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吧 关注:415,473贴子:876,333
  • 0回复贴,共1

“新冠疫情防控的专家科普知识”之五:张伯礼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完金冬雁、管轶、钟南山和张文宏先生的观点,我们说说中医大家张伯礼先生。相比之下,他的观点也代表中医的视角,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角。
张先生是国医大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代表性传承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2020年2月,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湖南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中医院。当时,他刚做完胆囊手术,后来所负责的方舱管控效果特别好,使得中医治疗的经验全国推广,在疫情防控中取得显著的效果,功德无量。正因为如此,他的观点也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中国的防疫政策一直是动态调整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科学调整、不断优化,更科学、更精准,我国的新冠病毒防疫政策一直按照这样的‘节奏’变化。”事实上,确实如此,从新冠肺炎疫情之初到现在,我国防控方案调整的九版方案和最新出来的20条,始终与疫情形势相关。也就是说,我们的防疫策略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一定会根据疫情的形势不断调整的。对这一点,要有信心。11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和致病力的特性,以及重症率、死亡率等情况,包括密切关注国际上一些疫情形势的变化,对于防控的措施,我们一直在研究,不断在调整,最大程度保护人民利益,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里面就大有深意,值得期待。
第二,从病毒进化规律推测,不要担心新冠肺炎病毒。“连日来的感染者数据显示,当前确诊感染者中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这样的进化对于新冠病毒某一特定分支保持‘优势’是有利的,因此,从病毒进化规律推测,新冠病毒趋于稳定、毒力趋弱的概率较大。”既然如此,没有必要过于担心相关问题。
第三, 疫苗接种是非常有用的。现在,重症的比例低,这一感染情况是新冠病毒在我国群体免疫屏障基本形成(全人群疫苗全程接种率超90%,60岁以上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超85%)的前提下,受到免疫压力选择作用的结果。既然如此,我们当然有必要继续加强疫苗的接种工作,尽快补上相关短板。
第四,科技能够使得中国最终走出疫情困局。加强疫情防控中的科技支撑贯穿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始终。“基因测序、检测试剂研产、疫苗研发、药物研究、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大数据、超级计算等技术为了攻克同一课题融合交叉。”之前,张文宏先生也提出,抗疫终归是个科学问题,要走出这种困境,还是靠科学来解决。
第五,抗疫不要忘却了中药这个国宝。“密接人员及早服用中药可以降低阳性检出率,轻症患者可以改善症状、减少转重率。对老年体弱或有基础病的人,患新冠肺炎后一定要到定点医院接受观察治疗,防止转重。”2020年1月21日,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张先生就提出抗击疫情中医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去武汉的途中,他就指挥后方团队迅速筛选抗冠状病毒的中药组分和已上市中成药,开发新冠肺炎临床证候调查程序和手机APP。到武汉不久,他带领团队,通过分析来自全国近20家医院的1000例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证候信息报告,得出该病的证候特点和演变规律。江夏方舱医院从建立到正式“休舱”。江夏方舱500多名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这是最大的胜利。这一经历,加上相关判断,说明张先生的话是可信的。


1楼2022-11-29 20:1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