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4,618贴子:4,230,767
  • 8回复贴,共1

推手的发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一、《打手法》
.
见于李亦畲《老三本•自藏本》里•《打手法》:
“两人对立,做双搭手(即左手咬腕,右手扶肘,或右手咬腕,左手扶肘)。搭手之足(左手搭手则左足,右手搭手即右足)在前,一进一退(进者先进前足,退者先退后足)至末步(即第三步),退者收前足成虚步,进者跟后足成跟步。搭手时,搭腕之手不动,扶肘之手由上而换,如此进退搭换,循环不已。练发劲时,一般皆在应退而不退时作准备。练熟后,前进、后退都可化发。进用按挤,退用掤捋。”。
此打手法,《老三本•启轩本》《老三本•郝和本》中均没有《打手法》,有点读不懂?
.
二、《老三着》
.
武家说推手的,是武禹襄的大哥武秋瀛《老三着》:
“初学推手,先学搂、按、肘。此用搂,彼用肘,此用按,彼用搂,此用肘,被用按。二人一样,手不离手,互相粘连,来往循环,周而复始,谓之老三着。
以后高势、低势渐渐加多,周身上下,打着何处,何处接应。身随劲(己之劲)转,论内劲不论外形。此打手摩练之法,练得纯熟时,能引劲(人之劲)落空合出,则艺业成矣。
然非懂劲(此劲兼言人己)不能知人之劲怎样来,已之劲当怎样引。此中巧妙必须心悟,不能口传。心知才能身知,身知胜于心知。徒心知尚不能适用,待到身知,方能懂劲。懂劲洵不易也。”
.
顺路学习武汝清著作《释原论》:
打劲分分三种,打来劲,打回劲,打闷劲。
.
“左重、右重、仰之、俯之”是谓人也。
“左虚、右杳、弥高、弥深、愈长” 是谓己,亦谓人也。虚、杳、高、深、长,人觉如此,我引其落空也。
“退之则愈促” 促迫无容身之地也,如悬崖勒马,非懂劲不能走也。此六句,上下左右前后之谓是矣。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是比“活似车轮”而言,乃己之谓也。一边沉则转,双重则滞,不使双重,即不为人制矣。是言己之病也。硬则如此,软则随,随则舍己从人,不致胶柱鼓瑟矣。
吧里拳友也不必争论了。
.
三、《抄手法》
.
推手法再往前追塑,见《花拳总讲法》:抄论(手)者,习练也。必将二人双(对)面抄习,他勾我押,他冲我扳,他拿我挽 ,他肘我勾……抄手之法更化无穷。上中下三盘俱要精熟。
此手抄本《花拳总讲法》,由《体育文史》编辑部珍藏着。抄本的首页写着:“乾隆肆拾伍年,京陵甘凤池 先生谱,花拳总讲法,海昌俞昂云先生藏本,姜柘村先 生传授,李谭月先生传,门人杨叶洲又藏。”抄本的最 后一面写着:“道光十二岁在壬辰小春月上浣叶舟杨文 澜抄于石门官廨。”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04 09:28回复
    人劲方来,未能发出,我即打去,此谓打闷劲;人劲已来,我早静待,着身即便打去,此谓打来劲;人已落空,欲将换劲,我随之打去,此谓打回劲。由此体验,留心揣摩,自然从心所欲,阶及神明矣。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04 09:57
    回复
      人在车里感觉拐弯刹车你去找找看,我忘了是谁说的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5-04 10:45
      收起回复
        一个是亲弟弟,一个是徒弟。
        李亦畲作为嫡传二代掌门,没把“推手法”放入拳谱送给他们俩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04 13:03
        回复
          要与时俱进!爱怎样推就怎样推。


          IP属地:江西5楼2024-05-05 1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