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吧 关注:43,133贴子:288,531
  • 18回复贴,共1

我问题涛又回来了、倒水的“洒水”正字是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然后疏影路的疏是念”酥”的音还是“书”的市区读音?是哪一个、两个问题、谢谢夯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3-15 12:56回复
    读酥的多。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15 23:41
    回复
      筛吧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3-16 11:40
      回复
        我找到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3-17 06:49
        回复
          倒酒请用“筛”字
          褚半农
            《阿大和他的姆妈》(刊7月6日“笔会”)是篇很耐看的散文,文中用了好几个上海方言词语,如“声气”(声音)、“爷娘”(父母亲)等。在写到倒酒动作时,作者用了个“洒”字:“阿大让弟妹们开瓶酒,弟妹们只给老大杯子里象征性地洒了一点”。
            上海方言里有“洒”字,如“洒水”。作为方言特色动词,“洒”字可单独使用,词义是“甩、挥”,如手上沾了不少水,又没有带绢头可擦干时,就会说“拿水洒脱点”,即甩动手而让水甩掉点。这个语境下的“洒”字在文献中很多,如“已经是湿手捏了干面饽(粉),想洒也洒不脱了。”(《上海俗语图说》,上海书店版第249页),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3-17 06:50
          回复
            “陈七不觉满面通红,心中乱跳,想要洒脱了手跑下楼去。”(《九尾龟》,上海古籍版第549页)遍查吴语文献,未见用“洒”字来代替倒酒动作的。偶然可看到当今人这样使用,但属不规范用法。
              向器皿中倒酒上海方言有专用动词,它就是“筛”(音sà),倒酒亦即“筛酒”。过去好像没有瓶装酒,喝时是将酒壶(最常见是锡酒壶)的酒通过壶嘴流到杯子(称酒盅或盅子)的,故称“筛”(用茶壶“倒”茶便亦称“筛茶”)。将酒瓶盖打开后直接往杯子里倒,虽是当今人的动作,但“筛酒”在上海方言中一直没有消失,沿用今朝。
              “筛”用于“倒(酒)”的动作,在明清小说中在在都有,如《水浒传》、《金瓶梅》等,这表明,这个“筛”字汉语中原分布很广。在汉语发展、演变过程中,“筛”字在上海方言或者说吴语中一直保存着,不仅是口语中的常用动词,在文献中也都有明确记载,如清代松江人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第三回就用了第一个“筛”字:“陆秀宝上前筛了一巡酒”(人民文学社1982版第22页),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3-17 06:51
            回复
              以后在第四、六等7回中连续用到它,如“朱蔼人取齐六只鸡缸杯,都筛上酒,一齐干讫”(第27页),其中第五回连用了4个“筛”字(第39、41页)。另一部吴语小说《九尾狐》中至少在七回中用了8个“倒”酒动作的“筛”字。还可举出更多例句。“筛”字一直被包括今上海市区在内的当地人使用着。
                因《海上花列传》是“全部吴语对白”,会让一些读者感到不知所云。有感于此,晚年张爱玲还将《海上花列传》分为《海上花开》和《海上花落》,用国语翻译后出版。她说这样做是要“把书中吴语翻译出来”(《海上花开》,上海古籍版“译者识”),她也的确将书中不少难懂的方言词语改成了国语,给原来看不懂的读者提供了方便。上引两个带“筛”字例句,她却没有改动,仍用原文:“陆秀宝上前筛了一巡酒”(第28页)、“朱蔼人取六只鸡缸杯,都筛上酒,一齐干讫”(第34页)。其他几回中凡有这个“筛”字的,她也全都没有改动。这表明,在张爱玲时代的上海,“筛”字确是倒酒专用动词,她看得懂“筛”字。一直到她去了海外都没有忘记倒酒的动词用“筛”字。就此,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当年上海滩上人也是一直这样用“筛”字的。
                值得一提的是,《海上花列传》中倒酒的动作还偶用“斟”字,文绉绉的一个词。它在松江府原住民中也还保存着,如在热闹的酒宴上,土生土长的农民给客人“筛酒”时,会吐出“斟满”或“斟斟满”的词语。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3-17 06:53
              回复
                楼主要考研究生啊?问个字音发篇文章啥体呢?个么自家呃名字上海闲话念得正足哇?发只语音来听听~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3-17 11:34
                收起回复
                  上面5、6、7楼关于表示“斟”的表示例举既有“洒”又有“筛”,这是因为这些作者,注重了上海话书面的表音而又没“俗成约定”固化用词含义。这一各人有各人一套的现象在明清民国时期的方言文章里普遍存在,至今还普遍存在。谁是标准呢?
                  从字典/词典这个老先生的定义来看,“筛”原本是一种有孔的竹编工具,做动词表示“筛选”,吴语里也有读“师”的。“洒”从水,表示一些水滴一阵阵落下。从文字规范角度看,我倾向“洒”。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3-18 10:08
                  回复
                    感觉也是有音无字吧……写成筛完全是无奈之举。有些地方筛似乎只有“私”一读。。。。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3-18 13:17
                    回复
                      下载贴吧客户端发语音!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4-19 23:03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04-19 23:05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4-04-19 23:07
                          回复
                            各地吴语,这个“筛”字有两种读音,平时我们北吴用sa来表示过滤,去粗取细的动作,或者这个滤网或者竹器过滤物,叫筛子。但是有吴语地区这个也讲sy,师的读音。
                            篩 ,汉典《康熙字典》中注明有两种读音。我估计这就是上古中古时候中国不同地方不同语言的讲法造成功的,康熙字典都收录了。
                            我寻了一首唐诗,这个可以证明这个可以读sa或者是sai的,押韵。
                            喜鸾公自蜀归唐·李洞
                            禁院对生台,寻师到绿槐。
                            寺高猿看讲,钟动鸟知斋。
                            扫石月盈帚,滤泉花满筛。
                            归来逢圣节,吟步上尧阶。


                            IP属地:浙江14楼2024-04-22 22:31
                            收起回复
                              有本上海话小词典,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4-23 09:45
                              收起回复