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16,147贴子:70,890,645

白人资料汇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因为原贴不能回复
https://tieba.baidu.com/p/8561884575?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55.1.0&st=1708004818&is_video=false&unique=9827E925633975FD03BC9915E163CFFC
以后就在这发帖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2-15 21:48回复
    民国时的混血俄国第一☝🏻,德国第二✌🏻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2-19 12:53
    回复
      我居然忘了查阅民国留学生的留学目的地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2-20 18:49
      回复
        当时也有人去英国留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2-20 20:42
        回复
          所以德国留学生多,仅仅是因为价钱便宜?
          随着近代留学的兴起,德国的中国人也渐多。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马克狂跌,留学成本大降】,留学生纷至沓来,形成所谓“金色的二十年代”。马克跌到什么程度呢?举一例:“有一老妪卖去五层楼房一所,所得马克若干万,到了一星期后,只够买面包一个了。”(遂子《留德杂忆》,《人间》1943年第1卷创刊号)这种狂泻,对于本国老百姓当然是灾难,但对于持外币的留学生又是怎样一种影响呢?《国闻周报》驻欧记者心如说:“当德国生活经济变动最烈之际,使用外币之外国人,在德国生活,占尽便宜,所费无几,而得与留学他国学生同受优良之教育。因此【我国一部分素具外国留学欲望而小有资产之学生,皆以此为千载难逢之机会,皆向德国蜂拥而来】。”连【一些原在英美等国的留学生也转道而来】,纨绔子弟更当镀金兼享乐。此外更有一部分欧美留学之官费生及纨绔子弟式之自费生闻德国马克下落,生活便宜,每人每月腰挟二三十英镑或百数十元美金,多来德国享受贵族式之生活,行必乘汽车,晚必坐酒楼,跳舞狎妓,视同家常便饭。于是选王侯街一带,随时均有黄色肤之阔少。”(心如《留德学界之新气象》)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2-20 20:44
          回复
            在此形势下,留德学生短时间内,飙升至几近千人;后来有学者考证说,1923年,单柏林一地的中国留学生就达1000多人,主要在柏林工业大学就读,聚居在柏林夏洛登堡区。柏林的主要饭店,也正是随这波留学潮而开张。比如柏林康德大街130B号天津饭店,就在1923年开张。其设施标准一流,服务员全是着燕尾服的德国人,成为亚洲高等人聚会中心,学生也“大都戴着圆角眼镜,头发光溜向后梳着。”(李明欢《欧洲华侨华人史》第194页)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2-20 20:52
            回复
              那时德国要中国廉价矿产,中国要德国武器装备,二者一见如故,走到一块。
              中德关系在1927年-1940年这十几年间的关系一直都很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2-20 21:01
              回复
                德国备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民生凋敝,【马克大幅贬值,掀起一阵留学德国热】。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美、日也经历过大幅经济波动,这些国家的【货币的升贬,影响了中国留学生决定去什么地方留学】。
                在留学热潮里,德国不是热门留学地,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是战败国,马克滥发,大幅贬值,通胀剧烈,去餐馆吃一顿饭或是发一封信,要马克上千上百,但以外国货币来计算,却只是很少钱。【东西便宜得不得了】。于是【战后几年间去德国留学的人络绎于途】。【1922年,一个外国学生在德国生活的费用颇低廉, 一个月一美元就可以维持】。
                战后只余孤寡、没有劳动力的德国家庭,因为生活艰难,纷纷出租房子来维持生活。由法国赶去德国的勤工俭学生说,他们租住在新柏林区,在法国连半官费生或自费生似乎都未住过如此漂亮的房子。房东是个军官寡妇,有个待嫁女儿,她们把家里最好的房间高价租给外国人以补贴生活,若将租金折为法郎,在法国只能租恰配勤工俭学生的房子。
                于是【英国、法国的中国学生成群结队涌入德国,享受便宜的留学生活】。大家不管语言问题,不管学籍问题,全是临时想办法解决。
                趁马克贬值避居德国的中国学生有些本来囊中羞涩,甚至还欠着别人的债,这时候却【享用比拟王公】,去听歌剧也只是小支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2-20 21:10
                回复
                  也不知道民国那会儿热门的留学目的地是哪几个国家?
