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说吧 关注:89,708贴子:733,661

如果突然发现自己不了解推理,是否会对谈推理产生怯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在这里谈论推理,是本着对推理的爱好和热情。但大家谈论推理时,都会具备一定的推理常识。
比如我们都听说过本格派、社会派、冷硬派,我们也都常说密室、时刻表诡计、死前留言、暴风雪山庄、叙述性诡计……
我们谈论推理,不可避免地就会提到这些属于推理的话题、名词和所谓的“专业内容”。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真的了解推理,真的能准确地谈论推理吗?
以前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但随着阅读增多,我发现,基于国内对外国推理研究介绍资料过少,我们谈论推理,其实更多是在一厢情愿地说,自己无法证明自己的话。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日本存在“社会派”推理小说,但是,如果有个外行的愣头青,非说——你说日本有社会派推理,就一定有吗?你来证明一下日本有“社会派”推理小说,或者说,你证明一下松本清张的书是“社会派”推理小说!
当然我们可能用“社会派”推理小说的特点,证明松本清张的书符合这些特点,所以是“社会派”推理小说,但是,外行愣子继续说——你说那些是“社会派”推理小说的特点,就是社会派的特点啦?谁规定的“社会派”推理小说有那些特点,谁能证明“社会派”推理小说是具有那些特点,而不是具有另外特点的作品?
我们是不是很无语呢?但仔细想想,难道这么问有错吗?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社会派”推理小说吗?能正确和科学地、有根有据地说明“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属性吗?
同样的例子也可以套用在“本格派”推理小说上。如果我坚持认为,森村诚一的《高层的死角》、夏树静子的《蒸发》是“本格派”推理小说而不是“社会派”推理小说的话,有什么办法反驳或证明呢?
当然,有人会拿甲贺三郎对“本格派”的说法来说明,那么我反问一句:你看过甲贺三郎的原作吗?你能确定和保证甲贺三郎说过那些话吗?我要你证明,甲贺三郎的确那么定义“本格”的,咱们能证明吗?
不能证明的就是谣言啊!
我每每回想过去谈论推理,就会想到几年前看到的一个帖子,某个大学生打算写关于推理小说的毕业论文,选择的课题是“暴风雪山庄”类推理小说,结果其导师上来问这学生:“暴风雪山庄”一词出自哪里,是谁最早提出的,此人对这个模式是如何叙述的,对它如何下的定义,“暴风雪山庄”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于是学生蒙圈了,发帖询问“暴风雪山庄”这个词的来历,结果几乎没人能回答上来。
从那个时候我就逐渐意识到了,何止一个“暴风雪山庄”,其他推理术语——叙述性诡计、死前留言、可能性的犯罪……我们都能说出这些名词的出处吗?如果不能说出它们的出处,那么,怎么确定推理小说界真有这些术语呢?
再者,我们能找到这些术语的最早出处文献吗?如果不能找到,那这些术语的标准解释是什么?
我举一个过去遇到的例子:百度百科对“叙述性诡计”是这么解释的:
叙述性诡计,指的是作者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把某些事实刻意地对读者隐瞒或误导,直到最后才揭露出真相,让读者感受难以形容的惊愕感。
这种解释正确吗?看起来没问题,但我看到过一部专著,还有不止一篇学术论文,提到阿加莎·克里斯蒂擅长设置“叙述性诡计”,其大部分作品都通过设置“叙述性诡计”,让故事扑朔迷离,读着捉摸不透,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什么,阿加莎·克里斯蒂大量作品都设置“叙述性诡计”?我们的常识告诉我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不就《罗杰疑案》里有“叙述性诡计”吗?
原来这些说法是对“叙述性诡计”进行了定义字面理解。百度百科对“叙述性诡计”是这么解释的:
叙述性诡计,指的是作者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把某些事实刻意地对读者隐瞒或误导,直到最后才揭露出真相,让读者感受难以形容的惊愕感。
这些人是这么解释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有设置假线索,并且故意误导读者倾向于假线索,这就是所谓的“作者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把某些事实刻意地对读者隐瞒或误导”,因为她让读者注意假线索,这不是“刻意地对读者误导”吗?或许有人会说,还有“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呢,但“文字技巧”是个含混概念,作者故意写“侦探对某些假线索很关注,反复调查”,这是不是“文字技巧”?以此达到“误导读者”,难道这不是符合“叙述性诡计”的定义?
当然,从心里我们都不愿意承认,上面那些话是正确的,但真的反驳起来,我觉得还真不容易,因为“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这种说法,在我看来是很含混的,但“叙述性诡计”是明确的,更何况那个说法的连词是“或”,即“文章结构”和“文字技巧”只要有一个被利用,就可以说是“叙述性诡计”,但这就有问题了,尤其是“文字技巧”,作者刻意避重就轻第写,同样能达到误导效果,但这显然不是“叙述性诡计”,但写作上的“避重就轻”同样是“文字技巧”。
所以我觉得,我没有见过合理、科学、具有周延性的“叙述性诡计”的说法。而更不要说“叙述性诡计”这个词的来历了,是谁创造出“叙述性诡计”来形容这类作品的?当初首创这个词的文献,又是对“叙述性诡计”如何阐释说明的?如果不知道的话,还是那个问题,我们如何证明世界上有“叙述性诡计”这个概念?
当然,不是不存在这种类型的作品,而是这种类型真的被称作“叙述性诡计”吗?谁说的?能证明吗?
进一步说,“叙述性诡计”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准确定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纠结这个?因为我看到好多人,坚持认为东野圭吾的《恶意》是“叙述性诡计”,当年以我对“叙述性诡计”的了解,《恶意》不应该属于“叙述性诡计”,但我们没有“叙述性诡计”的官方定义和分析,那么《恶意》究竟是不是“叙述性诡计”只怕就难以论断。
我再说说自己经常想起的一个疑惑——
歌野晶午的《樱树抽芽时,想你》曾经获得过“本格推理大奖”,但是,这部小说除了那个以外,全书的内容基本都是社会性的,如果书中没有那个的话,谁会觉得本书的故事是本格推理小说?
那么,如果我们以通常认为的“本格推理”就是“逻辑解谜”的认识来看这本书,这本《樱树抽芽时,想你》有逻辑解谜吗?这本书的核心诡计,能用逻辑推理解开吗?如果不能还叫什么“本格”推理,如果不是“本格”推理,为什么在日本获得了“本格推理大奖”呢?
当然,一句话就能说明:人家日本就这么认为的,你不服去杠日本哪!
是的,日本这么认为,但日本到底是怎么认为呢?其实我还是不知道,我也不明白。
当然有人会说“日本推理大无限”,包容性很大,问题来了,你确定?有什么根据证明呢?
所以我再度觉得,自己对推理越发不了解了,自己真的不懂推理。


