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吧 关注:40,001贴子:190,214
  • 2回复贴,共1

《资治通鉴》中的智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7-22 15:06回复
    临淄人主父偃上书汉武帝谈了九项事,这是其中有关治国的一件。既不能好战,穷兵黩武,又要居安思危,保卫太平。
    4
    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
    ——第3卷周赧王五年
    译文
    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苏秦、张仪以合纵、连横的政治权术游说各国,爬到富贵的高位,魏国人公孙衍也以能说会道著称。有人问,他们算得上是大丈夫吗?孟轲说,富贵不能淫荡,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算得上是大丈夫。
    5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第4卷周赧王三十一年
    译文
    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
    这是荀况论述如何做到以礼义称王时讲的一句话。
    6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吾既无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第25卷汉宣帝元康三年
    译文
    贤能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磨损他们的志气,愚蠢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增加他们的过错。况且富有的人,往往会成为众人怨恨的目标,我既然没有教化子孙的才能,也不愿增加他们的过错而落下怨恨。
    太傅疏广、少傅疏受请求辞职,汉宣帝同意并赏赐黄金。疏广、疏受回乡后变卖黄金,与亲朋故友饮酒取乐,有人劝他们用黄金为子孙购置产业,疏广谈此钱财太多的害处。
    7
    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第229卷唐德宗建中四年
    译文
    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改正过错才是难的;说好话并不难,做好事才是难的。
    唐德宗将中书省所撰写的免罪文给陆贽看,陆贽看后,向唐德宗谈了自己的这些看法。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7-22 15:11
    回复
      8
      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
      ——第210卷唐玄宗开元元年
      译文
      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与有识之士齐心协力地处理政事,也并不例外。但以往在任用贤才的时候,掌权的并非不具备知人善任的见地,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病,是由于过多地考虑情面的缘故。
      这是左拾遗张九龄给大臣姚元之的信中讲的用人原则,要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选人用人不应过多考虑情面。
      9
      无纾目前之虞,或兴意外之变。人者,邦之本也。财者,人之心也。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则枝干颠瘁矣。
      ——第228卷唐德宗建中四年
      译文
      如果不解除眼前的忧患,也许还会引起意外的变故。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财力是百姓的核心。核心受到伤害,根本也就会受到伤害;根本受到伤害,枝干也就会坠毁了。
      陆贽上奏唐德宗,认为理政就应该抓住根本,不能损害百姓。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7-22 15: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