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吧 关注:52,118贴子:328,637
  • 42回复贴,共1

我不理解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什么我们在现在写错子叫错别字,在古代文言文写错别字叫通假字,凭什么?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4-22 20:51回复
    通假字≠错字。当时没有这个字,近代才造出来。比如哪、她、直(值)。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22 21:13
    回复
      少壮不努力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4-22 21:38
      回复
        字之对错无绝对,凡符规范者为对,不符者错。若以今律古,则有背历史发展观。故名以“通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23 09:36
        回复
          通假,古已有之,有以声近者,有以形近者,有以义近者,亦有全不相关者。读书贵知其大意,字词小异,无关紧要。至于考试,自当合于标准,不可自行其是。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23 09:43
          回复
            请体谅一下古人。
            1.古代的科技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古代也没有电视手机,想统一所有的文字和读音,难度是非常大的。古代的书籍主要靠手抄和雕版传播,在雕版出现前更是主要靠手抄,想做到完全统一不出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2.古代还存在避讳制度。不但皇帝的名字要避讳,而且爹妈祖父的名字也要避讳。每个人的祖父祖母爹娘的名字都要避讳。有的还要 避老师啊,上官的名讳。严格说来,文人在写字的时候,光这一项避讳制度就不知道要产生多少错别字和通假字。有时候不写错别字通假字,甚至是犯罪行为啊。你让古人怎么办?


            IP属地:湖北6楼2024-04-23 09:51
            收起回复
              在中国古代文言文中,所谓的“通假字”实际上是指在书写过程中使用了与规范字形相似或发音相近的其他字来代替原本应该使用的字。这种现象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印刷术尚未普及的时代,手抄文献容易出现这样的替代现象。这些替代的字并不一定是错误,有时是因为当时的书写者认为这两个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互换使用,或者是因为原字在某些地区的发音与另一个字相似,因此产生了通假的现象。
              现代汉语中的“错别字”则是指在书写时错误地使用了与正确字形不同的其他字,这些字通常与正确字在意义上不相关,仅仅是形似或音近。错别字是一种书写错误,需要纠正。
              总结来说,古代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和现代汉语中的“错别字”虽然都涉及到字形的替代,但它们的性质和背景不同。通假字是在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一种书写习惯,而错别字则是书写过程中的失误。两者不能简单等同起来,也不能混为一谈。


              IP属地:广西7楼2024-05-18 15: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