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21,591贴子:70,972,822

清缅战争水分很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多人一提到十全武功中最水的一项,很多人都会觉得是清缅战争。这是一场令很多明粉高潮迭起的战争,也是不少清粉不愿提及的战争。
该篇就来谈一下十全武功中最受后人诟病的战争:清缅战争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19 10:00回复
    先讲一下战争过程(以第3、4次为主)
    18世纪下半叶,缅甸雍籍牙王朝强势崛起,吞并周边国家,蚕食云南边境,清军云南绿营战力拉跨,连败2次,乾隆帝开始认真对待缅甸,令明瑞出师,分大军为两路,自带主力约17000人出木邦,而以参赞侍郎额尔景额、副都统额勒登额、提督谭五格等率军9000人出老官屯。木邦土司线瓮团、线五格等均从军。二十四日乙巳,大军发永昌,马不足,以牛运粮,天又大雨,路途迁延,至潞江,船又不足,大军多病。
    十一月,明瑞率军12000人从木邦出,进入缅境,十二月初二日壬戌,明瑞军与缅军主力在蛮结会战。据明瑞奏报,此战共杀缅军2000余人。蛮结战后,明瑞军扫清了直抵缅甸首都阿瓦的道路。十七日,明瑞军长驱直入,直抵离阿瓦70里之象孔,而粮尽,又迷路,探得勐笼粮多。乃移师勐笼。二十七日,至勐笼,缅臣皆劝缅王孟驳撤出阿瓦,而缅王因审问战俘得知清军因粮尽退兵,准备出动大军围剿清军
    勐笼粮多,而清军牛马已尽,无畜可驮,乃人背数升以行。缅军大至,日日紧追,日日有小规模的战斗。至蛮化,清军设伏,大败缅军,杀伤数千人,获缅军之畜藏甚多,缅军气夺。
    而另一边,参赞大臣额尔景额因病死于军营。额勒登额授为参赞大臣领军。同月,额勒登额等攻老官屯不下,直接撤军,使明瑞孤立无援。
    二月,缅军各路兵力集中在明瑞一路,对明瑞军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六日清军突围,明瑞亲率精兵数百人在后死战,明瑞多处受伤后于十一日晨自杀,但清军主力得以返回内地,哈国兴、常青和随军的幕僚冯光熊、周裕等也得以撤回。
    清军此次征缅,对两国的震动都很大。清高宗对明瑞之死深自震悼,凌迟处死额勒登额以祭之,并开始准备新一轮的对缅用兵。缅甸经过此次战役,虽然获胜,也震动很大。缅甸自1767年4月攻陷暹罗首都大城以后,主力已经抽调回国作战。但明瑞一军,在缅境内纵横三个月,军行数千里,缅军合全国之力围堵。而清军大部终于冲出回国。乾隆皇帝说:“今合计次第撤回者,所失乃不过十分之一二。”
    乾隆又令傅恒出征,此次清军共调派了京中之健锐、火器营兵,吉林、索伦、锡伯、厄鲁特兵等共万余人,成都、荆州驻防八旗4000人,福建水师2000人,并贵州兵9000人,四川兵7000人,加上部分云南绿营兵共30000余人,准备对缅发动更大的进攻。
    十月初一日,傅恒、阿里衮自孟养率军来和阿桂军会合。初十日,缅军和清军战于新街发生激战,“连夺贼人江滩所立木寨三处,射死穿红贼匪头目一人,夺获船只、军械、什物,追贼二十余里。其西岸官兵,亦经击败贼众,夺得贼垒三处。所有侍卫官兵,各加奋勇,共杀贼五百余名”
    清军顺流而下,到十八日,清军主力约15000人开始围攻老官屯。缅军死守,夹江为寨,以船运物资、兵员接济。清军久攻不下,非战斗减员严重。
    清缅双方的将帅在前方开始和谈,最后达成了协议,清军焚舟熔炮,开始撤老官屯之兵,中缅双方历时四年多的战争结束了。这就是史家所谓的“老官屯和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19 10:02
    收起回复
      再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
      1.距离远,地形险恶,后勤压力大
      在这场冲突中,边地自然条件给清军的军事行动带来了诸多挑战。边疆遥远,从东北、京师等地调集大军,需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前线。从贵州、四川等邻省调集,到达前线也需数月。即使是同在前线的部队,由于地理的阻隔,也很难做到有效的配合,而只能各自为战。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5-19 10:02
      收起回复
        2.环境恶劣,水土不服,非战斗减员严重。
        战事主要在热带进行,热带地区流行的疾病如疟疾、登革热。清军中北方人数量多,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没有太好的防治办法。长达四年多的战事,光是死于疫病的总兵以上高级将领就多达10余人。
        傅恒在向乾隆皇帝的报告中也说道:“因本年瘴疠过甚,交冬未减,原派31000人,现仅存13000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19 10:03
        回复
          3.雍籍牙王朝崛起之初,蒸蒸日上,实力强大。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5-19 10:03
          收起回复
            4.缅甸擅长修筑工事,英国人也提过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19 10:04
            收起回复
              5.乾隆帝轻敌自大,用人不当,对该战争不够重视,不了解东南亚局势,屡战屡败后仍然不总结经验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5-19 10:04
              收起回复
                6.投入的力量不够,仅凭2、3万军队就想打灭强大的雍籍牙帝国几乎不可能,况且大小金川之役也马上来了,清廷不得不把清缅之战放到一边,集中力量攻打大小金川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5-19 10:05
                收起回复
                  关于该战争的相关辟谣
                  我个人观点:其实此战并不水,只是历史圈的小白路人和某些饭圈人太多,甚至连基本的战争战争起始经过都不了解就瞎黑
                  1.当时的缅甸是什么好惹的货色吗
                  雍籍牙王朝是缅甸最强大的封建王朝,一度称霸东南亚,四处扩张,打灭泰国,控制老挞,是中南半岛上最强大的存在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5-19 10:06
                  收起回复
                    不仅如此,雍籍牙帝国还敢公然挑衅英法两大列强。(英法没找缅甸算账,一方面是有别的事情要做,另一方面是缅甸本身就不好惹)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5-19 10:07
                    回复
                      50多年后,英军也在缅甸吃尽了苦头
                      英国在攻打缅甸之前,还专门派人去缅甸考察当地情况,并确认了缅甸雍籍牙王朝已经衰弱,才准备进攻缅甸。↓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5-19 10:07
                      回复
                        1824年的大英帝国毋庸置疑是世界最强大的列强,已经接近完成工业革命,实力远比18世纪的大英
                        极盛的大英vs衰弱的缅甸,按常理来讲,英军轻松就能吊打缅军,但是战争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1824一1826年的英缅战争,英军总兵力达到4万人,结果光是阵亡于缅甸的英国官兵就达到惊人的15000人(注意是死亡人数,不包括受伤人数)
                        英国怎么也没有想到,打一个衰弱版的缅甸竟然能打出“英国史上最烂的战争”↓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5-19 10:08
                        回复
                          2.清军被缅军打出屎,死伤惨重
                          看看是谁说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5-19 10:09
                          收起回复
                            其实有很多史料都能证明,清军在与缅甸交战中,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5-19 10:10
                            回复
                              清军极端不适应缅甸环境,这甚至是清军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5-19 10: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