈”之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最近,网红兔狲兔狲“狲思邈”之死,引起了我对这种野生动物的关注。网上一查发现,这种动物的叫法是外来的,在突厥语中兔狲的名字叫“dursun”,是“站住”的意思。在传说中,如果猎人在远处看到它们,就喊“兔狲”,那它们不管在干什么,都会立即站住,所以名字就这么来了。
兔狲活了500多万年,是一种从未被驯化过的猫咪,兔狲是猫科兔狲属的唯一动物,“狲思邈”所属的高原亚种主要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生活。兔狲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抵抗力较差,对于一般猫科动物危害不大的弓形虫病,却极易威胁兔狲的生命。兔狲体型较小,应激反应明显,受到惊吓后可能会绝食甚至死亡。这种猫是保护动物,任何人不能养,不然就会牢底坐穿冲。虽然不能养,但喜欢兔狲的人却很多。这只死去的兔狲,之所以叫狲思邈,是因为它第一次被拍到交配只持续了4秒钟,所以按照谐音,取名叫“狲思邈”。
但是,这样一个可爱的网红兔狲,2015年出生的“狲思邈”于当年被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从西宁市一户市民家中救护,人工育幼长大后,一直生活在西宁野生动物园,被命名为“狲思邈”,后逐渐成为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最高的兔狲。最近,不幸噎死了。2022年10月10日上午9:50,西宁野生动物园发讣告:中国唯一一只圈养雄性兔狲——狲思邈,在进食时因鸡肉卡喉,不幸窒息死亡,终年7岁半。网上对此都有一种惋惜的情绪。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看到这则兔狲死亡的消息,我们确实是十分感伤的,但是,也是感到欣慰的。欣慰的是,“狲思邈”的意外离世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即便没有亲自见过狲思邈,即便它只是一个身在远方的动物,很多人也为它的不幸逝世感到悲伤和惋惜,这种普遍情绪其实在当下的世界中尤为珍贵。
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爱护之心,越来越蔚然成风。社会越来越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类似兔狲这种很少见的野生动物,也宛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逐步乘着互联网的东风,“飞入到寻常百姓家”。正是因为有这种可喜的趋势,才有这种情感的共鸣。
更令人欣慰的是,不仅我们的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有所增强,而且我们保护的专业程度也在持续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告发布后,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发布微博回应网友疑问,并就饲养细节一一进行讨论,对事件进行公开、透明化的说明。这种沟通的格局和意识,本来就是了不起的。更为难得的是,将那些专业的语言,用人们听得懂的话语,进行了相应的阐述。这种进步,有助于推动野生动物保护的进行。
事实上,中国在野生动物的保护上,确实不只是在兔狲上。比如,2021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开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新篇章。一年来,国家公园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在生态保护上取得新进展。其中,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原分属73个自然保护地、13个局域种群的大熊猫栖息地连成一片,较好解决了栖息地破碎化、互不连通、保护空缺等问题,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量的72%得到了有效保护;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畅通野生动物迁徙通道,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分别达到50只以上、60只以上,“虎啸山林”得以重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雨林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近两年新增3只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增加到目前的5群36只。
相比之下,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在世界范围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近日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显示,自1970年以来,监测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种群数据——包括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平均下降了69%。正因为如此,《报告》不得不强调,当前自然生态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必须采取变革行动,扭转生物多样性退化趋势。


1楼2022-10-13 18:0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