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吧 关注:415,473贴子:876,332
  • 0回复贴,共1

中国国产大飞机的这五年可圈可点,振奋人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建国以来,我们一直有一个国产大飞机的宏大梦想。一度,我们也离梦想无比接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功亏一篑,最终停滞了数十年。为了解决这种大飞机的需求,我们更多是靠进口波音和空客的飞机来满足国内的需求。这种严重的对外依赖,也使得中国花费了天价的外汇来解决。
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C919飞机,给我们国家以新的希望。这种飞机的全称COMAC919,是中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2015年11月2日,完成总装下线,性能与国际新一代的主流单通道客机相当。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
随后,中国的大飞机宛如开挂一般不可收拾,尤其是2022年,更是成为十分靓丽的一道风景线。2022年5月14日,中国商飞公司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7月25日,六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试飞机圆满完成全部试飞任务。 8月1日,中国商飞宣布,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取证试飞 。9月7日,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试飞合肥新桥机场。9月13日,C919国产大飞机首次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9月29日,C919飞机获颁型号合格证。 10月,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批准依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国家商用飞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接着,就是正式翱翔蓝天。未来,等待中国大飞机的,就是浩瀚的星辰和全球。
事实上,不只是2022年绽放的精彩,过去年的蓄势准备,尤其是产业化方面的突破,同样是十分精彩的,是值得回味的。从2017年首飞成功,到2022年获得型号合格证,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了投入市场运营前最重要的一场“大考”。正是因为顺利通过了这场大战大考,表明其安全性、可靠性充分满足市场运营要求,进而开启市场化、产业化新征程。其中,新闻报道的几个关键场面,令人兴奋不已。
比如,C919适航取证的“赶考”之旅是尤其令人瞩目的焦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适航管理条例》,民用航空产品必须具有适航性才能进入市场。中国民航局承担着民用航空产品适航审定的法定责任,要求所有民用航空器进入市场前,必须取得型号合格证,以表明一款飞机符合相关适航规章的要求,处于安全、可靠、适航的状态。取得型号合格证,标志其具备投入市场的资格证,获得商业运营的“入场券”。
为了取得这个证件,中国十分不易。中国商飞公司先后投入六架试飞机,辗转天南海北,开展密集试飞,完成系列试验。数百个试飞科目、上千项试验科目、数千个小时飞行、数十万人的努力……C919的设计思想和技术路线,以及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否满足适航规章要求,均以实战的方式进行验证。最终,用1800多个日日夜夜,攻下所有考题,交出圆满“答卷”。这种力度和精细程度,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重器的匠人精神。
比如,6700多个小时的试飞飞行,让人看到中国的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敢于冲刺的精神。根据报道显示,六架飞机在国内16个省市、22个机场密集试飞,创造了多项适航取证的新纪录:单月最高飞行128架次,单日最高飞行达13架次,单架次最长试飞时间达7小时35分钟。不仅如此,飞机在不同环境之中,更是进行了十分严酷的“拉力赛”:海拉尔高寒试飞、锡林浩特大侧风试飞、南昌溅水和污染跑道专项试验、东营风挡除雨试飞、上海全机地面应急撤离试验等,没有一个不是高难度高风险的重大专项试验试飞。
为了百分百完成极限飞行,飞机需要进行精细改装,飞机身上留下了不少特殊印记,每一处印记都是一个故事。但是,硬是经过悉心策划、改装、验证的千磨万砺,都拿出了“一次成功”的好成绩。通过这种千锤百炼的努力,使得中国的大飞机全面历经了极端低温环境下各项功能及性能,创造了C919特殊气象专项试飞任务时间最短、实施效率最高的新纪录。实践证明,中国的大飞机确实已经成为精品。
总而言之,正如我们国家9月专门颁发的贺电显示,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在15年的奋斗历程中,大飞机人发扬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优良作风,凝聚攻坚克难、锲而不舍、协同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践行使命担当,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了大飞机事业发展新篇章。祖国和人民当然感谢这些为国拼命争光的人们!


1楼2022-12-19 12: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