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吧 关注:123,524贴子:1,662,880
  • 5回复贴,共1

长平之战之我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长平之战是秦赵这两个亲兄弟之间的惨烈战争 两国的大将并无过失 问题就出在两国的国君身上
白起:通过《史记》的记载 白起由军队底层成长为大将 战记耀眼 杀伤力强 带兵 他富于经验 他知道秦军的整体素质 率军斩首其它六国几十万人 兵锋之甚
廉颇:战绩虽不及白起 但他富于经验 他知道赵军的整体素质 长平之战之初 廉颇最先率军抵达前线与秦军争利 但赵军的整体素质不及秦军 数战不利 但赵军在廉颇的率领下并未被打乱节奏 而是边撤边打 直到找到地利与秦军抗衡 这一策略并无问题 因为赵军的整体素质不及秦军 借助地利就能增加自己的优势 秦军虽强 但要攻击占据地利的赵军估计体能也到了极限 廉颇将希望寄予了时间与赵国的外交
秦昭襄王:他清楚的认识到这是国运之战 将决定天下的走势 所以他并不优柔寡断 他全力支持白起 为此 他亲自到河内征兵 男丁过十五岁的全部出征长平
赵孝成王:估计他担心廉颇拥兵自重 所以并没全力支持廉颇 换赵括统率赵军就能防止将领与士兵的感情加深了 他完全没认识到赵军的整体素质不及秦军
赵括:没啥经验 抵达长平前线没多久就率赵军全线出击 攻不破秦军的第一道壁垒就注定赵军失败了 赵军的战斗力相比秦军还是勉强了 勉强就坏了


IP属地:重庆1楼2023-11-09 09:46回复
    秦赵之间都分家八百年了,其实魏韩燕三国都比秦赵要亲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1-09 13:20
    回复
      不俗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1-09 16:59
      回复
        你这压根就不对,对于廉颇而言守得住不垮就算成,对于赵王而言即使不垮再消耗下去国力撑不住必须得主动出击,而这个赵括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1-09 18:31
        回复
          楼主跟其他人一样看低赵括,压根就不是那回事,赵王是知道赵括的,而赵括本人也知道只要对面不是白起他能打赢,结果秘密换将,泄露消息的斩,最终结果是白起赢了,可也付出了很大的战损比。真要是纸上谈兵,对线四大名将之首能有如此的战损比?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1-09 18:31
          回复
            通过《史记》的记载 并未看到赵国国力已到撑不住的地步 也并未看到赵括有什么战绩 赵王用赵括 八成是看到他的血勇 他担心的是长平前线的士兵在如此高压的境地下与廉颇齐心 廉颇如果战胜 那他带兵治军多年 又经长平一役 威信自不在赵王之下 再参考沈长云的《赵国史稿》赵国的赵氏王族在赵孝成王时是很排外的 他们重用的都是自己的亲族 他们是不会相信一个外姓人的 赵军被围40几天 赵军能不乱还能重创秦军 没廉颇的带兵治军是做不到的 廉颇到临死前还心心念念用赵人 足见他对赵国士兵是有感情的 但他并没想造反呀 赵孝成王终究疑心太重 葬送了四十几万赵军与赵括 不过赵括倒是个可造之材 他不怂呀 只不过 历史没有如果


            IP属地:重庆6楼2023-11-09 19: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