                  法国虽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但是战争结束不久,经济一时未有起色,【法郎贬值】。按币值计,勤工俭学生较容易去法国。一个1920年去法国的勤工俭学生,换了1500多法郎,因为当时中国1元可以兑法郎11元还多。他估计可以在法国维持半年基本生活。但是战后经济困难,法国青年士兵复员,勤工俭学生不易找到工作,提倡勤工俭学的李石曾等在中国办的布里留法工艺学校也在1920年停办。
                  随着德国赔款及割让殖民地,20年代中期法国的工农业发展迅速,但是法国鼓励出口,【刻意让法郎币值贬值,中国银元一元可以换十几法郎,因此留法费用比其他国家便宜很多】,同样的钱,如果去英美等国,绝不够用。【对留学地币值敏感的中国留学生因此互相通消息,说法国生活便宜】,到法国留学的费用并不比在上海等处的费用多,必要时还可以半工读或者申请中国地方官费。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2-20 21:14
                  回复
                    当时热门留学总共五个国家
                    何况当时去法国只须有环球学生会介绍信和一张船票,法国总领事馆便发入境签证,【手续非常简单】,于是赴法留学的人数,一时称盛,不光勤工俭学生多,自费留学生也增加。【重视吸收西洋知识的人更认为法国是西洋文化的重镇,五四新文化运动既然提倡学习西洋文化,那么不应只看重美国而忽略法国】。
                    不过这种情况到1930年就已改变,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波及欧洲、英镑贬值等等,都令法郎汇价变高,逐渐涨到一个中国银元只能换4法郎。那些趁着币值低而来、不上学的中国留学生纷纷离开,而那些读学位而尚未毕业的留学生,则要靠亲友接济,但也力求早一点结束学业。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2-20 21:16
                    回复
                      近代中国人有四次留学浪潮。一是甲午战争后留学日本;二是民国建立后中国人【留学欧美】;三是新中国前十七年中国人【留学苏联】、东欧国家;四是改革开放后留学美国、日本和西欧。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2-20 21:20
                      回复
                        为了尽快摆脱经济科技及文化落后状态,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民国政府先后掀起了【四次大规模公派留学潮】,积极主动吸取西方文化精华。
                        民国第一次留学潮
                        1912年11月底,由北京留法俭学会招收派出的首批60多名留学生取道西伯利亚乘火车去法国勤工俭学,一般白天在一些法国工厂做工挣钱,晚上在补习班学习。截止1926年的十多年时间里,先后有3000多人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2-20 21:28
                        回复
                          第二次留学潮
                          1921年,前苏联成立了莫斯科东方大学,设立中国班、日本班、朝鲜班等,学生所有费用都由第三国际提供,目的是培养东方各国共产主义运动代言人。于是,又有大批中国年轻人从中国本土及欧洲各国前往苏联留学
                          东方大学后来改名中山大学,截止1930年停办,【先后四期培养了1000多名中国留学生】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2-20 21:30
                          回复
                            第三次留学潮
                            1927年gmd定都南京后,中国社会恢复基本稳定。国民政府再次启动公派留学生计划,【主要去美国、英国和西欧各国,而且把理工农医比重提高到七成】,以满足国内现代化工业转型的需求。截止1937年抗战爆发,民国政府【公派留学生累计达6000多人】,【自费留学生也有5000多人】。【抗战第一年,归国效力的留学生多达8000多人】,其中包括6000多留日学生。这些归国留学生为抗战时期的军工、教育、医疗等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2-20 21:32
                            回复
                              最后一次留学潮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同盟国合作得到加强。英国政府为中国留学生提供奖学金,吸收了500多中国留学生。1946年后,法国、美国先后资助中国留学生,特别是美国力度最大。1948年,在美中国留学生多达3000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有大批海外留学生主动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
                              据统计,截止1950年,滞留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者有5000余人,其中美国3500人,日本1200人,英国443,法国197,德国50等等。【截止1959年,先后归国的留学生多达2500人】,包括钱三强、钱学森、吴文俊、李四光等著名科学家,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2-20 21: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