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吧 关注:17,038贴子:214,536

再谈“抻筋拔骨”---本人老帖回顾兼汇总拳友经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些天练拳,常常追求所谓的“气感”,练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进步不大,后来翻出老师的录像和文章,细细研究了一番,原来老师当初教我拳架时常常要求我要“筋骨胀开”,当时觉得胀开时,常常出现紧张的现象,不能很好的放松,所以,后来到外地工作后,自己练拳,往往是自己觉得“松”自己觉得舒服,感觉好,就怎么练。现在看来,当初老师的要求是完全正确的。
练拳时,尤其是太极拳,要想练出真功夫必须全身骨节全部松松拔开,才能节节贯穿,所谓“宁让筋长一寸,不让肉厚三分”“一寸长一寸强”。
节节拔开,才能为发力打好基础,有人练了多年太极都不能很顺遂的发力,就是因为没有练出抻筋拔骨的功夫。全身骨节拔开,感觉全身充胀,像有无穷的力量。太极拳要不但能化,也要能打,练出抻筋拔骨的“金刚力”,再练下去就是暗劲、透劲。那时候还有谁会怀疑太极拳的技击能力?
抻筋拔骨是换劲的前提,练了一段时间后,会觉得浑身筋骨,尤其是腰背胯等部位的骨节有些酸痛。适当注意休息。
抻筋拔骨也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谓”一个阶段,一层境界”。 我感觉在练拳时,筋骨拉抻的过程是没有极限的,当然这和“软功”是不同的,太极拳的筋骨拉抻是整体协同的拉抻感觉。
如果大家观察仔细会发现,一些前辈的图片录像,练拳时立掌就是规规矩矩的立掌,勾手就是规规矩矩的勾手,现在有些练拳的人说立掌会使前臂紧张,不利于放松。前些天遇见以为70多的老练家子,自称是“某某”名家(暂不透露,以免误会)的徒弟,观其练拳,倒也有模有样。只是掌如“C”形,身姿不够挺拔,没有“身形腰顶”,向其请教推手,竟然是所谓“凌空劲”“几米外发功”,不禁大呼上当。由此可见,这就是不重视抻筋拔骨的后果。也是未得真传,未下苦功,可以,一念之间,对错分明啊,练得方向不对,绝对练不出真功夫。现在我练拳时,立掌尽量规矩,并不觉得前臂紧张,不抻筋永远不能真放松。
我觉得抻筋拔骨的练法,是太极拳的“武练法”姑且这么叫吧。 现在,多数练习者,求松,变成懈,骨节闭合,还专注于“气”“神”“空”,等高境界,这就姑且叫“文练法”吧,健健身可以,推推手也可,技击却不行,群战就更不行了。
经常看到有人把太极拳比作“水”,我倒觉得太极拳像“油”。水有透性,粘性就很差,水可冲击,但易散。油则不同,既有透性,又有粘性,沾上你就甩不掉。岂不正是太极拳的要求。
以上是近期的一点体会,胡乱写了些,大家可参考和批评指正,望吧里高手多多评议。
                                                               2009-4-15 19:57
其实,能抻筋拔骨则练拳时“全身如一条大龙”,以前看老师练拳常感觉老师的
拳有“龙蛇之象”,老师与人推手也常常是双臂犹如龙蛇,把人缠的不能动,不
能进,不能退,任其摆布。老师常说“要骨头能翻,骨头能钻"。
2009-4-16 12:54 回复
要想抻筋拔骨,先要拳架能八面支撑。
2009-7-28 22:30 回复  
找到了一篇关于换劲的文章,我本人现在深有同感,吧里有换过劲或相同感受的朋友看看:
换劲阶段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容易感知。首先在换劲前一段日子会明显感到全身乏力,如极度饥饿疲倦状,躯体绵软,一般一套拳架不能走完就会四肢酸麻两股战栗;其次,换劲有明显的临界点,至少有两天在走拳架时会感觉到双掌中如有万千针刺从掌上往外透射,如轻微的电流刺激,麻、痒、痛;其三,过了临界点后,一种完全与常力背道而驰的劲力日益滋长,掌指末梢开始明显感觉到饱满的气血贯注,骨骼松得越开劲力越强,多练一时都有进益,感觉都有差异,功力随着骨骼的松开程度而深化,慢慢懂得螺旋缠绕的真义,各大关节逐渐能节节贯串;其四,此后拳架套路的作用退居其次,在符合太极原理的范畴内举手投足皆可松开练功,外在有形圈可逐渐缩小至无形,内在无形圈逐渐加大至有形,当积蓄到一定程度,开势则如拉开强力弹簧,合势则如百川汇流,指掌运转如小棍拨水,簌簌晃动。换劲时间最短的大约10个月,最迟的大约三年。