IP属地:河南1楼2024-05-10 22:58回复
    能不能


    IP属地:河南2楼2024-05-10 22:59
    回复
      我想到十几年前看到的一个帖子,有人提横沟正史是“变格派”,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反对,在下面纠正,但是楼主来了一句:你说曹正文错,你就对吗?谁能证明曹正文说错了?你能证明自己的话对吗?
      结果大家都说不下去了。
      推理小说毕竟还是要有共识的,不能什么东西都自我创造。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缺乏对推理共识的认识和确证,这就很尴尬了,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说话就难以进行。


      IP属地:河南3楼2024-05-10 23:11
      回复
        我说一个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情况——
        我们这里的开封是个旅游城市,我在开封也曾生活过几年,对那里基本熟悉。
        开封有一道名吃,叫桶子鸡,这个吃起来像盐水鸭一样的熟食,属于“慢热”型的食物,即鸡肉很筋道,入口时基本不能很容易嚼动,需要慢慢咀嚼,鸡肉在口腔内反复咀嚼揉弄,把肉汁慢慢嚼出来,鸡肉的香味就慢慢出来了。
        所以老开封人都说:桶子鸡越嚼越香。
        但我看网上有人就留言说,什么开封名吃桶子鸡,肉都不烂,连嚼都嚼不动,真差劲!还说因为嚼不动,吃一口就扔了,简直坑人。
        但实在的,你拿吃肘子的标准去吃桶子鸡,那当然不对了。
        那么看推理小说也是如此,如果你拿岛田流的标准要求逻辑流,是不是因为逻辑流作品没宏大诡计,就说是本烂作呢?
        如果推理小说的艺术追求是A,你拿B特点去衡量,发现小说不具备B特色,就能说它烂?显然是自己欣赏角度不同。
        而我所谓的不了解,就是很多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作品会是里程碑,会是优秀的,因为不了解作品背景和评价标准,就看不出来它的好。


