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4,553贴子:4,227,370
  • 9回复贴,共1

太极拳史研究中,名人的说法也可能有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太极拳史的研究,最好的方法是围绕太极拳功夫来进行,功夫没法伪造,而当时名人的认识,由于其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也有可能(也有可能)存在错误。


IP属地:北京1楼2024-05-04 17:52回复
    二B密山青年、shdly123、铁脚书生.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体育研究社成立后,从此太极拳首次向社会公开招生,但报名者不完全是年轻人,有的是老头儿。可太极拳原有跳跃、发劲等高难度的复杂动作。
    面对新的学习对象,有些高难动作显然是不适合了。于是,有两位教师,把原有的跳跃、发劲等复杂动作都取消了,这就是杨澄甫和鉴老(吴鉴泉),他二位将太极拳都改为慢架子,这样算是太极拳的进步,变成连绵不断,缓慢柔和,适合大众健身运动,人人都可以练习。所以,杨式太极拳的定型人是杨澄甫,吴式太极拳的定型人是鉴老(吴鉴泉)。
    后来就叫杨式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这以后,太极拳就在北京社会上公开传流开了。一直到现在。”


    IP属地:北京2楼2024-05-04 18:06
    收起回复
      1,马岳梁说的蹿蹦跳跃,主要指拳架中的二起脚和践步栽捶两个拳式。
      2,在杨氏拳中,二起脚还有几种并存的练法,主要是围绕右蹬脚拳式加其他拳式做衔接。简单说就是二起脚可以改成右蹬脚来练,比如杨少侯拳的加手、杨澄甫的85。
      3,在杨氏拳中,践步栽捶,往前蹿蹦两步下栽捶,与进步栽捶,即上一步下栽捶不往前蹿蹦的练法并存。
      4,杨露禅府内传太极拳大中小架都是有二起脚的,包括传给全佑的拳中也有二起脚。并不是坊间流传的王府中大爷们身体不好,杨露禅把拳的动作改简单、放柔和。而是杨拳十三势的核心练法就是简单、大气、柔和的,坊间用核心十三势练法来套大中小架等等其他练法。
      5,大中小架快加提腿架长拳加手小快式等等,很多套路,代表的是各种练法。这个外行们所不理解的。这些拳从班侯收拳起,慢慢都收了,不在坊间流传。
      6,杨澄甫传杨守中崔毅士陈微明陈月坡的太极长拳中都有二起脚,只是没有流传。
      7,总结一下就是,十三势核心不需要要二起脚,加上二起脚也没有问题。散手中蹿蹦跳跃可以有,但是不是必要完全个人选择。比如,杨班侯善用搬拦捶,为什么没有杨班侯善用二起脚,就这个意思。
      8,杨拳众多套路哪来的。主要是围绕十三势核心,加上练习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对抗等素质的套路技术,形成了众多的套路。把一个核心当成全部,不是杨拳本身的问题,应该是大家自己认识上的问题。


      IP属地:北京3楼2024-05-04 18:11
      回复
        杨季子写过:“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
        他说的对不对?
        弄清楚陈家拳是什么,杨家传了什么拳,就知道了。


        IP属地:北京4楼2024-05-04 18:23
        回复
          如上所述,就是张三丰的面目谁都可以染指。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5-04 21:44
          收起回复
            正如李刚的儿子所言,打扮一下都是真品。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04 21:45
            回复
              太极拳,谁练就随谁姓,如女子,准娶是谁的。
              太极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三岁的小孩子也会。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5-04 21:49
              回复
                确实是,你爆料真实。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5-04 21: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