IP属地:辽宁1楼2011-02-10 09:23回复
    2009-4-23 19:36 回复  
    简单地说,打拳架时,要静心慢练,做到每招每式都要对拉拔长,螺旋拧转。打出的拳劲不松不硬,而是似松非松,韧劲十足,为真太极劲。
    2009-7-29 12:13 回复  
    动作都是源于腰腿,腰腿用不上力,手推的再到位也没用啊,要想把腰腿劲传到手上,就需要躯干部和上肢节节松开,上下相随,也才能做到浑身合下力千钧。当然是用意不用力,不过还要用意也用劲。
    2009-7-30 19:13 回复
    《戴家谱》:力与劲之区别
    人之肢体发射之物有二,一曰力,一曰劲,陷于肩背者谓这力,达于四肢者谓之劲,又力湿迟而劲畅速,力局限于部而劲达于全身,力方而劲圆,善拳者贵劲不贵力,盖虽不能久有而能时用不竭,力虽可持久而不能达于四肢,不适于迎敌,盖劲之应敌如矢之离弦,其着于身如蜻蜓点水,一着即止,诚以劲之击人发其一指则全身之劲在指端,其中人也未中之先无劲,即中之后无劲中之身(看不清原稿,大约六七字)一发便收谓之劲。
    然何以易力为劲也,务使力透出肩背,其法在初演时不多用力乎,因势吐出习之日久肩背之力自然(?)畅,然后再求之稳,斯过半点又劲有路不可牵之逆之,牵之逆之自呆其劲也,能破人劲者,乘人之劲路也,善拳者,不当人之劲若猝不及还而敌劲已至则应之以惊劲,惊劲者敛气束身紧以当之,震以(?)之如行所无事矣,又劲者巧力也,力者笨劲也,若人用劲当展身而紧,一紧即发时乃劲之诀也。
    2009-7-30 21:04 回复  
    不少朋友在此帖中发表了练功感受,在此多谢。东牙西素, 语言是无法代替具体操作要领的,多少练功者天天与老师在一起,观其形,察其意,体其劲,都难于领悟,当初我老师一句话,我过了几年才领悟,不是不够聪明,是功夫不到。
    不是把太极神秘化,而是要学拳者细心体悟,要想进步需要对别人的练功感受要字字体悟,感同身受,练拳时要静运无慌,细腻至极,用心练拳,才能收脱胎换骨之效,此即为“炼”。
    2009-8-5 12:37 回复  
    好久没和大家分享经验了,因为我觉得只有练出东西来,才能写出体会来。所谓真传一句话。
    我想说说近期的练功感受,抻筋拔骨一个阶段后,用意抻开关节后,周身关节酸痛感减弱,此时,进入真正的用意不用力阶段,是该练轻灵功夫的时候了,此时行拳,节节相扣,节节力量自然传递,真正感到一动无有不动的感觉,拳打起来细腻至极,细到每个指关节的旋转开合。稍一动作,即感到手指发胀,饱满。偶有关节传递断续,也可随即弥补。神意安舒自然,动作极轻而不懈,暗含折叠。且行拳时骨节略有响声,特别是足部关节,单腿而立时更是噼啪作响。手一抹即圆,有点妙手空空的味道。打完拳如沐春风,皮肤上似有一层薄气,感觉象个充了气的气球。
    以上一点近期感受,期间去了一次老师那里,多亏老师指正,修正了很多练法,才有以上感受。在此感谢恩师。
    2009-10-30 12:42 回复  
    这老帖子又被翻出来了,呵呵。那就说说意念的问题:
    有意不用力这句话本身没错,只是个人理解和具体操作时有误,意念要若有若无,勿忘勿助。这个度最难把握,稍微用意过重,就用到浊力了,意念过轻又会流于轻浮和断续。
    松腰前,会有一阶段,腰背酸痛时期,所谓牵动往来气贴背,松腰后,练拳时上身的动作较为协调,不过总体效果还是不好,因为还要下大力气松腰胯和腿膝踝关节,待到腰腿功夫好了,周身一动,全身关节都能咬合好,才是真正的抻开筋骨,不过要求练拳必须“无微不至”细,慢,缠,否则,永远抻不开筋骨,永远是练拳不练功的状态。
    2010-1-25 14:18 回复  
    肩胯的松开当然是慢慢的过程,不过到了一定阶段也会突然有感觉松开的过程,总的来说是慢工出细活的。 胯的松开还好些,肩的松开最难,因为肩的松开需要胸骨肩胛骨都松开,这部分恰恰是人体最难活动的关节,之后才是真正的松肩。真正练了几十年的明师的肩膀往往下坠的很,一发力似把人打透。
    


    IP属地:辽宁2楼2011-02-10 09:23
    回复
      好东西,谢谢了!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1-08-25 13:17
      回复
        抻:chēn
        1. 拉长东西 [drag out;draw out]
        抻,手伸物也。——《集韵》
        顶了慢慢看吧,尽管暂时还看不明白,我的手也是C字掌,以后看来得改正。


        11楼2011-09-01 13:16
        回复
          经吧友提起,搜到这篇帖子,细读一遍,觉得甚好,顶起来,供欣赏!


          IP属地:北京12楼2012-10-10 00:16
          回复
            顶,留印


            13楼2012-10-10 08:57
            回复
              留印


              14楼2015-12-02 12:36
              回复
                这帖子最早于2009年发于太极拳吧,2011年转到此。但是目前贴吧还是很多新来的吧友发帖做广告说抻筋拔骨的老问题。


                IP属地:辽宁15楼2015-12-03 09:28
                回复
                  这篇应当加精,以便查询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5-12-03 22:04
                  回复
                    好帖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12-04 23:28
                    回复
                      真理,完完全全东西,是吧主的经验。学习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12-05 10:34
                      回复
                        让我开窍的第一篇文章


                        19楼2015-12-05 19:00
                        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12-06 20:3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12-08 21:49
                            回复
                              嗯,我这几天也在想这个问题。是要抻筋拔骨的练法。最近练瑜伽,感觉非常好,我觉得就是因为瑜伽就是要求抻筋拔骨同时放松,所以每次练完都觉得身体非常舒服,而自己练太极就没有太大的感觉。我觉得太极也应该这样练效果才好,不管是对健身还是追求功夫来说都是如此。光强调松是不够的。


                              IP属地:美国22楼2015-12-09 11: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