        IP属地:河南4楼2024-05-10 23:36
        回复
          还有我想到了一个点——我们要是因为不了解,而说了外行话怎么办?
          经典例子——东野圭吾“发明”了写实本格派
          国内不止一篇公开发表的东野圭吾论文里的话。
          虽然这里我们估计没人会留这种外行的言论,但其他错误言论,保不齐就出来了。


          IP属地:河南5楼2024-05-10 23:46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10 23:46
            回复
              我反正是不能,在我的眼里只有xx好看,xx垃圾,卧槽xx的诡计/手法/逻辑太牛逼了,xx什么时候填坑?!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5-10 23:49
              收起回复
                但我真的很喜欢叙诡可能是因为我是零食老师领进门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5-10 23:50
                收起回复
                  看得出lz对推理小说确实是热爱,思考了好多,挺佩服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5-10 23:59
                  回复
                    lz对推理的思考真挺不错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5-11 00:13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5-11 00:38
                      回复
                        普通爱好者不用想那么多很多东西太难考究了,有可能只是某评论家随口提了一嘴,慢慢的就成约定俗成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5-11 00:57
                        收起回复
                          我再举一个例子——
                          以前大家说日本有新本格派,那么什么叫新本格派呢?
                          有人说,在1987年绫辻行人发表《十角馆杀人预告》,标志着“新本格派”诞生,在此以后日本出现的本格推理,都是“新本格派”,也就是说“新本格派”是个时间概念。
                          可是,有谁认为1990年第36届江户川乱步奖获奖作家鸟羽亮视新本格派的?同样的镝木莲写的也是本格推理,他是新本格派吗?
                          有人觉得他们不出名,那么,如果不放在新本格派语境中,法月纶太郎、我孙子武丸他们又拿过什么大奖呢?他们都是岛田庄司认可的,但岛田庄司本身就是“无冕之王”,什么奖也没有拿过。
                          你说他们知名度高,受众广泛,有数据证明他们的图书销量吗?既然没有,凭什么就认为法月纶太郎、我孙子武丸是比鸟羽亮、镝木莲更出名,受众更多的本格推理作家呢?
                          退一万步说,就算鸟羽亮、镝木莲不够出名和畅销,他们也都是拿过“江户川乱步奖”这个知名推理奖项的,那么他们名气真的比法月纶太郎、我孙子武丸差得多吗?就算不如他们也不至于寂寂无名。既然他们也都是写本格推理的,为什么“新本格”作家名单里看不到他们,难道他们的资格这么差吗?不配进入“新本格”推理代表作家行列?说真的以鲇川哲也奖出道的几位,之后的作品也没拿过什么奖吧?
                          那么,如果是另一种原因——他们不属于“新本格”推理作家,那就说明1987年以后日本还是有不属于“新本格推理”的“本格推理”存在,如果这样,所谓“1987年以后的本格推理都是新本格”就是不对的。
                          那么什么才算“新本格推理”?这个不是你我可以规定的,它的官方定义,官方解释是什么呢?出自哪里呢?我们都不清楚。


                          IP属地:河南15楼2024-05-11 00:59
                          回复
                            楼主是个学院派啊。讲真这么一想日本那么多评论家应该有不少这种推理流派上的学术讨论,不过估计也都没传到日本之外,谜斗篷或者那些高校社团可能引进过一些但应该也不系统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5-11 01:01
                            收起回复
                              有空整这些乱七八糟的不如多看几本书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4-05-11 01: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