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284,431贴子:16,471,342

从形式与内容的改变看思想理论的创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形式与内容的改变看思想理论的创新
一定的形式与内容构成事物,也形成思想;形式改变或内容改变,都会形成事物形态与性质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就应该是创新,而创造是有刻意人为的意思,只要不是唯心的无中生有,就是创造吧?判断是否创新与创造,都应该通过事实的检验!
思想理论是通过一定的思维方法严格论证而形成的,有反映客观事实的存在与运动变化的,有认识确定某种存在的,以及认识主体认识客观事实的目的与意义而形成主体思想趣向的。
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现成理论的理解和发展,从而形成创新的思想理论,是人类认识发展与进步的必然,但是怎样分析判断和怎样创新发展思想理论呢?我们是可以通过 从思维形式和思想内容两方面来看这种思想理论的创新的:


IP属地:四川1楼2024-01-09 22:32回复
    1、 一些是使用同样的思维形式,调换了观察认识的角度而赋予了这种形式以新内容,形成新的理论;
    2、 一些是同样的对象,由于思维形式的改变(就象一个国家改变了它的政治经济制度那样)也形成新的理论,比如,过去的辩证法、辩证逻辑法、形式逻辑、思维自身的形式、以及什么系统、系统工程、信息工程理论及其方法、树型方法、数理方法等等,有些是归纳抽象到事物无限的内部去寻找本质、本原、上帝的方法,有些是分辩区别到每个具体、事物存在与运动变化的每一个阶段、环节的,有些是区别之后,又去联系、联系,普遍联系成为系统、系统工程的。


    IP属地:四川2楼2024-01-09 22:32
    回复
      3、 以前,我们不清楚除了辩证法之外还有这么多的方法,对辩证法又搞不清楚,所以,我们的思想很狭隘,认识问题往往难以避免片面和错误,缺乏具体而趋于抽象(就向黑格尔那样,钻进了事物内部,被矛盾的两方面即对立又统一,搞晕了头脑,而再也没有整体的、在事物之外的总观性的认识了),远离具体和实践。因此,需要方法创新,改进认识的方式和理论的形式,从而能够正确理解、补充、完善现成的思想理论,能够正确认识现实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形成新的理论。


      IP属地:四川3楼2024-01-09 22:33
      回复
        4、 还有就是正确理解某种理论,如马克思主义,他的方法(形式)和内容,在这个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吸收传统科学正确的东西,现实实际的东西、未来发展的东西等等,这些他本身没有的新的内容,从而使其所谓的中国化、现代化、面向未来发展化(所谓的与时俱进),这就是在其原有形式上的,改变内容的创新!


        IP属地:四川4楼2024-01-09 22:33
        回复
          5、 除此之外,能有独创性的方法、独创性的内容,就是理论创造了——如表达及描述方式所反映出来的独创方法,独创的新概念新词语表现出来的独创内容,他超越了现实的语言环境,形成独创的思想理论,理解他,就象理解外文和传统那些东西那样,——是需要有专门的信徒去翻译、去传播布教的!一般的人不能理解就不理他,但也有好奇也好事的人就爱去摆弄那些新鲜的,所以,就不奇怪了!


          IP属地:四川5楼2024-01-09 22:34
          回复
            内容+形式=形态,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内容+同样的形式=将表现出不同的形态;........这是结构学上的大问题。可惜的是,辩证法把这个问题简单化了——如此就没有人搞明白组织学、结构理论。


            IP属地:四川6楼2024-01-22 20:27
            回复
              比如汽车,停下来的是汽车,运动中的也叫汽车一样,运动过程中的物体往往保持着自身的一种同一性,这就是形式逻辑存在的理由!而变化则是一种存在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存在形式,比如碳被烧了,变成C02,碳在燃烧完后,它就不存在了。


              IP属地:四川7楼2024-04-03 19:43
              回复
                而单纯的过程,往往叫道路的道,损掉首后剩下的是辶,这往往是一种形式的方法,同样是一种存在。从抽象的思维的存在方式,变成为可验证与重现的方法与技术。
                因此,在掌握了辶这种过程后,比如,要再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过程,按照它的方式方法进行种植,事前,就可以预见其过程,结果与需要的时间的长短。人们通过对过程,流程的改变,而加速,阻止,逆转等对事物的存在与运动进行控制,把自然的道,变成规范的衜,这就是为存在立法!


                IP属地:四川8楼2024-04-03 19:44
                回复
                  概念无形式是死的!在实事求是,反对形式主义,而不重视实事求式的文化份围中,提出过程是否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很不错的问题。
                  过程是作为一种流变的,有时间的形式,传统称之为经,也有规律的意思。典是一般性的原理与原则。而组织结构的形式,才是极复杂的,具有创造与创建的形式。是形成理想模型必须研究的对象。虽然,象形文字有助于人们的形象思维,但对组织结构形式的研究,似乎不如鲁班一门那么机巧。


                  IP属地:四川9楼2024-04-03 19:45
                  回复
                    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有一个形式因,因为这个组织结构的形式的不同,才有了过程中可确定与不可确定的万物。同样的质料,因形式的不同,比如碳,就有煤碳,碳精与钻石,以及以碳为基的各种化合物。
                    同样是蛋白质大分子的化合物,因为组织结构形式的不同,有些是营养,有的则是毒物。有的可以象变色龙一样与环境同频共振,有的象电鳗一样可以形成高压电流。在反对形式主义中,不应该忽视对形式的研究与运用。
                    现代科技中的计算机编程,芯片设计制造,过去的空间规划设计,时间过程的管控等等,都是建立在对形式的认识与运用基础之上的。


                    IP属地:四川10楼2024-04-03 19:46
                    回复
                      嗨嗨嗨,又见面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4-03 19:47
                      收起回复
                        形式,不管是过程性的形式(规律,方法),还是内在的组织结构形式,以及表面的外形这种空间的形式,往往都是可以借鉴于实际应用中的。因此,就容易出现不顾质料,动力以及目的因的弄虚作假,或无法成功的重形式的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不仅仅只是要求实事求是,要从完整的质料,动力,形式,目的因着手。过去的形式与内容关系的辨证法,或形式,内容,形态一分为三似乎也不是全面系统而正确的方法。四因说本身是来源于太极图,
                        太极图的东南西北中,春夏长夏与秋冬的。


                        IP属地:四川12楼2024-04-03 19:47
                        回复
                          整体看了一下,没啥毛病,以后去看后现代主义吧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4-08 01:28
                          收起回复
                            形式问题,过去被当作高深莫测的形而上学,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形式可以分为:第一是空间形式,这是一种对象性的,可直观的形式,这在象形文字中,被称为形,进而成为语言的名,也叫概念,形成文字叫象形文字。第二是时间的过程形式,事物总是以某种空间形式而存在,但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是运动的,变化的。这就有了第二种可直观的形式:过程或时间。第三是,事物之所以是该事物的它的内在的组织结构的形式,这才是令人类思维最为苦恼的问题。因为它是一种非直观的,需要使用解构分析的,重新结构组装的认识与思维的方法,但都不一定能够搞清楚的问题。或者说,可直观的空间形式是形,时间形式是道,那么,这个事物自身内在的组织结构形式,就显得不可直观的,而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因为如此,过去的所谓的形而上学,是否就是指向于对这方面内容进行研究的学问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4-08 06:26
                            回复
                              在任意事物的存在与运动变化的形式一分为三:空间形式(形名概念或0),时间形式(道,经与规律等)以及内在组织结构的形式(非直观的,内在逻辑关系的是形而上的)。它们三者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4-08 06: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