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4,616贴子:4,230,109
  • 12回复贴,共1

欢迎讨论拙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个师兄写的,分享给大家
我自己在初练真传的形意拳的过程之中,
有时会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心脏不舒服。
练真功夫的才需要较上劲力来练,
但是没有明师指点的话很容易练错。
胸闷其实就是犯了形意拳拳经上所说的:入门三害。
一、何谓“三害”
形意拳拳经上曾明确告诉人们:
“一曰努气,二曰拙力,三曰挺胸提腹”。
又云:“三害不明,练之可以伤身,
明之自能引人入圣”。
我认为“三害”之中,拙力是核心,
使用拙力练拳势必伴随努气和挺胸提腹。
虽名为谈“三害”,实际主要论拙力,
戒除拙力,则其余“二害”自可迎刃而解。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
使用“拙力”的原因。
使用“拙力”的原因有二:
首要的是师传不真所致,
也就是说老师就是那样教的,
由此可以看出明师的重要性。
第二方面原因是近年来太多的比赛误导的。
用“拙力”练拳,看起来虎虎生风,
气势逼人,外行人一看好像功夫很大,
异常凶猛,既能博得掌声,
往往还能得到较高的分数。
“拙力”是什么样的呢?
拧眉立目,前手用力过大,
重心前移,拉动后足。
这是比较典型的拙力使用形式。
其结果势必造成气往上涌,呼吸急促,
气不能沉入丹田,脚下无根,轻如浮萍。
用不了一会就累的气喘吁吁。
实战时则是阴阳不分,虚实不辨,
易为对手牵动。
如果长期苦练,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弊病,
有罹患高血压、头晕、心慌,
甚至胃气上逆等疾病之虞。
还有人是为了打拳之时,
打出力度,而改变了身形要求。
形意拳拳经上要求,小臂平,两肩平,等。
很多初学者为了打出力量而改变了身形要求。
要么是高低肩,要么是小臂不平等等。
形意拳是内家拳,打拳之时其实和太极拳很像,发出去的拳是完全不用力的。
不用力就是所谓的要全身松。
使用拙力的时候一定会挺胸,
这样就会有气上浮于胸中的感觉,
要是不使拙力吧又是懈又打不出力量来。
很多学习传统武术的朋友都有类似的困惑。
我教拳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别挺胸。
也别压胸,就是含胸太多了也不行。
我个人理解,中国功夫正确的用力方式,
应该用的是我们筋骨的拧拔之力。
要想练成真功夫首先要去掉,
急于在短期内出高功夫的急功近利之心。
需知功夫是经过长期正确的锻炼,
于不知不觉中积累起来的,切不可拔苗助长。
我的功夫也是在自己不知觉的状态下不断增长。
还有一点非常的重要,
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没有正确的练习方法做前提的话,
你勤学苦练个十几二十年也没用。
首先要在所有人都说的“放松”上下功夫,
要获得真正的放松,需用“九要”之规。
形意拳拳经上有九要之规的详细解读。
大家有空要看原文自己理解。
动作正确标准了,
久之,腰、胯、肩等部位,
自然松开。
还有在练习基本拳法时要寻求松整劲,
初练时对上肢要求:
发出的手尽量少用力,相反,
收回的手要多用一点力。
这样可以形成对争力,也利于气往下行,入于丹田。
用后手催前手,所谓前手打人,后手用力。
对下肢的要求:
重心放在后腿(垫步时除外),后腿踩实,
以之为轴,用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
在身体转动同时以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
劲力由内发于外,从轻松自然和谐中求刚整。
没有松的基础,谈不到刚,只能叫僵硬劲。
拳谱上还有顺中用逆的说法,
其实就是往外打拳出掌时,
往回拉的手多用意和力拉,
气就不致于外跑,而能回归于丹田之中。
另外,打出一势停顿时要用缩劲。
身体是在一收一放中运动,
这个缩劲就是收劲,放劲就是打出的拳。
人要这一收一放中自然呼吸,
全身各处要一松一紧,不断更替。
轻松自然的打拳就对了。


IP属地:云南1楼2024-02-23 11:42回复
    何谓“三害”
    形意拳拳经上曾明确告诉人们:
    “一曰努气,二曰拙力,三曰挺胸提腹”。
    又云:“三害不明,练之可以伤身
    划重点:拙力是形意拳提出来的专有名词,太极拳觉得不错,后来也剽窃过来了


    IP属地:云南2楼2024-02-23 11:48
    回复
      有一张陈太极掌门人的照片,我觉得犯了努气、挺胸提腹的毛病,所以我练了形意后再也不练陈太极了


      IP属地:云南3楼2024-02-23 11:50
      回复
        这个拙力很明显指的是外家硬功发力的那种,那种发力搞不好就会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IP属地:浙江4楼2024-02-23 14:31
        收起回复
          说说个人看法
          1.努气,也称为横气,这是形容人练习时不会调整呼吸,等到真正在剧烈运动时换气不足,好似闭塞于胸中,吸不足又喘不过,所以才有“横气填胸”之说。在这种状态下打拳,精神与肌肉容易陷入疲劳,久战不利。
          2.拙力,其实练拙力不是不好,好的拙力可以使身体处在结抗状态去训练出瞬间爆发力,只要该放松时放松,该紧绷时紧绷,不死僵到底就行。南拳中的三战就属于这类练法,我曾亲身体验过此法的威力,效果十分显著。还有另一种拙力是区别于巧劲的不熟之力,算是练武的必经之路,不足为笑,如果为避使用拙力之名而刻意不用力,练得不愠不火也难得真正的巧劲。
          3.挺胸提腹,这确实是明显的缺点,挺胸不利于后背肌肉的发挥,也容易放大胸腔受击面积,提腹也同样不利保护脏护器,而且重心提高,对身体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2-23 18:23
          收起回复
            三害应该是,一曰努力,二曰努气,三曰挺胸提腹。1.这是修练的次第错误.2.努力和拙力有区别


            IP属地:福建6楼2024-02-23 21:57
            收起回复
              为什么练内家拳必须要从站桩练起?就是要去除拙力,用先天本能活力即内力打拳。这拙力就是后天形成的肌肉僵拙之力。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2-24 15: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